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基于儿童视角的中小学经典诵读|经典诵读 小学

基于儿童视角的中小学经典诵读|经典诵读 小学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05 07:54:55 点击:

基于儿童视角的中小学经典诵读

基于儿童视角的中小学经典诵读 人类要发展,不仅要面向未来,还应该回望过去。回 望人类文化的原点,追寻前人的智慧,能从中获得启迪和力 量。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时时回望文化源头的活动,其关键不 在于要不要读经典,而在于要读什么样的经典,以及如何读 经典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在已往关于诵读经典的研究论 述中,更多是从成人的视角加以探讨,基于儿童视角的言论 较少。儿童应为经典诵读活动的主要当事人和真正的利益相 关者,但我们对儿童的认识、了解、关爱和尊重,对儿童已 有知识经验和自身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则关注不足。实际上, 要保证经典学习的时效性,离不开对儿童能力的认识,离不 开对儿童经验和期待的深入理解。

一、基于儿童视角的涵义 (一)何谓儿童视角 教育学视野下的儿童视角具有更多的本体论上的意义。

[1]本文所探讨的儿童视角,正是这种基于本体论意义上的、 教育学视野下的儿童视角,即从尊重儿童、彰显儿童主体性 出发,在学习经典活动中,以儿童自身的发展和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经典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视角是以“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为依托的。

文艺复兴以前,西方并不存在儿童观念;
文艺复兴之后,儿 童得以发现,作为发展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和价值的人得到 承认并受到重视。在我国,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催生了“儿 童的发现”,西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经由新文化运动传入我 国。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与成人拥有同等地位和话 语权,“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二)儿童视角中的“儿童” 基于儿童视角来实施经典诵读,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和 价值,还应明晰儿童视角中的“儿童”。在以往研究中,儿 童至少有三层内涵:一是作为符号和概念的抽象的儿童,研 究者试图归纳儿童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总结儿童永恒不变 的特点;
二是作为与成人相对的具有独特社会属性的类意义 上的儿童,意即儿童被视为文化的承载者、家庭的延续者, 儿童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存在;
三是作为特指的某一个个体意 义上的儿童。[2]在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中,以往的研究对象, 更多的是从抽象的儿童、类意义上的儿童入手,而恰恰忽略 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具体的儿童。事实上,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对这三层内涵的儿童都应有所关涉,而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 程中,则更要侧重个体意义上的、具体鲜活的儿童。《学会生存》一书讲道: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 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显 然是一个具体的人……因为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加入这个普 遍的和抽象的观念世界,另一方面又以自己个人的感情、思 想和生存,对世界作出显然富于创造性的贡献。[3]基于儿 童视角,尊重儿童,即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
经典诵读 中同样应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发挥儿童的 主体性。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经典诵读 基于儿童视角的经典诵读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 典诵读对儿童来说是怎样的,意味着什么。在教育过程中, 真正把儿童当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在开展诵读经典 活动中,以具体儿童的个人体验作为经典诵读教育的起点。

那么,基于儿童的视角开展经典诵读,该如何着手呢? (一)在态度上要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需要倾听儿童。倾听儿童,指的是不仅要倾听 日常生活中儿童的话语之声,而且要倾听儿童的身心发展规 律和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缄默之声”。如果我们用心倾听,会发现儿童对经典诵读既有感受体悟,也有困惑不解。

基于儿童视角的经典诵读应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部分学者 之所以强烈反对读经运动,是因为认为其违背了儿童学习的 规律,背离了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年幼儿童好奇多动,集 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如果一味长时间让其静坐读经,显然 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作为个体的重要成长阶段,其 生命体验所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熏染较少,他们更愿意观察 而非评判,更愿意情感体验而非理性说教,生活的复杂性也 使单纯的孩子无法合适地做出理性的抉择。因此,基于儿童 视角的经典诵读,应力求减少道德议论和理性说教。

从工具价值上看,基于儿童视角的经典诵读,给予儿童 发表意见和感受的机会,能为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 施提供重要的依据和资源,使经典学习更有效果。为此,有 研究者强烈建议:“我们必须把儿童视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的 参与者和行动者,他们的视角、观点和感受是社会政策行动 的真正有效依据。”[4]儿童作为具有独立精神和能力的主 人,理应得到尊重。

(二)在内容方面要有层次梯度 诵读经典,其广度、深度、效果等该达到什么程度?从 儿童视角来说,应由儿童说了算。比如,小学低年段的儿童和高年段的儿童相比,经典诵读文本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所不 同,其难易程度和范围大小都该有所区别。对于低年段儿童 来说,从富有情趣、注重意境的古诗文入手,要比背诵抽象 说教的“人之初,性本善”更加亲切自然。通过选择接近儿 童,节奏韵律感较强,契合儿童情感和认知的文本,如《笠 翁对韵》,能避免概念化、抽象化的道德说教,让儿童在平 仄对仗中,培养经典文化的语感,从而为日后学习更深奥的 国学经典打下良好的基础。[5] (三)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形式多样 基于儿童视角的经典学习应该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 的活动,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能动性。诵读作为传统语文教 育所特别重视的一种方式方法,注重对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直 觉体验,通过反复诵读,在一种浸入式的语言学习中去领悟 文本的意趣神髓,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汉语自身的多义性和 模糊性。然而,也必须看到,在儿童理解力和感悟力还未能 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一味推行填鸭式灌输和不求甚解的 死背,无疑与现代教育观、儿童观相背离,是对儿童生命世 界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忽视和压抑。[6]刘晓东教授认为:“中 国近百年来引进的西方教育大致囿于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 方面,但西方教育背后的近现代立场和观念并没有真正抵达 中国。”[7]从儿童视角来说,倡导诵读经典,特别需要注重诵读引导的策略并辅助以其他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要认识 到,诵读并非国学经典教育的唯一形式,应努力开发富有特 色的国学课程,丰富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形式与手段。[8] (四)营造全民学习经典的社会文化氛围 从文化传承来说,经典的学习不应和该仅仅是学校的事 情,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此外,经典的学习不应该只 是成人要求孩子学,成人自己也要学。成人以身作则,儿童 就有了好榜样,才会学得更好。接触经典不仅是大家都可以 做到的,而且应该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当前,成人社会 的任务是联合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对 经典学习的认识,创建小范围的学习共同体和大范围的学习 化社会。营造浓郁的经典学习氛围,建构全民学经典、终身 学经典的生活模式。在学习经典活动中满足儿童发展的基本 需要和发展需求。

总之,基于儿童视角看待经典诵读,认真倾听儿童的声 音,大大丰富了经典诵读研究的视野,无论是在实践层面, 还是儿童自身发展层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1]郭圣林.实现儿童视角学科视角社会视角的统一— —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经验及启示[J].语文建设, 2014(22):62-65. [2]王海英.儿童是谁——基于社会学的一种追问[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9):32-3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 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3. [4] Woodhead,M.,Faulkner,D.Subjects,objects or participants? Dilemma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with children,in:P.Christensen and A.James( Eds) Research with children: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london and New York:
Falmer Press,9-35. [5][6][8]杜霞.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 学报,2012(1):13-18. [7]刘晓东.儿童读经就是“蒙以养正”?——与郭齐家 先生商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74-7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