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水利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探索] 水利工程研究生

[水利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探索] 水利工程研究生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10-31 08:01:54 点击:

水利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探索

水利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探索 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 中十分重要的年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总体审议通过了金融 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使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到38种, 涉及经济、管理、社会与文化等领域。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进入到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 的新的发展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 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 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 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 目标就决定了专业型硕士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 基地的建设就成为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部 《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的意见》(教研[2015]1号)就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建 设、推进产学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后全国各地区和高 校纷纷提出了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例如,“张江模式”作 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的起源,通过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 基地的建设,建立起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调合作的 互动机制,构建多个技术联盟以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企业 的市场优势,解决基地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构成园区发 展内在驱动力。“陆家嘴模式”是在张江模式基础上,结合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把企业需求与高校资源、人力资源无缝 对接,由政府搭建合作平台、NGO组织进行运作,积聚社会各界资源,将教育资源、培训资源、实践资源与人才诉求联 系在一起,通过新的运作模式,形成一个既互相依托又互相 推动的共生机制。这些模式都对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 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 足:(1)基地建设的理论多参考国外的产学研研究理论, 没有系统的总结我国关于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研 究缺乏深度;
(2 )宏观框架构建的多,微观层面的建设运 行机制和质量保障、质量评估研究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
(3 ) 对于地方高校基地建设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综合性、系统 性的总结和比较。本课题针对上述不足,通过调查分析我国 现有的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结合我校水利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证,探索了专业 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和建设思路。

一、导师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具体实施 1.校内导师方面。校内导师实践经验缺乏,很多导师的 工作经历基本上是学校到学校,很少有实际工程经历,因此 无法对研究生提出切合实际的实践指导意见,影响了研究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

2.校外导师方面。校外导师队伍对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各校在校外导师的评聘 遴选、管理、激励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课题根据 2015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中公示的材 料,共搜集了30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校外导师评聘管理办法,并对各校的评聘管理办法进 行了分析整理。在被调查的学校中,以学校名义出台校外导 师评聘办法的有27所高校,以二级学院名义出台办法的有3 个学院。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外导师 评聘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都由学校完成的,而具体的遴选评聘 由二级学院进行,但二级学院相应的与所在授权点一致的相 关管理细则却缺失,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宏观要求与实际的微 观需要不统一,校外导师的遴选和评聘可能与具体的实际需 要有偏差。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在校外导师的遴选和评聘上应在学校的宏观政策下,制定符 合具体授权点情况和要求的管理细则。在聘任条件上,上述 高校都对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实践经验、 学术(科研)能力等方面设定了具体的要求。年龄上限基本 在55—60岁之间,最高的为65岁(两院院士除外),平均为 57岁。在职称(职务)、资历(实践经验)的要求上,20所 高校均对校外的职称(职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21所高 校要求具有高级(含副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技术或管 理职务),9所高校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级技术职称。

大部分高校对实际工作经历的年限通过职称或资历等方式 提出了要求。校外导师具有高级职称或职务和丰富的实践经 验,可以为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提供较好的条件和环境保障。

在学位(学历)要求、学术(科研)能力要求方面,有20所 高校在基本评聘条件中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15所要求具有学士(大学本科)以上学位,5所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据调查,在实际的评聘过程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 位以及副高级以上职称(职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学术 (科研)能力要求方面,所有高校都规定校外导师要具备一 定的学术、科研能力。约50%的高校对学术能力做了明确的 规定。归纳起来,制定这样的校外导师遴选评聘条件主要有 两个原因:(1)目前校外导师的评聘管理规定仍然采取了 延续多年的学术型研究生导师遴选管理方法和思维惯性,在 对校外导师总体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为保障导师队伍素 质而采取的保障性规定。(2)研究生分类培养仍未得到深 入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论文要求仍然与学术型 研究生相近,所以校外导师的要求与校内导师也较相似。这 实际也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化培养的倾向。

校外导师的职责与待遇。从调研的30所高校来看,全部 对校外导师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要求,职责多为提供实践条件、 课题研究、开题、指导论文、承担课程教学等方面,而对校 外导师的待遇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的仅有15所,其中明确提出 支付校外导师报酬的高校仅10所,而多数高校是给予校外导 师精神方面的鼓励,比如“由研究生院或二级学院发放校外 导师聘书”。从具体的操作来看,多数高校的校外导师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属于义务奉献,要么是靠校内导师的情面或 校友的情面。校外导师在付出时间和劳动后,并没有得到任 何的物质奖励,因此单纯的名誉驱动,直接导致校外导师所指导研究生的效果较差,并且长此以往导师和所在单位的积 极性均会受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可能会流于 形式。

具体到我校导师队伍建设,我们对于校内导师的遴选注 重其是否有行业背景和工程经历,同时兼顾职称、年龄等。

我校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共有校内师资15人,其中指导 教师10人,任课教师5人。指导教师中教授3人(占30%), 副教授6人(占60%),讲师1人(占10%);
具有博士学位的 教师9人(占9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人(占10%);
40 岁以下教师3人(占30%),40—50岁教师4人(占40%),50 岁以上教师3人(占3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均较合理。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经验, 全部具有5年以上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经验。教师中港工专业7 人,力学专业3人。3人具有设计院、施工等行业经历(占30%), 6人具有设计院兼职背景(占60%),其中2人具有行业执业 资格证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注册土木工程师(港 口航道方向)1人,占20%)。对于校外导师,我们加强了与 社会职业资格衔接,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校外导师队 伍共1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人(占20%),高级工程师 8人(占80%)。校外导师全部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8 人具有注册港口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执 业资格证书。为了鼓励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学院将根据研 究生的成果水平给予校外导师一定的酬金作为奖励(500元/生),并在下一届的硕士生导师遴选中优先选择。

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具体做法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各高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模式 和方法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同时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管 理和考核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大多存在着管理制度制定容易、 执行难的问题。在实践效果的考核上也存在着质量不高,流 于形式的现象。

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对工程实践环节的管理实行 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校院(系)两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 制,以导师、二级院(系)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为主体。专业 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 具体要求。专业实践基地由学院具体负责管理,同时负责向 该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和组织专业实践考核。专业学位评定 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领导本单位各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实践各项工作,研究生秘书负责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实践的日常工作。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安全和各项具体工 作主要由实践基地和校外导师负责,学院和校内导师主动参 与和配合。学院与研究生实践基地所在单位之间联系密切, 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状况,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关心。

针对水利工程实践特点,学院制定了考核标准,主要针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学风(10%)、对水利工程问题的研究 解决问题能力(40%)、在水利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业能力(40%)及健康状况(10%)等方面,突出学生在水 利学科方面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应用方面的专业素养的 评价。考核由考核小组(由校内外导师和管理人员3—5人组 成)负责,研究生在考核前需根据实践情况填写《大连海洋 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及考核评价 表》,考核小组按照《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评分表》标准,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对每 个研究生做出相应的评语和评分。我校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制 度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4 级水利工程专硕李晗同学在山东省水产设计院实践基地实 习,其在该基地实践过程中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实践任务,获 得单位好评,被该单位录用,并获单位推荐参加“工程硕士 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评选。

三、实践基地模式探索 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多种多样,有研究生工作站模式、 与企业合作办班模式、企业订单培养模式等。我院以此次项 目立项为契机,与大连凯晨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研究生 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根据前期合作的经验,该实践基 地建设在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围绕项 目、联合培养、多方指导、适当激励”的培养模式。“围绕 项目”是规定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参与各方主动设置供研究 生开展实践和技术研发的项目。项目可以由企业根据生产需 求将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放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并提供一定的研发资金,也可以是学校将其承揽的国家、省市级纵向科 研项目放在实践基地中进行,通过项目的开展来带动人才的 培养。“联合培养”即探索将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培养活动纳 入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并负责对课程的安排进行调配,企业 需要在其单位就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管理模式及部分专业 课教师的选聘等方面提供保证。“多方指导”是指由不同学 科的导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导师组”,从不同的学科 方向、不同专业角度对学生提供指导意见,从而拓宽学生的 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当激励”是指学校需采取 一定的措施对实践基地所在的单位、校内外导师、学生和学 校管理人员进行激励。该实践基地目前运行良好并获得辽宁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

总结起来的话,该实践基地的成功有以下原因:(1) 企业重视,参与程度高,具有强烈的合作共建意愿。大连凯 晨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非常重视 和高校的合作,并视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为“外脑”。通过 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弥补企业基础研发能力的欠缺,同时 通过与学生、高校之间的接触、交流,增进企业人员对基础 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竞 争能力。除此以外,学生自身的朝气和内在的潜力,也为企 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动力,对于企业人员来说是一种很好 的鞭策和激励。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渴望的,并且 在前期的合作中已经体会到了甜头,也非常愿意通过合作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把高校的人才优势转移到企业,作为提 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很好的支撑,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困难, 提升企业的人才积聚和储备能力,加快企业发展。(2)企 业的科研需求和学校的学科优势高度契合。通过双方的交流, 发现企业的待研技术和设备与我校涉海学科的研究方向具 有非常高的契合度,这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使双方能够共同搭建科研平台,企业愿意提供物质条件,高 校发挥人才优势,各尽所能,共同培养研究生。(3)具有 良好的合作基础。经过多年的合作,双方具有了很好的互信 基础,进行了深度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保持了高校与实习基 地间的紧密联系,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 制度,为实现实践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毕全超,曹宇.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 人才[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75-176. [2]许晶.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 养的启迪[J].高教学刊,2016,(10):23-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