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 创新创业视域下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_教育管理

创新创业视域下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_教育管理

来源:个人总结 时间:2019-10-04 07:47:44 点击:

创新创业视域下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

创新创业视域下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研究以江苏 为例 推动青年人才在科技领域“创新创业”是一项战略性任 务。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 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当前,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其 一,对于相关概念的解析,如张来武在《论创新驱动发展》 中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与“人才战略”概念的内在涵义, 从国际国内的科技状况与发展状况出发,进一步厘清了这些 概念的外延。[2]其二,在宏观层面展开研究,如魏江等 学者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 中通过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现有问题,力图构建其整体 战略和政策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制度设计。[3] 其三,在微观层面展开研究,如桂昭明在《创新驱动实质上 是人才驱动》中初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具体领域, 即人才战略问题。[4]从研究现状来看,尽管目前学界已 从概念界定、宏观分析、微观探讨三个方面对“创新驱动发 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已初步接触到“创新驱动发展” 中的人才战略问题,但是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浅层, 尤其对于“青年人才战略”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于是,本 文便从这一问题切入,力图深化该问题的探讨。在研究过程 中,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南 京市仙林大学城”、“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盐城市职教园(大学城)”随机发放1500份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 9月),通过问卷分析提升研究的精确性。

一、实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推动力是青年人才战略的 实施 实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推动力何在?笔者认为,是青 年人才战略的实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当中,青年人才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也是如此。当英国的工业革命达到 高峰之时,德国人的科技水平是较为落后的,但是它特别重 视教育领域的发展,重视教育质量与规模的提升。经过长期 的努力,德国向英国派遣了大量青年留学生,并从英国那里 走到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大量青年人才把科技知识以及 各种实用技术带回德国,从而迅速成长起来。于是,到了19 世纪末期,德国就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掌握最前沿科学技术的 少数国家之一,同时科技国家的建成也让青年人才更有了用 武之地。在进入20世纪之后,受美国经济腾飞的影响,加之 美国所倡导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大批高科技人才,特别是青 年人才来到了美国,参与美国科技的研发与创新,使得其科 技实力迅速壮大起来,最终推动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由 此可见,青年人才战略的实施可以驱动经济增长,实现创新 驱动发展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战后日本的科技高速发展, 也是从学习美国经验得来的。它向美国大量输出青年学生, 这些学生回国之后,进入到各个经济领域的科技岗位,比如 家电、汽车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众多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成果,最终确立了日本在这些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从国外经 验来看,要实现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必须实施青年人才战 略。

二、当前江苏青年人才引进、管理中的问题及诱因 (一)青年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及诱因 当前,在江苏各行业对于青年人才的引进中,也存在着 若干不足之处。第一,在人才引进的笔试和面试中,考试的 项目存在不科学之处。部分用人单位往往透过“有色眼镜” 来看待青年人才的毕业院校,将其分为“地方性高校”、 “211”、“985”、“海归”等多个层次,对于重点高校毕 业的青年人才往往放宽面试的尺度,而对于“地方性院校” 毕业的青年人才往往“吹毛求疵”,加紧尺度,由此造成“人 才引进”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导致难以引进到真正高质量 的人才。第二,从大学的视角来看,一些院校认为,外校的 应聘者一般比本校的应聘者水平更高,于是,在人才的引进 考核过程中,便主观地对本校应聘者存在着不合理的偏见。

[5]第三,在青年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引进,并开展工作之 后,其在岗考核方式也存在着若干不合理之处。事实上,这 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如果按照过去的方式,在青年 人才引进进来以后,就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如何 调动青年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引入新的方法,对于“青年人才”的引进采 用“非升即走”的方式,也就是在若干年内如果不能实现职称晋升,就必须转岗或解聘。这种做法的确可以调动青年人 才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青 年人才由此产生了配偶工作、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 也不利于青年人才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于是,如何解决这 个两难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问卷调查中,笔者 发现,42.5%的人认为,青年人才引进中的主要问题是招聘 考试的科目设置不科学,38.0%的人认为是在岗考核存在不 合理之处,19.5%的人认为是对本校应聘者有偏见。(见图1) (二)青年人才管理中的问题及诱因 在当前的青年人才管理当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之 处。其一,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较为重 视“物质资源”的使用,较为忽视“人力资源”的使用。所 以,“人力资源开发”这种风险投资长期不受重视。人才也 是一种产品,存在着它独立的生产与流通过程。要想培育人 才,如果没有长期的持续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以 来,人们习惯于‘管才’,把人才管住,注意‘拥有’而不 善于‘使用’、不善于‘理才’”。[6]因此,应该将人 才的使用和管理放在投资的第一位,只有将人才管理看作是 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处,才能体现出人才本身的价值,让管理 者学会“理才”。其二,在当前的人才管理中,部分管理者 较为重视行政指令性的调派,而比较忽视人才管理“市场化” 的方法。如果总是秉持前一种观念,而缺乏以市场为基础配 置人力资源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就难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以说,尽管行政指令在人才管理中有其存在 价值,但是为进一步增强实效性,更应当加入“市场”元素, 积极实现更多岗位的双向选择、公开竞聘、择优上岗,让最 适合这个岗位的青年人才能够到这个岗位上去发挥聪明才 智,实现个人价值。其三,目前部分用人单位对青年人才的 使用往往是单方面的,较为忽视青年人才的全面使用。如果 把人才总是放置在某一个研究领域中长期使用,就难以充分 发挥其内在潜质,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当在更多 维的语境中来管理、使用青年人才,这样,青年人才的聪明 才智才有可能得到完全发挥。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21.5%的人认为,青年人才 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较为忽视“人力资源”的使用,39.5% 的人认为是较为忽视人才管理的“市场化”,39.0%的人认 为是较为忽视青年人才的全面使用。(见图2) 三、西方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 西方文化中的青年人才战略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关于人才的培养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资本主义 国家纷纷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发展不完全是大 量金钱的投入,还有人才战略对其的推动。例如,美国既着 重培养具有“天才”禀赋的青年学生,由此铺开“自治性” 的教育改革,也注重教育的均等化发展,在改革中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美国政府把教育推向 市场,用生产市场产品的方式来推进教育改革,激发了改革的活力。二是在人才吸引方面,二战以后,美国通过丰厚工 作、生活待遇的“硬性吸引”和价值观上的“软性吸引”, 也是从“软硬”两方面着手,获得了大量现代青年人才,包 括科学家、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进入美国之 后,从事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众多成就。三是在人 才的使用方面,美国国内的人才流动可以不受户籍、地区和 单位等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医疗保险、住房、子女教育等 都可以跟随人才流动。[7]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绿灯”的 存在,美国的青年人才资源很快被市场所调配,最大程度地 实现了人才的合理配置,给美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 巨大活力。同时,在职场当中,美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公 司、企业还不断完善青年人才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注重增强 这些制度的灵活性。既利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来激发人才的动 力,又鼓励青年人才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实现自身 价值。

四、青年人才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 (一)增强青年人才引进的“科学性” 在青年人才的引进方面,首先要健全引进考察的相关指 标,完善与此相关的各道程序,建立像公务员考试、领导干 部选拔那样具有完善程序的考察制度,做到公平公正,用合 理的方式、科学的方法选拔青年人才。坚守引进人才的学术 标准,防止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遵循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 不但要考察青年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还要考察青年人才的道德素质。从后者来说,对于道德素质的考察,可以从该 人才在原单位的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着手。这一点十分重 要,它关系着青年人才未来的发展前景。

其次,完善试用期制度,试用期的长短,可根据学校的 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在试用期内,进一步考察青年人才的实 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的科学程度。在人才的试 用期过后,学校也应鼓励青年人才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多添加配套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当然,需同时建构的还有 退出机制,在最大限度免除青年人才后顾之忧(如教育、住 房、医疗等)的基础上,淘汰少数发展滞后的人员,实现优 胜劣汰、良性循环。

再次,要打破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各种户籍限制与单位限 制,特别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互联互通,实现“五险一金” 在最大范围内的通存通用,真正实现青年人才的大范围自由 流动,激发其积极向上、追求进取的开拓精神,实现个人进 步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提升青年人才管理的“柔性” 在青年人才管理上,一是要树立“人力资本”是社会核 心资本的观念,既要重视物质财富,又要重视人才的集聚, 积累人力资本,在薪金、福利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实现人 与物的有效结合。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合理管理人才, 形成一种开放式的人才管理模式。二是采用柔性的方式来配 置人才资源,合理调节人才的供求比例,以实现人才和产业的共同发展。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灵活处理人才的任 用与监督问题,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让岗位与人才的关 系就如“量体裁衣”一般。可以说,“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动 态的三维过程,包括长、宽、高三个维度。长就是寿命和工 龄,人才只有具有较长的寿命和工龄,才有全面发展的时间 和机会。宽就是增强实践的领域,靠流动和发展,多干些事。

高即深度,要有专深的知识或技能”。[8]于是,要改革 人才的所有权制度,打破青年人才被限制于“条块分割”的 各个局部的状况,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建立统一的人才使用平 台。在这个平台上,青年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 平,为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服务,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发挥最大的人力资源效能。三是在价值观和文化领域,要尊 重人才,表彰优秀人才,让青年人才具备应有的尊严,弘扬 创业、创新和团队精神,营造乐观向上的发展氛围。只有如 此,才能更好地提升青年人才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12-11-18 (1). [2]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 (1):1-5. [3]魏江,李拓宇,赵雨菡.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 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J].中国软科学,2015(5):21-30.[4]桂昭明.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学习《关 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 见》的体会[J].中国人才,2015(9):17-18. [5]周瑞超.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存问题及其 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2012(5):171-174. [6]李锡炎. 人才管理创新是人才强国的关键对策[J]. 理论视野,2005(2):39-43. [7]王明杰,王伟英. 国外人才战略的比较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05(3):8-11. [8]李锡炎. 人才管理创新是人才强国的关键对策[J]. 理论视野,2005(2):39-4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