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计划 > 中国梦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中国梦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来源:年度计划 时间:2019-11-03 08:00:53 点击:

中国梦的教育教学论文

中国梦的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和力量源泉。处 于人生早期阶段的基础教育教学对“中国梦想”的实现有着 奠基性的作用。在民族自信和张扬梦想的时代背景下,认真 研究基础教育教学学校“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基 本主题及其实施方式,对于深入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教学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梦想”等一 系列与“中国”有关的概念术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中国梦想”更成为当下的中国最强音。在这一大的社会背 景下,基础教育教学学校的“中国梦”教育教学①更加凸显 其时代的价值。

(一)契合学生乐于梦想的身心发展需要 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也都需要自己的梦 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 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 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 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 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中 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也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 一个中小学生则更需要拥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最 美好的愿望,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青少年时代是做梦的时代, 所以才被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正因为青少年处于做梦的 年龄阶段,所以才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中小学生处于特殊 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没有成熟,他们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他们没有确定,一切都有待重新发现;
他们也没有完成,他 们需要一步一步地逼近梦想、实现梦想,并在自己面前树起 新的梦想。正是在这一层面,“中国梦”教育教学契合学生 的身心发展水平。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和拥有梦想开始,成功 的道路是由梦想和目标铺出来的。伟大的梦想和目标构成伟 大的心灵,伟大的梦想和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梦想 和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没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会使人失去 动力,没有具体的梦想和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一个流传很 广的比塞尔人的迷茫故事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正是在一 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人梦想的意义上,“中国梦” 教育教学为学生个人梦想的生成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 充分展现的背景空间。

(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健康主流思想的引领。一 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良好舆论环境的支撑。正在剧 烈转型的今日中国,正在进入“陌生人社会”的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共同价值”“共同意识”筑牢发展大 厦的根基、加固相互信任的链条。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 [3]多一些“最美”的张扬,让中小学生形成统一的思想认 识,一起为宏大的“中国梦”、也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点滴幸 福而努力,成为基础教育教学学校“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又 一重要价值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13亿 中国人共同的梦,它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和切身利益 紧密相连。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必须首先明确的基本共 识。[4]近代以来,特别是近90多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革 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个人命运与国 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关联;
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 没有人民幸福,更谈不上个人幸福。“中国梦”将人民的致 富憧憬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其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 体的价值,而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 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我 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 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人 梦想,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但全体人民 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彼此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中华民 族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不懈奋斗是大家刻骨铭心的共同记 忆,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全体人民心中共同的梦想。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 “中国梦”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图景,更是一种走向“现 代性”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文 明国度,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没有对外掠夺和侵略,没 有对外种族奴役和欺压,完全靠民族自身的勤劳、隐忍和智 慧,走出了一条令人信服、更值得后起国家效仿的复兴之路, 为落后民族争取民族自强提供了新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选 择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范例。“中国梦”是对人类发展的巨 大贡献,这种贡献表现在“中国梦”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 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 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 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中国梦”的实现, 将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这种自信心 的恢复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出现,从而使世界各国文化 真正平等交流、共同发展。[5]中国的复兴,走的不是战争 道路而是和平发展道路,不是用中华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而是 要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地位而是 要实现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 也属于全世界,更是代表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渴望。特 别是在这一各国利益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既需要向 世界学习和借鉴,更应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事实正是这样, 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6]也正是在 这一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便成为“中国梦”教育教学 的一种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提出以后,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认为 “中国梦”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正能量,但也同 时产生了对“中国梦”的某种歧解、误解和一知半解。在基 础教育教学学校,这两方面的表现不仅同样存在,而且尤其 需要为“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基本内涵和达成路径等主题 提供学理的阐释和支撑。

(一)“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教育教学 2012年10月5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 (Chinaneedsitsowndream)”。这是世界对中国改革发展 的客观承认,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全球角色和全球地位认知 的变化。事实上,“中国梦”的提出有它的历史发展原因和 现实国情基础,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必须予以揭示的主 题。从时间的维度看,“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 年优秀文明的传承,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 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 实践的高度凝练。“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 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和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 许。“中国梦”把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把握历史、顺应时代、面向未来的崭新的认识论、方法论 和实践论的战略视野。[7]从空间的维度看,“中国梦”是 在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下提出来的,显示出中国的非凡自信与 坚定追求,同时“中国梦”又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现实的土 壤之中,并期望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精神文化有特别巨大的贡 献。[8]没有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没有科技文化软实力 的增强,没有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因素的充实,没有 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复兴演进,便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梦想”。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它承载着人们对未 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国人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 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和制 约因素的国情分析基础上的文化自觉和主动选择。从这一层 面上说,基础教育教学学校的国情教育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注重自然国情教育教学、历史国情教育教学、现实国情教 育教学和比较国情教育教学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之国情 教育教学必须考虑的几个维度。在具体实施中,“中国梦” 教育教学之国情教育教学还应摈除那些大而不当的、既落伍 于现实也违背历史真相的空洞说教,以更真切、贴近现实的 内容(例如对现实中危机、困境的强调,对历史中耻辱、灰 暗的陈述,对自身传统与美德的讴歌等)和以文化认同为基 础的国情教育教学模式[9]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培养一 名理性的爱国者。我国通常把国情教育教学(时事政治)作 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全面、历史、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知国、爱国、报国的 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但客观地说,国情教育教学还有相当 大的缺憾,不仅表现为品德课程难以独立担负起国情教育教 学的重任,还表现为报喜有余报忧不足,浪漫抒情有余忧患 意识不足,更缺乏对过去中国现代化不足和失误的深层次分 析与反思。[10]从期刊网上还可以看出,人们对国情教育教 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高潮,[11]而后 国情教育教学便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大力弘扬“中国 梦”的今天,这一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教育教学 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也 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种期许。那么,中国需要怎样的梦 想?“中国梦”有着怎样的意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 “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第二主题。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 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 平总书记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 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 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这一表述富有诗意,通 俗凝练,意味深长,描绘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壮丽图景,也体现了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值得强调的 是,“中国梦”不只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 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
从幸福指数看,“中国 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
从文明形态看,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
从价值追求 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 是人民的梦,体现在人民对于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公共 服务、环境美好和精神充实的期盼上,[13]也充盈于对“学 有所教、劳有所得、能有所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 所助、居有所屋”的渴望中,但在本质上,“中国梦”反映 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追求,即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 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它是中国人的现代化 之梦。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区的发 展已经走上国际的舞台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需要寻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发展格局 中,并在区域及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14]提到“中国梦”, 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美国梦”“欧洲梦”(及“印度梦”) [15]。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1931年在其著作《美国史诗》中 首次提出了一个日后家喻户晓的“美国梦”概念,其核心是 实现个人的价值,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 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
人人都拥有 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与“美国梦”不同,“中 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 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 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与“美国梦”在价值理念上 具有互补性,正如“美国梦”并不完全排斥集体一样,“中 国梦”无须排斥个人作用,可以鼓励个人积极性;
个人幸福 可以和集体幸福一致,推动国家发展。此外,借鉴和吸收“美 国梦”的开拓、进取、独立精神等积极因素也有助于推动“中 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 中国人的具体愿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 梦”从利益观上把“民族梦”与“个人梦”紧紧地连在一起, 把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和个人的现实理想紧紧地连在一起, 构筑了实现“中国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自 然地包含着“我的梦”,实现“中国梦”为每一具体个人实 现“我的梦”提供机遇和条件,而每个中国人的具体梦想是 “中国梦”的真切展开。事实上,“中国梦”体现一个由国 到家的过程,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由家到国(再到世 界)的过程。如果中国不发展,普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就会 更小;
同时,如果没有普通人为梦想而作的坚实的努力,就 不可能有中国的进步和繁荣,也就谈不上中国对人类发展作 出更大的贡献。[16]未来的世界更加需要一个日益强大的中 国。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理想危机”,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唯利是 图、唯我所求的思想在作祟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对 学生理想教育教学的简单化、形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 绩,而忽略了包括理想教育教学在内的品德与德育工作,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对理想目标终身追求的信念。在努力实 现“中国梦”的今天,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增强学生对“中国 梦”的认同,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做“大梦”的空间, 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 境,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用真正对学生有帮助、有触 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规划人生,以“个人梦” 去丰富“中国梦”,从而让理想教育教学真正落地。

(三)“中国梦”的达成路径教育教学 “中国梦”不能仅仅是人们的仰望星空,更需要人们去 寻找切实而具体的达成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尊重人民 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先进 文化,坚持按照现代化总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维护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7]而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 梦”不是精英梦、权贵梦,而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欲 挽救深重的危机,实现民族复兴,不能仅靠少数精英,而必 须有待每一个中国人的觉醒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中国 梦”需要行动,需要实干。其中第一要务就是坚持求真务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和最大实际;
第二是勇于攻坚克难,它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 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 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第三是善于开拓创新,因为在发展 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社会,在人口众多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所有这些要求我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 径、积累新经验,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中 国梦”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自然需要 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责任担当与实在努力。因此,它对基础 教育教学学校道德价值观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 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尽心尽责是对世界公民的起码要求,因而责任教育教学也就 更加重要和迫切。事实上,孩子本来就是有梦想的,给他们 更多接触社会和体验生活的时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的个人梦也才能做得更大。重视责任教育教学是实现 “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全面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自觉选择。为此,责任教育教学首先是帮助人们 通过认识个人职责的具体性质,提高责任意识(即责任感) 的过程,也是培养人们的责任意志和信念,使人们能坚定地 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干扰或困难就逃避责任的过程,更是通 过教育教学使人们养成责任习惯――时时尽职尽责,失职主 动承担责任――的过程。作为价值观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责任教育教学更需要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实效。当然,基础教育教 学学校的责任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责任感、 使命感教育教学上,而应该更加关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终身发展,更加关注社会、时代、民族乃至全世界 的未来,最终指向对时代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社会 和谐负责任。责任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具有自知、 自控、自律、自觉的能力,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重、 自立的品性,让学生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 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 对自然负责,对时代负责,对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自己 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式 “中国梦”教育教学在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统一学生思 想认识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等方面的价值实现,不仅依赖于 “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丰沛内容,更取决于“中国梦”教育 教学的实施方式。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渗透 “中国梦”教育教学内容和积极开展“中国梦”研究综合实 践活动,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 的基本途径。

(一)独立设置“中国梦”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 “中国梦”教育教学试图通过中国基本国情教育教学、 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教学和伦理道德责任教育教学等,使学 生达成知国、爱国、报国,进而热爱人类的精神品质和能够 负责任的生活。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是开展“中国 梦”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基点 是中国基本国情教育教学,对于国情的了解成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许有人认为,“中国梦”教育教学 的内容在中小学的一些学科中都有,比如中国历史、中国地 理、品德与社会、生物学、语文等,学习这些学科自然就进 行了国情教育教学和“中国梦”教育教学,没有必要再独立 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式的国情教育教学和“中 国梦”教育教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一个学科负载的 价值太多,就有可能忘记它自身本来的价值。即便是“中国 梦”教育教学的某些元素适合而且应该以潜在的方式融入相 关学科中,但其涉及的内容与主题是否自成体系呢?回答当 然是否定的。所以,即使各门学科可以渗透一定的“中国梦” 教育教学主题,这种渗透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中国梦” 教育教学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有其固定的内容(可以 进一步组织论证),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是对一定的年级或学 段来说,实有独立设置校本课程的必要。独立设置“中国梦” 校本课程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中国政治” “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中国人口”“中国环境”“中 国文化”“中国科技”“中国军事”“中国外交”“我与中 国”等多个主题。这些内容或主题不只为“中国梦”校本课 程所独有,其他学科课程也会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在这种 情况下,“中国梦”校本课程是否还有独立设置的必要?“中 国梦”内容与具体学科课程是否有“叠床架屋”的重复之感? 其实,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和不同理解角度来设计“中 国梦”校本课程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二)学科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 相对于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教学渗透“中 国梦”教育教学也许更容易实行,在师资、课时与课程资源 上遇到的障碍也将最少。在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确实有 许多国情教育教学和“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我们 就可以借助这些内容,运用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进行“中国 梦”教育教学,强化其“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功能。不仅如 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整个学校环境的营造乃至家庭、学校的 配合,使“中国梦”教育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学科教学 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不仅 要求教师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学 科发展前沿的高度把握学科的发展以及我国在这一学科发 展中的历史、现状(水平与位置)和未来可能,并结合学生 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和已有认知基础,有针对性地开 展“中国梦”教育教学。以学科教学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 教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有意识的渗透式“中国梦” 教育教学也可能会破坏原有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同样也不利 于“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系统实施。也许教师在谈到某个相 关主题时,顺便跟学生谈一下与“中国梦”有关的意义,但 这是不是所谓的渗透融入式“中国梦”教育教学呢?如果学 科教师有意识地去谈“中国梦”教育教学,会不会导致“贴 标签”的结果,消弭乃至破坏这个学科的独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呢?这是以学科教学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教 学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

(三)积极开展“中国梦”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与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和学科教学渗透“中国 梦”教育教学不同,开展“中国梦”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18] 构成了“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第三种方式,并且在知识经济 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首先, 开展“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丰沛,它可以 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例如从学生身边切入,从 学校及地区切入,然后推广至国家、民族问题。已出版的 《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 裕》等“中国梦”研究系列著作①对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综 合实践活动选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其次,开展“中国梦” 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适合和满足不同地 区、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活动方式和 类型不同于学科课程,包括搜集资料活动、做活动记录、开 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社会考察与宣传活动、设计与制作活 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交 流活动,可以根据“中国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同而从 中加以选用或综合应用。例如,一些中小学开展的“童眼看 中国”“童眼看世界”“中国梦•我的梦”活动就是形式活 泼、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中国梦”教育教学样例。再次,开展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 学习活动全程的“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有助于 “中国梦”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效。“中国梦”研究综合 实践活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 展,而且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 立,关注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 境和谐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把“个人梦” 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 来。这也是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实施“中国梦”教育教学最希 望看到的结果。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任务 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艰巨。作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参与者 与实践者,基础教育教学学校校长和教师都需要有足够的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教育教学自信,以满腔热情、 充沛精力、教育教学之爱和无穷智慧开展“中国梦”教育教 学,为实现“中国梦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