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光合作用的发展史【光合作用发现史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展史【光合作用发现史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24 07:55:16 点击:

光合作用发现史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

光合作用发现史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在培养学 生的质疑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科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真理本质的认识等方面蕴含的教 育价值。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是人类研究生命活动的科学史,在课 堂教学中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不仅能 够使学生了解人类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 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 一般方法、科学真理本质的认识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 值。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品质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尽信书,不如无书”。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是培养学生质疑品质的经典素材。

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前),是被誉为仅次于 神的权威,他的论断是绝对真理,他的言论不容质疑。他对 植物生长作出的论断: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植物生活的 一切物质来自土壤。17世纪以前,人们坚信亚里士多德的论 断是真理,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所 需要的各种物质。一颗果树那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丰 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而来的。直到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Jan Baptist van Helmont)向权威挑战,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提出质疑:植 物生长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果真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吗?他设 计了一个著名的“柳苗生长实验”,通过长达5年的实验, 首次用实验的方法、有力的实验数据得出了“植物生长的物 质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的结论,从而推翻了权威亚里士 多德的错误论断。

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 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海尔蒙特设计的“柳苗生长 实验”,通过实验前与实验后对柳苗、土壤实验数据的比较、 分析,发现柳苗增重74.5kg(实验前称重2.3kg,实验后称 重76.8kg),土壤减少仅仅只有0.057kg(实验前称重90kg, 实验后称重89.943kg),柳苗生长的过程中只给柳苗浇水, 实验过程中,影响柳苗生长的因素只有水,说明柳苗增重 74.5kg的物质主要是来自水,而不是土壤。这一结论与权威 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完全不符,海尔蒙特尊重科学,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地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新的论断:植物生长的主要物 质来自水而不是土壤。由于海尔蒙特的论断来自于科学实验,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他的观点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新的科 学论断。

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科学家海尔蒙特在做“柳苗生长实验”,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前,分别将实验 的柳苗、土壤称重,并特制一个木桶盛土壤,为了防止空气 中的灰尘等异物掉进木桶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又特制了桶盖 将其盖上。在长达5年的实验过程中每天坚持给柳苗浇水, 直到小小的柳苗长成一棵大树。5年后,再次将土壤、柳树 称重,比较土壤、柳树实验前后重量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家海尔蒙特这种严谨、认真的科学 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 典型素材

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探 究方法的好素材。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著名的 “柳苗生长实验”展开,拉开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的序幕: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著名的 “柳苗生长实验”,得出了“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是水”(水 是植物生活的原料)的科学论断;
1771年,英国科学家约瑟 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通过“助燃空气实验”, 得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an Ingenhousz)通过“绿 色植物在光下净化空气”的实验,得出“绿色植物净化空气 必须在光下进行,光是植物净化空气的条件”的论断;
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Jean Senebier)通过实验证明:“植 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二氧化碳”,得出“二 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一种原料”的结论;
1804年,瑞士学者 索热尔(N.T.de Saussure)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还要 消耗水,验证了海尔蒙特的实验;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 斯(Julius Sachs)通过“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 验,得出“淀粉是植物的产物”结论;
1897年,科学家们将 植物以上的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正式提出了光合作 用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再现了 生物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再现了科学家进 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了科学家 的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学 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 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加深学生对科学真理本质的认识 生物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光合作 用的发现史,是人类研究光合作用的科学史,对加深学生对 科学真理本质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作用。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演 变规律的反映,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科学知 识只是当时对科学问题或自然现象所作出的一种最合理的 解释,它不是一成不变、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而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正确反映的“相对真理”, 它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当发 现新的证据和对已有事实有新的解释时,科学真理将会改变。

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亚里士多德对植物生长作出的 解释:“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植物生长需要的一切物质 来源于土壤”,是当时对植物生长最合理的解释,他的论断 成为真理。2000多年后,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 尔蒙特用“柳苗生长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主 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海尔蒙的论断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的论断,成为新的真理。后来,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 海尔蒙特对植物生长的论断是不完善的,植物的生长除了需 要水以外,还需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光照、需要 叶绿体,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还要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这样,经历了200多年的深入研究,人类终于揭 开了植物生长之谜。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反映了人类对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 反映了科学真理的暂时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 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明白了科学知识不是一成 不变的、永恒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从而理解了科学真理的 暂时性、和发展性,加深了对科学真理本质的认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