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14 07:59:56 点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陈雪英 【摘要】本文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论述了联系学生生 活唤醒其生活体验,激活学生思维程序,引导学生有序读 悟;
为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思维品质等教学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30-02 语言和思维是语文课程教学之本,阅读教学承担着发展 学生语言与思维的重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听、 说、读、写等阅读活动进行,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掌握语言的 本质,增强了语感。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 语言做合乎逻辑的深入思考,以此丰厚学生的语言素养,促 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唤醒体验,激活思维程序 (一)片段一 师:“摩挲”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是轻轻抚摸的意思。现在,用左手轻轻抚摸你的右 手。(学生做动作)从这个动作中可以看出什么呢?(生沉 默) 师:其实从“摩挲”我们可以看出战象嘎羧对象鞍的珍 惜与喜爱。(生茫然)把这种珍惜与喜爱之情读出来吧!(生 机械地读) 片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摩挲”的表面含义,并通过动作演练感悟词语的内蕴情感,这样的教学处理略显 生硬,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缺乏与文共舞的激情。经过共同 研讨之后,教研小组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二)片段二 师:“摩挲”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嗯,是轻轻抚摸的意思,现在,用左手轻轻抚摸你 的右手。(学生做动作)有什么感觉?谁这样摩挲过你,他 (她)为什么这样摩挲?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什么呢?(一 问激活万重“思”,学生纷纷谈到家中的长辈曾这样温柔地 “摩挲”过自己,从中感受到亲昵与爱意) 师:是啊,从“摩挲”这个词可以看出战象嘎羧对象鞍 的珍惜与喜爱,把你的这种理解读出来吧!(学生动情地读) 片段二仅比片段一多出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 经验,说说谁这样摩挲过自己,他(她)为什么这样摩挲? 这样设计,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程 序,帮助他们进一步走进嘎羧的内心,感受战象心中的柔情 ——对象鞍的深深眷念,对逝去岁月的深情与回味。教师通 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搭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唤起学生 的生活体验,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演绎好语言、思维的二 重奏,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情感。

二、循序渐进,遵循思维规律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地震中的 父与子》第二课时,出示课文插图动情描述:“课文的结局是父亲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与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故 事最终由悲转喜是因为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PPT出示父 亲对儿子的诺言,学生齐读)。”接着,教师深情地反复引 读:“这样的承诺经常出现在父子的生活中,可能在儿子刚 学会走路摔跤时,父亲对儿子说——(学生齐读父亲的话);

可能在儿子第一次登上舞台紧张时,父亲对儿子说——(学 生齐读父亲的话);
可能在儿子生病发烧时,父亲对儿子说 ——(学生齐读父亲的话)。父亲的一句话伴随儿子走过春 秋,越过夏冬,经历风雨,共享快乐,就像一颗种子在儿子 心田生根发芽……”唯美的画面加上动人舒缓的音乐,把学 生们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被打动之后,教 师引导他们进入品词析句环节: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在 受感动的地方多读读,有所思、有所悟,并简要写一写感受。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 本身没有错,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花费太多功夫煽动学生的 情感,这不是学生品词析句之后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通过 语言渲染强加给学生。其科学的教学程序设计应当是:先引 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产生形象思维,“看”到 地震中的父亲为救儿子36小时不吃不喝、满脸灰尘,双眼布 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接近疯狂的形象;
而后通过情境创 设,让学生由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言感悟父爱, 将形象思维有序发展为抽象思维,情感得到激发提升。最后,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句,从中积累课文语言。可见,思维的萌生、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感受到感触,再到感动的循 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有效促进 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留足空间,提高思维品质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最后一头 战象》描写象鞍的句段时,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步骤:首先出 示句段引导学生齐读,接着教师引读:象鞍上有,有,这血 迹可能是谁留下来的?看到这斑斑血迹,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声音?你仿佛看到嘎羧在战场上干什么?学生发言之后,教 师出示PPT分块引读这一句段,引导学生概括“这是一头的 嘎羧”,最后齐读第九自然段。

教师原本对这一段落的教学有较高的期望值,结果学生 的发言非常简单,大多是一些概括性的描述,比如听到了战 象的怒吼,炮火的轰鸣,象鼻的拍打,抗日战争发出的号角 声,看到了嘎羧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嘎羧身负重伤仍坚持战 斗,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等。可以说,教学预设的精彩之处 并没有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教师反思后找出 了原因:出示句段后,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思考 想象的时间,而是以齐读、引读来代替。学生没有对文本进 行充足的品悟与思考,根本无法想象出丰富的画面,也很难 用生动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可见,课堂教学是思维、语 言出发的原点,精彩生成的起点,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应当 掌握好助学的时机,时时注意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避免满堂问、满堂讲、满堂引,要相 信学生,还学于生。

四、收放结合,引导思维深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发展语言思维 的空间,也要适时出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其语言思 维。课堂教学收放的度不好掌握,需要教师精心预设。一位 教师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假如》一课时,课末教 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教师通过PPT出示了环境污染以及山区孩子艰苦生 活的图片,鼓励学生就图上的内容进行练说,试图丰富学生 的直观体验与生活积累,让学生们有话可说。从课堂情况来 看,这次练说的成效并不显著,学生们表达的内容局限在图 画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表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基本止步于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小鱼画一条清清的小 河”等简单的语句。

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 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思维不完善、不深 入,教师在课堂上要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空白处,通过引导帮 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水平。笔者在崇文小学听了台湾 新北市中和区中和小学金志璇老师执教的南一版第十一册 国语课本《梦幻全垒打》一课时,在课堂末尾,金志璇老师 询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你想怎么 做?这个提问类似于我们日常语文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本以为金志璇老师会很简单地一带而过,没想到学生回答“我的 梦想是当宇航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要好好学习”之后, 金志璇老师并不就此止步,而是追问:学习什么?学生思考 片刻后回答:“学习天文知识。”金志璇老师继续问:“先 定一个小目标,到本学期末,你想为你的梦想做到什么?” 金志璇老师追问式的课堂理答把“放”和“收”完美结合, 带领学生走向思维更深处,让人领略到了生本课堂的无限精 彩。

总之,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 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相应策略把发展学生的语言 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发展其智力。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阅读 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
2015CG2825)研究成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