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发言 >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来源:领导发言 时间:2019-10-08 07:57:34 点击: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研究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探索新形势下恰当的管理体制和师生互动方式,化解外部信 息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造成的冲击,继续发挥思想政 治教育的理论引导和价值教育作用,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与话语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实时性、便捷性和平民化的微媒体 已经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并逐步改变传统的信息 获取、交流、沟通和发布方式。由于媒介自身的优势以及用 户人群基数的庞大,微时代具有受众群体广泛、传播主体扁 平化、信息传播即时性、信息源分散度高、语言形式通俗化 和个体参与度高等特点,而微博、微信等诸多形式的微媒介 均具有形式新颖、实时、迅捷,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语 言通俗、幽默、风趣的特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参与门槛较低,因此吸引了大 量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以微媒介为依托,自由地发 表自己的言论,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便捷地与他人进行 交流互动;
在某些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作为信息节点,创建 网络话题,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人观点。因此,大学 生自身的需求以及爱好已成为各类微媒介开发者重点关注 的对象,诸多信息平台在推送信息的类别、时间等方面都将大学生视为重要的目标群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任何时代的话语其产生都不是独立自由的,它在被创建、 选择、组织及传播的过程中必需依赖特定的程序和一些隐晦 的手段将其转化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形式,并且“话语作为人 们精神活动产物和思想观念的外化方式,直接呈现出特定思 想观念的向度、特定精神活动的境域和特定理论的标识,表 达的是超越一般社会生活中语言词汇的意义范畴且具有明 显的意识形态内容”[1]。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以 对象、主题、形式、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上述四 个方面开展相关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来 完善自身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话语权是随社会的发 展变化而变化的,换言之,它是时代主题下的一种文化实践, 而对时代主题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当前时代话语权的构 建。在此意义上,微时代作为当前的时代特征,理应成为当 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关注的重点所在。

二、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 微时代下多样化的媒介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 信息发布和交流渠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的 是直接的多方位的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源于微时代本身所 具有的优势,一方面则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和权威性大幅降低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精心筛选恰当的材 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 的信息,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2]。

在这种知识传授的模式下,教师具有至高的地位和绝对的权 威。

而微时代下,各种样式新颖、功能多样、技术先进的媒 介平台吸引众多大学生用户,并为大学生带来丰富的用户体 验,满足了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筛选、获取、交流、互动等 要求:一方面,大学生借助各种平台,享用各种教育资源, 自主获取知识;
另一方面,微媒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 表观点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解与评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另 外,虚拟与现实的互相影响日益加剧,大学生在信息潮与舆 论潮中更容易发生认知偏差。这些无疑挑战着传统思想政治 教育的信息优势与其相对应的权威性。

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理论架构是相对固定的,短时间 内难以做到及时更新。换言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 以理论教育为主,其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并不能根据社会热 点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即便是“形势与政策” 这样,以信息及时更新、紧跟时代脚步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中, 即使适时将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入专题教学与讨论,然而从信 息获取、筛选到教学内容的转化,这一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 的时间,难以避免时间的相对滞后性。更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是,在微时代下,话语主体与 受众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平等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其实完 全可以获得相同的信息。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 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为导向, 筛选符合教学需求的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加以转化然后 呈现给学生,这必然导致与学生借助微媒介获取的信息有差 异,甚至有些信息可能是学生不屑于关注或早已关注过的。

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源的时效性与权威 性难免会产生质疑。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 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但目前大多教师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 已有意减少单向式灌输,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以“两课”为 主要依托,不可避免地受到师生比大、学生多等客观条件的 制约。因此,师生互动环节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比较少, 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所能达到的参与度也是十分有 限的,这便难以在教学环节中实现交互式的对话机制,而这 恰恰与微时代下外部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源以个人爱好自主 选择决定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相比之下,传统思想政治教 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有限的。

同时,随着移动数据终端技术的成熟以及以微博、微信 等软件为代表的微媒介在大学生中使用人数和频率的上升, 传统的依赖课堂教学和查阅书籍为主的话语传播方式比重在不断下降。微时代下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信息发布、传播乃 至终结的节点,由此,信息的传播更加实时化、便捷化和大 众化,进而形成的是一种扁平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模式。这 种扁平化的传播方式很难实时、全面引导信息发布主题,这 便直接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进 一步被削弱;
信息源的分散化导致主流价值观被冲击,较之 以往,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或者错误观点的侵蚀。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的微途径 (一)话语构建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尊重学生的话 语权 微时代下,外部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冲击着单纯的理论教 学与缺乏互动交流的教学,传统“填鸭式”教学也已被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控话语权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式,大学生 已经由理论被动接收者变为内容的建构者,而且已经成为思 想政治教育环节的重要主体。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的重建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自身的话语权已成为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即话语主体已由传统的 单一主体变为多主体——学校思想政治管理部门、教师、大 学生、社会等多方共建。

(二)建立话语主体共同体,引导与规范主流话语趋势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 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并且随着手 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上升,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成为网民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大学生作为网民的 主体,既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与丰富的 网络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各类网络负面信息侵蚀。毋 庸置疑,从价值范畴看,微时代下的各种微信息资源作为价 值客体同样具备多种价值属性,而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 获取者等因主体需要的不同,表现的价值需求自然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与并存的是多种价值取向,这时候必须要 有一种核心价值以引导其它价值,思政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与 作用的发挥在此刻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主体意识与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需要从形式上将学 校领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多级主体纳入话 语共同体中,集中“把关人”效应,同时还可以借助优秀学 生干部、榜样学生的力量,用“朋辈”效应助力“把关人” 效应;
另一方面则需从内容上增强话语共同体的各种素养, 包括政治理论创新、微媒介应用等多方面素养,目的在于增 强话语共同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探索力、引导力、创造力 与管理力,最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资源 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话语内容由传统 的理论向理论与实践交互运用转变。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 话语权,要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积极借鉴新媒体话语,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增强话语创新能力,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结合,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时,加强两者对 接,将微媒体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开展微公益实践活 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 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媒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 与各院系所之间的联系,在假期开展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 性和新颖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主题确定、信息发布、活动 报名、队员招募、成果展示等环节均可以采用微媒介平台, 以参与形式的创新来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微媒介上发布实践活动预告,引导学 生参与到主题设计、行程规划等前期环节,以活动带动理论 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社会实践 中,以微媒体的运用实现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增强。简言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应当密切关注网络动态 和学生思想变化,随时随地依托微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四)转变话语传播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大学生在微媒体使用上拥有完全自主权限,可以根据自 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资源。随着各类“大V”“公众号” 的发展,各种推送内容也不断影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对 其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随着使用人数的持续增长,微媒 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这种选择本身既是对微媒介平台的一种认可,也间接影响到微媒介平台推 送信息的倾向和时机。各类微媒体平台为吸引大学生,在平 台话题选择、推送时机等方面不断改进。为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应更充分地利用微媒介提供的各种 信息推送、发布、交流机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立足点,坚持以营造新的话语平台为切 入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着力构建对话式话 语体系,营造自由、平等、互动的对话环境,增强传播内容 的实用性,准确把握推送时机。简言之,话语传播要充分利 用各种微媒体,实现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多 样化传播模式。

为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群体 信息需求差异为切入点,分门别类进行多个公众号推送,或 者以一个公众号为平台打造不同栏目。针对新生,可以推送 学校历史和专业分类介绍、文化设施介绍、大学规划、校园 周边生活,也可以推送一些优秀学长学姐的成长感悟,帮助 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环境和管理制度,感受大学 校园的文化气氛,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对高年 级和毕业生,则以推送国内就业类信息、技能培训类信息、 社会经济情况和行业发展介绍,也可以以毕业生入职感悟为 推介点吸引高年级学生,为其进入社会后尽快实现转型做准 备。同时也要注重传播方式本身的改进,比如“华中科技大 学的学生开发了微信漂流瓶这一传播方式,在漂流瓶中写下各种最新的校园新闻,用户打捞出微信漂流瓶后进行恢复, 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再把微信漂流瓶抛出去,这种传播 方式在短短3天时间内便收到3万多条回复,带动了学生参与 校园新闻的讨论,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4]。

(五)搭建话语微环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 平衡态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冲击是全方位 的,涉及话语的主体、内容、受众、传播与环境等多个方面, 并且这种冲击并非限于某一方面,而是互相牵扯与影响。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已经表明,话语主体是基础, 内容是关键,传播是枢纽,受众是核心,环境是保障。因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必然也要遵循多位一体 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构建中最为关键的是紧扣“微”这一时 代主题,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微资源和微载体, 凝聚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微力量,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有机融于微生活,从而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持续创新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2]曾令辉、邓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5. [3]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3-1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