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循着 [循着非常课触摸语文根]

循着 [循着非常课触摸语文根]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0-08 07:57:31 点击:

循着非常课触摸语文根

循着非常课触摸语文根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则 是一个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从知识意识到语文意识的觉醒 是一个教师的课程的回归。而从语文意识到教育意识的觉醒, 则是一个教师责任与良知的回归。”梅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每 一位语文教师前行的方向! 认识梅老师,源于《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本 用“培育观”导航,用温暖践行,成全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班 主任工作宝典。而《非常语文非常课》中师生在语文中的碰 撞中再一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温暖的存在。

拿到书,我便满怀这种期待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深 夜,记下了这段触及心灵深处的文字:“解读教材的霸气, 玩味课堂的灵气,丰厚积淀的底气。培养思维品质俯身为美, 尊重孩子发展牵手为乐。因为对根的追求,所以有叶的跃动。

因为敬畏教育,所以贴地而行。因为敬畏,所以敬重!” 如果仅凭一气呵成的阅读,除却刚才的点滴感悟,再也 无法言语。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批注式的阅读。如品一杯 香茗,如入芝兰之室,细细咀嚼个中滋味。即便是单谈课堂 技巧的娴熟手法,对于这样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非常课,我 们就足以用华丽的字眼去赞美,我更钦佩的是在每一节公开课,梅老师完全可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语文功底去 “秀”课,但是,透过字里行间给我们呈现的是对孩子成长 的搀扶,通过文字穿越灵魂牵手美好的气息,氤氲流淌在每 一个语文课堂。“我坚信,只要在理想教育的路上勇敢前行, 面对的困难哪怕是坚硬如石,也能让它洞穿。”梅老师在班 主任之路上用“培育-发展”融化了孩子的心,在语文课堂, 寻找最贴近孩子与教材的触发点,对教材独特的解读之后进 行剪裁缝合再组,侧耳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让他们在对文 字的回味中向“形成独立思维,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更近 一步。

在《非常语文非常课》中,每一节课例,梅老师都像是 在关键处给孩子们拨弄最难奏的音符,接下来就是在他们层 层递进的思考中享受余音绕梁的思维碰撞。每每课尾,梅老 师看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总能道出曲子的真谛:
《最后一课》课尾,梅老师说道:“我想知道你从这篇 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请大家随便聊聊。”就 是这样看似“随便”的聊聊,学生开始组织语言梳理一节课 所学,“我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看到题目先猜测内容”, “我懂得了写好一篇文章一定要选好材料、巧选材料”,这 里有他们对文本的思考,有写作的启迪。《差不多先生传》课尾老师又在精炼的总结中深化课堂 印象“我们应该向胡适他们致敬。这是一篇浅显的文章,又 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这是一篇用心构思的文章,又是一篇蕴 含着一个伟大灵魂的文章。”学生在齐读毛子水先生为胡适 写的墓志铭中升腾出对胡适的敬仰,再一次拓展了他们的视 野和思维,不留一点儿说教的痕迹。

《蝶恋花》课尾,依然是寥寥数语“我们了解了杜牧诗 歌的清新、俊逸的特点,明白了这首诗真正的魅力,更从其 中汲取了生命的能量……要时刻做好准备,机遇一旦来临, 你将是那个建功立业的人。现在请大家结合今天所学,再来 齐读这首诗。”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给足了学生满满的正能量。

也让我们看到了思维火花被点燃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你给 我机遇我就还你一份轰轰烈烈的自信”。

梅老师还特别善于用这种点燃式的语言激起学生朗读 的热情,看似不经意的指导朗读,让他们通过朗读层层剥茧 般深入文本。在朗读指导中,学生一次次在文本中停留。

《公输》一课“你能用不屑的语气读读那句话吗?”“夫 子何命焉为?”当学生读得比较平淡时,梅老师点拨:“还是平淡了, 不屑的味道不够。你看看‘焉为’是什么意思?” 当学生理解了是语气词,他继续提醒:“你觉得这里应 该都升调还是降调?”在这种引导中,学生学到的何止是朗 读技巧,还有语气词的读法。

“读读这句‘诱惑’,读出‘请求’的语气,读出‘愤 怒’来,将2-6段串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这是墨子论辩的第四个特征——先发制人。大家能体 会第7段该怎么读了吧?”学生体会到声音由低到高,语速 由慢到快,最后舒气读完第七段。

梅老师就是这样反复从语调、语气,到停顿、语速这些 具体的诵读方法与技巧进行走心的训练,学生在这种反复朗 读中慢慢潜入到人物内心深处,人文形象立起来了,在朗读 中顿悟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深知朗读的重要性,可在实际 课堂中,这些原本隶属于过程与方法的朗读技巧我们又做到 什么程度呢?何谓有感情,再读的目的是解决字音还是透过 文字理解文本?当学生在朗读中遇到困难,我们是否也从语 气语调甚至是停顿与语速中夹杂对文本理解的启发去指导 他们朗读呢?看似平常的训练,如果只为读而指导读自然就失去读的意义。而梅老师给我们一把如何指导孩子朗读的金 钥匙。

如果说指导朗读让我们看到梅导演背后的点拨,那么适 时引入与文本相关的材料则更像话剧里穿透全场的旁白。

《清贫》一课,当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方志敏或者两个士 兵,还原历史情景,说出文中的“真和假”时,梅老师抛出 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虚构呢?”随即出示了一段补充材 料:“1922年春,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白 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1923,《谋事》与鲁 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 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 此时无声胜有声,材料一出,孩子们顿悟,方志敏原来 是那么了不起的作家。梅老师继续出示补充材料,我们似乎 看到他用无声的语言挑动着每个孩子跃动的思维。在齐声朗 读中,他们对文中情景中“真与假”的理解渐入佳境。“艺 术是一种逼真的假定,脱离艺术特殊规范的‘真话’,可能 变成粗俗的大实话。” 几乎每篇课例我们都能看到梅老师将与文本相关的材 料适时适量的引入,为文本注入了清澈的活水,无需教师多言,却又真切地响彻在孩子与文本的对话中。这让我想起川 师大附中尹劲老师在准备《窦娥冤》时曾写下的一段话:“十 年磨一剑,两年磨一文”,“那堂课差不多历时两年”。

她 没有去网上下载那些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感悟”,而 是静下心,生平第一次认认真真把《窦娥冤》剧本从头到尾 读了一遍,然后找出大学时买来却一直没有看的《中国古典 名剧鉴赏辞典》(徐培均、范民声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和《艺术创作的深度表现》(张建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重新开始了解那个比英国的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 剧作比莎翁多出三十部左右的关汉卿,了解那个将生命定格 在19岁的窦娥。”每节非常语文课,梅老师又多少次穿梭在 文本与学生的学情之间,多少次与相关资料对话呢?我们的 语文课堂,又有多少这种一石激起千层浪似的材料的有效引 入呢?课堂功夫在课外,学生如此,我们更是如此啊。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这种体验,面对教材总有喜欢或不 喜欢的课例,在展示课和赛课中尤为明显。遇到我们喜欢的, 适合我们上的,换言之,容易出彩的课,我们都会欣喜不已。

然而,梅老师所呈现的恰恰都是反方向的“非常课”。我们 只是透过课例教语文,肖培东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我 们能走过的地方,都叫做语文!不管是悬崖,还是平原,不 管是诗意散文,还是遥远的文言文,不管是生动文学作品, 还是冷淡的实用文,我们要跨过的都是语文!我们,没有选择!” 梅老师书中每一堂非常语文课都是一堂好课,在自如深 刻的推进中带着学生一起,通过文本学习获得“如何传播信 息”的言语智慧。读着读着,这本书不再是多彩的课堂,而 是“作文,作人,作思”这六个大字。尊重学生,却不是简 单地还原“自主性”,而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在层层推进的 朗读中,在拓展材料的营养中,师生在文本中驻足对话。

《非常语文非常课》这是一本拿得起却放不下的书,读 到最后,幡然醒悟,原来非常课就是平常课,能把“平常” 上出“非常”之味,让学生在“非常”中感受“平常”之理, 让教师循着非常语文课,触摸到教育的真谛,语文的根!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