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就职 > [生长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入手]

[生长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入手]

来源:就职 时间:2019-10-03 07:54:06 点击:

生长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入手

生长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入手 Dylw. net论文代写 当下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排除学生想法,割断学 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的现象,学生在“被思考”“被体验” 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主体性和创造性被遮蔽,数学对他 们来说是僵硬、冰冷且不可亲近的。对此,我们探索“生长 学习”,意在通过从“生产”走向“生长”的转变,更好地 突出数学课堂中的“人性”,突出学生的“会思考”和数学 的“可亲近”。

下面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 堂中带领学生进行“生长学习”。

一、现状扫描:重教轻学,强化输入,因“生产”而僵 化 1.学生调研:老师,我忘记了! 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个月后,我们对学生进行 了测试。结果,全部做对的学生只有25.8%,学生的错误主 要有以下几种。

错例①:
出现以上错误的学生占到了36.4%。不难发现,出错的 主要原因是学生把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错记为100,对 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也搞不清楚。可见,学生容易混 淆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错例②:针对这些错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发现, 学生在解题时方法是正确的,只是思考时没有准确运用进率 才出现错误 ,这样的学生占到了48.5%。可见,比单纯转化 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更容易出现错误。在访谈中,学 生说得最多的是“老师,我忘记了!” “学过了就忘”“记牢了不会用”的现象经常出现。原 因在哪里?是因为知识本身的难度,还是因为教学方式需要 改进?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2.课堂追溯:缺少主动思考和深度对话。

为了更好地弄清症结所在,我们找出了当时教师教学该 班学生的教学录像,整理得到表1。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严谨缜密的成人思维垄断了学 生的自我生长过程,课堂缺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给学生“精心设计”了每一 个问题,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看上去教师 也尊重学生——有问答、有互动,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 是一种“假自主”。因为教师的问题缺乏高层思维,并不指 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其实并没有 充分暴露自己的疑惑与思考,没有把自己的经验进行对接, 也没有把知识的核心本质与逻辑联系进行建构,只是在识记 和练习中“被动地吸收”,个别学生的发言代替了整体学生 的理解。这个过程像“工业生产”一样,把学生视作产品, 把统一、标准的知识输入学生的大脑,意在通过强化记忆和反复操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但结果证明这只是短暂 的习得。

3.教师访谈:这节课的知识都是规定,记牢就好了! 授课教师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以下是我们与授课教师 的简短访谈:
问:这堂课你觉得满意吗? 答:还好。

问:怎么说呢? 答:我认为上得还比较顺利,重点和难点也讲清楚了, 时间也刚刚好。

问:如果这堂课教师少问、少讲、少引导,让学生自己 来探索、发现、反思和创造,你觉得可以吗? 答: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点都是一些规定,记牢就好了, 没有什么好探究的。

从访谈中不难发现,教师觉得课上得好不好的标准是上 得是否顺利。显然这只是站在“教”的角度考量教学效果, 并没有从“学”的角度去考量——是否焕发了学生的热情和 活力、激活了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同时,“这节课的知识点都是一些规定,记牢就好了!”反 映了教师的潜在理念——把知识的传递作为课堂的全部目 标,可见重教轻学的传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建构主义学习 观强调:“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看来,教师的教学观是问题的根源。

综上所述,因为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关注 自己预设的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孤立地记忆知 识,缺少思考和感悟,所以才出现“学了就忘”的尴尬状况。

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接受和记忆,长期开展 “记忆性学习”,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思维僵化、学习低效, 成为答题的操作工,形成“数学只要记牢会做”的畸形认知。

看来,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引导学 生从“记忆型学习”变为“思维型学习”。

二、价值探寻:以生为本,注重输出,因“生长”而精 彩 如果把课堂当作标准化生产的场所,学生就会变成教师 思想的俘虏,丧失思考力和学习力。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 寻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学习方式。

1.核心:学习是“我的建构”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教育要尊重学生的 自然天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展现自我。学生的经验和潜 能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起点和支点,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自 由思考、亮出主张、生成精彩,以及突破自我、提升自己的 过程!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其实并不是一无所知,这在后 来的实践重构的前测中可以证实。那么,能否把讲台让给学 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能否充分暴露出他们的疑惑和思考, 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层对话,逐渐完善自身的认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输出”而不是“输 入”,促进学生思维的“舒展”而不是“僵化”,加强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记忆”。

生长学习,是学生主动寻求和积极构建的过程,是学生 自主建构经验和扩展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朦胧、混沌、 积聚、清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 形成、应用的过程,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还 可以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自身的思考和迁移能力。学 生为什么容易记错进率?因为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太反常, 加之公顷的面积表象较难建立,名字又特别,如果只靠教师 的说教,“记牢就好”的要求只会事与愿违。只有教皈依于 学,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与学习框架,释放学生的学习动力 和潜能,让学生完成自主探索和感悟,才算是学生自己的学 习。

2.特征:从模糊的、被动的、不自觉的状态,到清晰的、 主动的和自觉的状态 从学习过程来说,生长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对话的学习 过程;
从学习结果来说,学生在生长学习中能实现知识的深 层加工,能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与联系,形成精彩观念,能 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正确迁移与自觉应用。

生长学习的特征可从主动思考、对话互动、生成观念、 自觉运用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判断。(如下图) 主动思考。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在解决问题时能调取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力和智慧,在主动观察、积极分析、认真 推理的过程中亮出主张,在一个个观点和疑问的产生中形成 一个强大的思维碰撞场、思想交流圈,这就是一个从“要我 听”到“我要想”的转变。“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就能 为实现这个转变提供平台。

对话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多维互动中完成的,而“对话” 是自由互动的本质表现。课堂上只有人人平等、启发分享、 真诚协作,学生才能自然地提问、补充、评价,自由地质疑、 交流和赞赏。没有了教师的刻意说教和提示性发问,学生就 会倾听并深入思考他人的观点,也会发表或解释自己的观点, 如“我想补充一下。”“我还有不同的想法。”“大家同意 我的观点吗?”“我想提个问题。”“你能不能解释得更清 楚一点?”等。“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就能提供很大的 空间让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

生成观念。学生常常能提出精彩的看法,这是思考“站 起来”、观念“长出来”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突破和 超越。学生提出的见解或许并无特别的新奇之处,但其蕴含 的创造性品质与一个科学家发明了一件新仪器、一个天文学 家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别无二致。

自觉运用。生长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在理解知识 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 到两点:一是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二是准确把握形成知识的联系。“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重点正是如此。

以上分析主要突出了在生长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 的主体,思考是学习的主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中建构起自己的数学世界,实现从经验到知识的转化。

三、实践重构:变教为学,重视思考,因“理解”而亲 切 有了生长学习的理念引领和特征把握,接下来该怎样让 学生在课堂上与数学有一个“亲切”的相遇,经历一次“我 的数学建构”呢?我们对“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进行了重 构。

【活动一】激活经验,产生冲突 师:今天我们主要讨论面积单位。关于面积单位大家已 经知道了什么? 生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生2:平方千米。

生3:公顷。

师:你知道它们的关系吗?能不能将它们从低到高进行 排序? 生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生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师:你们支持谁的观点?(学生不确定)主要的分歧在 哪? 师:显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序列肯定是没问题的。对此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6:因为长度单位也是从厘米到分米,再到米的。

生7:因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 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生8: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如下图) 思考:我们在前测中发现有69.7%学生已经知道了较大 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可见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 但它们是刻画较大面积的计量单位,学生不太容易建立起正 确的表象,会分不清哪个是高级单位,所以前测中只有9.1% 的学生排序正确。不难发现,定义面积单位时都离不开长度 单位的支持,每个面积单位都有一个长度单位与之相对应, 这为学生理解意义和建立关联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 这个环节中,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经验, 让学生在回忆和整理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为他们进一步 的思考和探索创造了很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准备。

【活动二】自学课本,理清关系 师:它们的位置到底该怎么排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生1:我觉得应该是先到公顷再到平方千米。大家同意 吗?生2:我同意。因为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大家还有没有补 充? 生3: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师板书如下图)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4:为什么唯独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 生5:我也有同样的疑问。

生6:这里是不是漏掉了一个单位? 生7:我也觉得这里可能还有一个单位。

师:为什么?它应该是一个怎样的面积单位? 生8:应该表示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

生9:根据前面的规律,边长都是10倍,1米的10倍就是 10米。

生10:如果它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那么每两个 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就都是100了。

师: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规定这些面积单位时的想法是 一样的!确实还有这样的一个单位,你们叫平方十米,其实 它也叫公亩! 生11:如果它叫平方十米的话,那公顷可以叫平方百米 吗? (教师板书如下图) 思考:因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方式与之前的面积单位是一样的,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定义。当 学生发现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00而不是100时,新 的生长点自然就产生了。学生对此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大胆 地猜想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个面积单位,并且这 个面积单位应该是“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在这一系 列的过程中,与其说学生在学习,不如说他们在研究,他们 像科学家一样质疑、猜测、分析、创造,这是发自他们内心 的思考,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学的特征创造出来的、走向 真理的过程。这样的数学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亲近的。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知识发展的过程,完成了递进式的理解和 结构性的关联,所有的这些都是从学生心里自然生发出来的。

从课后的检测中发现,75.8%的学生能正确转化这些面积单 位并解决问题。

【活动三】丰富体验,巩固理解 师:1公顷有多大呢?下面我们用自己熟悉的场所来表 示1公顷的大小。

(学生用教室、操场、篮球等来描述1公顷的大小) 师:蓝色区域是我们学校的操场。我们学校附近的国茂 大厦周围的居民区大约是( )公顷,我们学校大约有( ) 公顷。(出示卫星图) 师:(如下图)从我们的学校出发,一直向北到华厦大 道,然后向东到万盛北路,再向南到大寺路,最后向东回到 起点。这块区域的面积大概有多大?生1:比50公顷要大。

生2:我反对,我觉得有90公顷左右。

生3:可能是100公顷。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 思考:通过引导学生用熟悉的场所来描述1公顷的大小, 能使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变得“和蔼可亲”;
通过操场、校园、 附近的居民区、熟悉的街道、景区等素材,能把抽象的面积 单位变得形象具体。我们认为,这里并不需要花时间来让学 生亲自体验1公顷有多大,只需引导学生从经验或观念上去 把握1公顷的大小。数学课的生长学习,并不强调一定要通 过经历才能掌握知识,而讲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数学 内在的逻辑来形成一个认知突破,将知识还原到逻辑中去, 与学生的思考过程相碰撞,从而将知识赋予个人意义。

总之,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走出“生产教学” 的怪圈,关注学生的内在潜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理解意义、亲近数学,才是我 们探索生长学习的主要目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