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的问题和策略】

【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的问题和策略】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03 07:54:04 点击:

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的问题和策略

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的问题和策略 [摘 要]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 的过程,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学生数学文本阅读现状出发,透视成因,聚焦数学阅 读本质,提出开展犁耕式深度阅读,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发 生”,并探寻数学深度阅读策略和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05 无独有偶。同样是一节数学课,课堂上教师神采飞扬, 引导学生看黑板、看屏幕,学生或思考、或讨论、或交流, 一节课已接近尾声,也没见教师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连课 堂作业教师都提早印好,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教科 书就这样被冷落在桌角。

上述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并不是个别现象。但是,令人费 解的是,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不会看书,阅读能力差。面 对此,我不由得思考:当前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现状究竟 如何?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教科书的文本阅读价值?如何 指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 一、现状扫描——数学阅读,怎么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意见中指 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 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 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 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 重要途径。毋庸置疑,数学同语文一样,都需要认读、理解、 鉴赏。那么,当前学生数学课本阅读现状究竟怎样呢?笔者 调查后发现,学生数学阅读缺失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语汇缺失,理解肤浅 学困生在解题时对题意的理解是相当粗糙的,或者说根 本就理解不了。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自主解 决问题、大胆创新的能力,于是一些问题有了很大的开放度 和思维度,这些题目的特点是内容鲜活、阅读量大,注重检 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而学生的语言文字分析能力成了阻 碍学生审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之一。

例如:“明明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还 有30页没有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这是一道逆向思考的 问题,要求“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就要用“已经看的页 数÷已经看的天数”,而“已经看的页数”是未知的,需要 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的,但是对于那些语言文字分析能力较 薄弱的学生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2.经验缺乏,不合常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新课程提倡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但是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脱离生活的,现在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 较差,生活积累比较少,对数学问题中涉及的生活常识没有认识,以致无法理解题目,甚至闹出结果与题目完全不符的 笑话。

例如,解答“小明付了50元买了一个足球,找回2元, 一个足球多少钱”时,学生往往会列式为“50+2=52(元)”。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购物经验,体会不到“如果足球是52 元,怎么可能付了50元还能找回2元”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

3.信息多元,筛选不力 新课程跳出“人为应用题”的框架,改变问题的呈现方 式,由单一的小情境转向包含多元信息的问题。一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

学生面对这么多数据,分不清有用和没用的信息,往往 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不能透过繁杂的现象抓住本质的东西。

4.观察无序,不得要领 “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则“你知道吗?”(如图2) 拓展阅读材料。笔者让学生阅读材料后模仿试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组织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 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某些学生之所以不 会解答算术应用题,竟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 解地读出来。这些学生在读题时都把精力用在阅读过程本身, 没有剩余的精力去理解所读句子的含义,他们不能把一句话 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更不能前后连贯地、系统地全面理 解应用题的题意。

二、聚焦本质——数学阅读,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 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术语、数学符号、图表、公 式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 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想象、假 设、推理和证明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具体地说,数学阅 读是指学生围绕数学问题,通过阅读数学文本、符号、图表 等相关的材料,获取数学信息与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拓展数学视野,或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对阅读材料与原认知 结构相互作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感 知、认读,只有深度“犁耕式”的数学文本阅读,才能促进 学生自主理解的真正发生。

所谓深度“犁耕式”的数学 阅读,就是指在学生对于文本(情境、文字、图画等)初步 感知的情况下,能从数学文本中找到、判断、理解关键的数 与字眼,提取数学信息,进而进行“数学的思考”,并能用 “数学的方式”表述出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在领会、 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过程中,经历 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文化,欣赏 数学美的过程,而不是只抓“只言片语”,或浮光掠影般的 小和尚念经式,要在读中思、读中记、读中悟,在读中沟通 信息之间的联系,寻找数学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探求突破口。

三、策略探寻——数学阅读,怎么读? 数学是理性的,张奠宙教授说过:“数学教育,自然是 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的优劣,自然应以学生能 否学好‘数学’为依据。”“数学教育应当更多地关注‘数 学’的特性。”数学特性和数学教学的最主要载体当推数学 课本,课本经过众多专家及一线名师精心编写,是学生学习 阅读的最重要的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深度“犁耕式”数学阅 读,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课本是扶本固元之举,可以采用以 下几种策略。

1.动态阅读 在教学时进行动态阅读,就是教师通过动作、图画、实 物或口头语言的描述,再现问题表达的情境,让学生以当事 人的身份,体会事件的发生,理解问题表达的意思,给学生 以强烈的真实感,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用在问题描述的是动态 事件中。例如,一年级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实质 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对于低年级学 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指导学生阅读题目时,不妨把题目变 成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题目的意思。如 “笔筒里有一些铅笔,拿走6支后还剩4支,笔筒里原来有多 少支铅笔?”教师准备好笔筒,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表演。学 生先从笔筒里拿走6支,数一数还剩4支,学生很快意识到笔 筒里原来的铅笔应该包含“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题目意思就能轻而易举地读懂了。

2.描述阅读 描述阅读,就是学生在正式做题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描述,即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将题目的情景、已知信息、未知 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再现,描述时能做到把题目信息表达清楚、 完整。这种阅读方式对于一些图表表述题,特别是将部分条 件隐含在图中的问题比较适合。

例如,三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3):
出示问题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图画表达的意思。

学生在描述时不仅要表达出“同学们此时距森林动物园26千 米”、求“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键还要说出“他们 到动物园的时间是从7:30到9:30”。通过描述,学生对问 题的信息有了完整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题中去动物园的时 间是要根据两个钟面上显示的时刻去算的,为解题提供了思 考方向。

3.整理阅读 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表达的信息分类、分层进 行整理,这样不仅能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帮助学 生把一个总目标分成几个子目标逐个解决。特别适用于一些 情景复杂、信息多元、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这样一个问题(如图4):
这类问题语言描述复杂、涉及数量较多。阅读时引导学 生根据个人不同的信息,一层一层地整理:小军:买3本 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 用去?元 第一层,了解到小军买了3本,用去18元;
第二层,了 解到小华买了5本,而用去的个数是未知的,用“用去?个” 表示。这样通过整理,杂乱的信息逐渐清晰、有条理,其中 的数量关系也逐渐明朗化,学生根据第一层的信息可以顺利 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解答问题。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指导学生进入到问题中去,深度犁耕 问题,把握问题重点与实质,能又好又快地寻找解决问题的 突破口。

四、教学建议——数学阅读,怎么教?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 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 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学生对数学文本语言的阅读理解是 顺利解题的重要保障。如何做好深度犁耕式的数学文本阅读 呢? 1.引入新知时阅读:兴趣导学 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 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导入新知识前,恰当地安 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 需要”。“读一读”、“你知道吗”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 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新 知之前进行阅读,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中的 “你知道吗”,就是介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的贡 献。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对数学 学习更有兴趣。第二,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角度去读。如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第20页的“你知道吗”就是对 正、反比例的知识进一步介绍,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新知的兴趣。

2.突破难点时阅读:理解助学 在学习平角的概念时,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 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产生了激 烈的争论。此时,我并没有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 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 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
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 反的两条射线;
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借助动手操作和通过对 “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的品读,让学生真正理解在计算圆锥面积时就是先算与它等 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后再乘三分之一,这样对圆锥的公式记忆 就更加深刻,解题时出错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3.回顾总 结时阅读:反思促学 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 性而进行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 透的意识,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对学生素质 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 材,重新回顾获得圆周率概念以及推导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教材上是用哪些办法把圆周长转化为线段来测量的?教材 是用什么办法发现圆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过几次测量发 现的?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由 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4.拓展延伸时阅读:文化厚学 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内容,通过指导阅读,由学生自主 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发现自 身的学习潜能。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你 知道吗”栏目,其呈现形式常常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重要 概念进行背景介绍、知识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 体;
它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帮助学生 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需要教, 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就是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数学教科书,营造良好的数学阅读 氛围,加强数学阅读指导,在学生心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 学生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数学视界,让学生的学更好地发 生。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7. [2]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课 题[J].数学通报,1999(10). [3] 李万江,刘广存.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02(11). [4] 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课程·教 材·教法,1999(10). [5] 李星云.数学阅读——开启数学宝库的金钥匙[J]. 云南教育,2007(7-8). [6] 高文君.韩联郡.田小现.对数学阅读概念及方法的 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 [7] 廖永珍.初探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J].湖南教育, 2007(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