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策略: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策略:人本主义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5 07:51:36 点击:

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策略

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策略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本质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理 念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 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切身实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转 化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
在更新理念、创新教育内容与形 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民族地区大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4)25-0018-02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汇聚民心、 凝聚民力,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潮、凝聚社会共识。”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近日,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就如何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这将成为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民族地区高校实际, 借鉴人本主义理论,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借鉴价值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较系统的思想形态,最初萌发于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关怀人、尊重人,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并倡导科学、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之后,人本主义由卢 梭、裴斯泰洛奇、杜威等学者不断传承和发展,20世纪70年 代以来,马斯洛、罗杰斯成为人本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归纳起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反对把 人看成“手段”和“工具”,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 的落脚点;
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去 发挥人的潜能,激发自我实现的欲望,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 独立判断能力并能适应变化社会的“完整的人”。因此,要 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有独特价值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 内心需要、内在情感、主观动机,全方位地理解学生,针对 性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人本主义视域下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首先,教育者只是机械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 体内容,却忽视了联系社会现实,特别是联系少数民族大学 生的现实生活,没有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深刻背 景与重要意义,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停留于抽象性、表面性 的论述。其次,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状况与 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现实的教育 过程中却缺少考虑。例如,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往的生活圈子相对比较封闭,接触更多的是本民族的人,进入大学后,随 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会切实体验到“民族”差异, 民族意识逐渐变得强烈。第三,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使得外 来文化强烈冲击着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使得 学生在面临价值选择时容易出现迷茫,特别是近年来,伴随 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转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不断滋生蔓延,使得民族地区核心价 值观教育的难度加大。

(二)教育形式灵活性不够 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仍以理论说教为主, “填鸭式”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略师生互动,不 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营造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而反观现有的校园文化 活动缺少宏观规划,娱乐性过度、精神内涵却普遍不足。之 外,作为重要教育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只是走过场,流 于形式,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未能掌握社会的 真实情况,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

(三)教育效果实效性不足 三、人本主义视域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面对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 在的诸多问题,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给我们诸多指导。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我们会发现,我们习惯于将青 少年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而忽略了“发展性”这一青少年 的本质特征。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要基于青少年的 发展性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 神,切实改变教育者“自说自话”、被教育者“不激不动” 的状况。

首先,教师要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特殊性,科学设定人 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将这些空洞抽象的词汇转 化为大学生熟悉的现实案例。例如,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学生比较关注,我们可通 过新闻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事件造成的严重影 响,引导学生分析暴力犯罪事件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刻体 会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建设法治中国的重 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其次,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才能 成为掌控实践的精神力量;
要有针对性地满足大学生成长成 才的需要,将树立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发展的 需要,唤起大学生自身的生命意义感与价值感,提高学生的 价值选择能力。因为许多现实问题靠别人的解读远远不够, 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认知的功能,运用多种形式来引导 他们不断进行价值辨析。

第三,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解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内心认同度,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例如,笔者调查得知,一些高校通过“设立贫困学生 大病救助资金”、“学业困难群体帮扶计划”、“少数民族 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 经济困难、学业问题、就业问题等,将这些突出问题的解决 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广 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提高,并 且体现于实际行动中,该校涌现出的“光明天使”李莹、“背 学兄弟”庄洪泉和庄汇泉等先进人物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首先,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 化成果不会通过简单说教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要 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桥 梁作用,即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 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紧密结合大学 生身边鲜活的事例,真正使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说服力,也 更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 基本价值。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变单向传输式为启 发式、讨论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创新 意识。

其次,培育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核 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加之从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 大学教育中的重专业轻素质,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 对真、善、美的品味和体认不足,缺少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 感和道义感。因此,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要开 设一些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 族融合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同时, 也要通过时政类的一些课程,让学生切实体会国家繁荣强盛 对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要整合多元文化,强化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蒙汉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现象普遍 存在;
既要尊重蒙古族文化的特殊性,深入发掘蒙古族文化 传统中有关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素材,例如,大力弘扬蒙 古族吃苦耐劳、守望互助等精神;
又要强调多元文化的和谐 共生,彼此尊重、不断地交流融合,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 稳定。

(三)强化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 涵[N].人民日报,2007-02-12. [3]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6. [5]靳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