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思潮局限性的简要分析]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思潮局限性的简要分析]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5 07:56:12 点击: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思潮局限性的简要分析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思潮局限性的简要分析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革 命性的探索。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激进主义合流形成的激进思潮,简单地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 极力贬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推崇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把 科学宗教化。激进思潮这样做的同时就遮蔽了中国现代化进 程中的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即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本文旨在 反思激进思潮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天文化现代化进程提 供某种程度的借鉴和警醒作用。

1915年,在《新青年》创刊号中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 年》一文,他说:“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 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由此,中国 开始了以激烈批判传统、疯狂宣扬西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胡适等青年为主力军的“五四”激进思潮,在内 外交困的时局面前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理论有余而经 验不足,率性有余而平稳不足,总有一种“亡国灭种”悲愤 情结盘桓在激进思潮知识分子的心头。他们认定中国落后的 根源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道德伦理,因此 他们痛恨把中国推向“灭国亡种”的传统文化。如此同时他 们又极力崇拜奴役中国的西方列强的文化。正如威尔·杜兰 特在观察了近代中国历史后所说:“今天中国人最强烈的感情是痛恨外国人,同样的,今天中国最有力的行动是崇拜外 国人,中国知道西方不值得这样崇拜,但是中国人却被逼得 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工业化或殖民化二者任 由选择。”[1]这种激进态度既是激进思潮的最大亮点,同 时也隐含着他们的致命弱点。

一、核心问题的遮蔽 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是 被外来文化刺激的现代化,因此对本民族的文化反思总是与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纠结在一起。激进思潮总是拿高度抽象化 的西方文化与同样高度抽象的传统文化作比较,把西方文化 当作是科学的、理性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现代文化典范 加以颂扬;
把固有的传统文化当作是玄学的、非理性的、落 后的、保守依赖的僵死糟粕的东西痛加贬斥。认为这两种文 化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是钢板两块;
中国要想实行现代化 就必须毫不保留地抛弃传统中形成的一切,必须不遗余力地 追随西方、模仿西方。激进思潮的知识分子由于在当时高度 自卑、急功近利的情境下,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的美好面,痛 斥传统文化的落后面,这种极端的思维模式把现代化等同于 西化。从而使得一个关键性问题被遮蔽:“中国文化与西方 文化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常常被无限突出,从而掩盖了中国 文化本身必须从传统文化形态走向现代文化形态这一更为实质、跟为根本的古今文化差异的问题。” [2] 正因为这个关键问题的遮蔽,使得五四文化讨论中常常 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的根本目的照理来说本应是 检查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些什么样的问题,使得中国人在近 代大大落伍,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尽快把中国传统文化形 态改造成适应中国发展的现代文化形态;
而中西文化的比较 本应该服务于这个根本目的,即审视西方文化能否在这方面 有所借鉴,特别是应考察西方文化是如何从其传统形态走向 现代形态,从而促进了它们的强盛。然而,结果却是手段变 成了目的:激进思潮的知识分子总是不知不觉地用抽象的中 国文化与抽象的西方文化之间的泛泛比较与笼统却又诀别 的区别,来回避、模糊、转移甚至取消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 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区别这个最为根本的实质性问题。从而 彻底遮蔽了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核心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抽象地鼓吹直接移植抽象的西方文化到 中国,主动接受西方文化殖民。他们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当作 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垃圾而要彻底打入冷宫,使其永世不得 翻身;
另一方面,虽然这些激进知识分子都在发狂似地颂扬 西学,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很少有人坐下来翻译西方 名作,更别说静下心来探究西学的本真发展状况与精神。把 另一种文化的一些东西当作口号是相当简单的,但口号式的 宣传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正如研究五四的专家林毓生所说:“五四人物,不是悲歌慷慨,便是迫不及待,很少能立大志, 静下心来做一点精深严谨的思想工作,当今天痛切体验到文 化界、思想界浮泛之风所产生的后果之后,由于来源庞杂我 们应该在这个时候领略一点历史的教训了。” [3] 二、一元化思维模式的厚茧难破 五四激进思潮底层的思维模式是“一体两翼”,所谓的 “一体”就是简单的、极端的一元化文化观、价值观;
所谓 的“两翼”是指在这种“一体”的作用下对传统文化极端批 判和对西方文化的鼓吹与模仿。五四激进思潮并没有摆脱中 国自封建社会形成以来的一元论思维模式,纵观中国思想发 展脉络,先后经历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五四运动 时期激进思潮的“罢黜百家,独尊洋术”的强劲势头,再到 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马术”,尽管这一发展过程中有其 他思潮的存在,但这些思潮都处在一个很示弱的地位。历史 发展到现在,多元文化的前景已经呈现在眼前,我们再不可 持有一种极端主义的观点,让这可能实现民族文化复兴、乃 至在世界大放异彩的难得机会悄然长逝。

五四中西文化大碰撞时期,最有可能用一种理性的态度 去对待之,实现兼容并包,文化融合的大好时光被极端思维 所葬送,一元文化观、一元价值观的流毒继续在中国蔓延。用西方文化之激素激活中国固有文化之机体的大好时光就 这样稍纵即逝。

从深层意义上说,五四的激进思潮恰恰是不够激进的,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超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元化的文化价 值观和思维模式,只不过是用一种极端取代另一种极端,其 深层逻辑依然如故。

五四激进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今天当回过头来反观这场轰烈一时的思潮运动,可供 我们直接继承的东西很少;
现在反思五四激进思潮,把它过 激之处作为反面教员的作用而不是毫无原则的颂扬也许更 能凸显它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第549页。

[2]甘阳:《古今中西之争》,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 35页。

[3]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第338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