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下的教师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内涵

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下的教师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内涵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0-04 07:50:54 点击:

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下的教师教育发展

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抓手下的教师教育发展 一、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与优质教育 (一)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对事物质 的规定性。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重视事物“质”的发展,更多的从实践层面出发探讨发展内 容和发展路径。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即对基础教育的使命和实现这一使命 的主要发展路径的探讨,其中质量和效益是反映基础教育内 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指标。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 实现优质教育的逐渐全面普及,即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价 值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课程设计为基础 的优质教育培养模式。其中,师资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内涵 式发展的有效抓手,教师队伍建设正是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 保证。

(二)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模式,类似于素质教 育区别于应试教育,优质教育实质上是如何让一个人成为社 会的优秀体。[3] 优质教育的内涵相当丰富,它是一个相对 的、动态的概念。从其目标追求来说,是真正为学生的幸福 人生奠基,为社会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从其教育过程的品质 来说,是充满生命关怀,能够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现,让智 慧之花尽情绽放的教育;
从其教育效果来看,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的教育。

优质教育正是对基础教育使命的正确把握和深度解析, 也是基础教育的内涵所在,但是目前我国的优质教育还只是 局部的、小区域的,还不是中国教育的主体,也没有涉及教 育的根本。[4] 虽然当前注重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在职 教师继续教育、卓越教师计划、校长培训等都是在优质教育 视野下进行的,但是要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和实践创新。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配置不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师德下滑 提高教师队伍的基本素养,是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 心,是优质教育实现的有力抓手,而师德是教师队伍基本素 养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对学校,对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 业都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师 德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 展,这也备受社会公众的指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探 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有偿补课的现 象屡禁不止。个别教师为了达到补课敛财的目的,挖空心思 让学生补课,甚至存在课上不讲、课后补课讲的现象。个别 学校与校外辅导机构联手办占坑班。”[6] 教师师德水平下滑现象已不在少数,各种虐童现象接连发生。例如山西太原5岁女童因为不会算“十加一”,被教 师狂扇耳光;
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出 于“一时好玩”,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等。这些教师 师德的下滑皆为反教育伦理现象,不仅违背了基础教育的使 命,影响了优质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给幼小的心灵蒙 上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三)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受滞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需要,是提升 教师幸福感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对教师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在不断 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事实表明,育 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他的成就感。

然而在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弊端导致中小 学教师来源呈逐渐多元化的趋势,而大量新建中小学学校的 生存和发展又亟需大批教师,这一矛盾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目 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大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意识淡薄, 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受应试教育的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的弊病被进一步放大。应试教育, 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师主导等占据了基础教育,阻碍了教师 专业化的常态发展,教师无法产生成就感,因此幸福感较低, 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三、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的意见 》,在涉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时明确提出, “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 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7] 这既是 对当前农村教师存在问题的判断,也是对解决问题开具的良 方,还是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展望,即以农村教师为 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基于此,笔者认为应 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需要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的长效保障机制,完 善津贴补贴标准,从而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 二,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交流机制,改革教师 编制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尤其是完善教师交 流机制,因为教师交流机制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三, 健全农村教师激励制度,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奖,增加津贴补 助 [8],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讲课比赛、参观名校等形式,提 高教师的从教积极性,重树对教育事业的自信心和热情。第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培训活动,建立健全教师培训 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促进农村教师专 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的提升。

(二)强化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师德建设 (三)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 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的幸福 就是自由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9] 针 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意识淡薄,幸福感 较低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 升教师的幸福感。

1.建立系统的教师专业化制度保障,严格实行教师资格 认证制度,严格考察教师准入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 教师资格制度”,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方可在各级各 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我国目前 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确保教师队伍起点高质量的必要措 施。以往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以省为单位,缺乏统一的标准 和组织机构,导致中小学教师来源多元化和标准多样性。因 此改革首先应细化教师准入标准,包括基本标准和专业标准。

基本标准应注重考察教师的品质和道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制;
同时注重考察教育志向和教育境地。专业标准应包括教 师必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于专业标准具有可再生性和 可更新性,笔者认为严格地对教师的基本标准考察更为重要。

2.建立健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新入职教师顺 利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提供高标准的平台 3.为在职教师提供灵活的多样化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 知识及专业能力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教研结合与教育行动研 究,促进反思型与专家型教师形成。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 师对于培训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希望进行“短期进修 +校本教研”的教师约占调查总数的30.3%,想进行脱产进修 的占28.1%,建议校外教师上观摩课的占23.6%,赞成专家到 校指导的占12.9%,而通过自学形式进修的仅占5.1%。受教 师欢迎的具体培训模式是参与式研讨、专题讲座、案例解读, 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4.0%、56.3%、47.0%。[11] 可见 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现场观摩的模式需求最大,都希望通过真 正参与培训获得专业提升。因此培训模式应多元化,满足教 师需求,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反思、主动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充分注重教师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采取专家讲座、主 题报告、学术报告、参与式研讨、课堂现场观摩等方式。此 外,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做 好教师培训的规划工作。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内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基础 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基础教育应然的关键。然而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由师范生到见 习教师,再到在职教师,最后成长为优质教师的每一环节都 伴随着教师制度的革新与教师教育。唯有基于问题解决的视 角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师教育制度与各阶段的培养模式,才能 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质量,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真正实现优质、高位、均衡式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Z].2010-07-29. [3]王建艳,赵宁宁,侯德安.优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 职业,2006(29). [4][7]刘达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走向[J].人民 教育,2004(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