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浅谈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浅谈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来源:安全演讲稿 时间:2019-11-02 08:02:02 点击: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 色”标准。引论部分总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教育教学质 量的理解和看法;
正文部分从追求可持续的质量,追求过程、 方法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和追求和谐的质量等不同层面去 阐释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关键词】教育教学 质量 “绿色”标准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 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 会,无论大小,我们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 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我相信那也不是办 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 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 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指学校的‘分数’啊!” 如果是初中,人们会把中考上重点中学分数线有几个人视为 该校质量的指标;
如果是高中,则会把高考达本科分数线的 有多少人视为该校质量的指标。年度考核也大多以你任教的 班级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如果校长大声疾 呼:“一定要抓质量!”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多半是:这个校 长要抓教学,要抓课堂,要抓考试了! 如此对质量的理解不能算全错,但是如果用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来衡量,这个理解绝对是不全面的。“绿 色质量观”显然是针对非科学的质量观提出的。在这里,“绿 色”的含义,我理解就是要“符合规律”。说通俗些,就是 教育要符合教育本身的特点,同时还要符合学生作为人的特 性。而“非科学的质量观”,则既不遵循教育的原则,也不 尊重人的本质,把教育当产业,把学生当商品,无视教育的 人性,更无视学生的生命。

我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的内涵至少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
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

经典的《弟子规》中早有教导,总叙如是说:“弟子规,圣 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总叙这八句话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 母,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
“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些都说明了孝 是一切的根本。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其次在一切言行 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同时,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并要能随缘随分随力地爱护。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要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就要 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从仁者的言行中得到学习的楷模。虚 心请仁者指正我们的过错,使孝悌、谨信、泛爱众更能切实力行。以上这些事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是我们立身的根本, 非做不可。“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话说明了孝悌、谨 信、泛爱众与亲仁是本分之事,本分一定要奉行,认真去做。

至于“学文”之事,是有余力的时候再考虑做的事。好比一 棵大树,若树根受伤了,不论枝叶如何茂盛,大树都将枯萎。

前四条本分之事好比树的根,读书才艺像是枝叶,若本分有 亏,不论读书、才艺如何胜过别人,也很难立足于人世间。

如果一个学校在实践中只追求升学率,或者是不择手段 地追求,这样的所谓“质量”不但片面,而且可怕!因为这 样的质量观牺牲的是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 童年应有的快乐。因此,我以为一所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学校, 应该是既满足孩子一生中那“关键的几天”(中考或高考) 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孩子未来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长久的 幸福!更应该想到在这些孩子十年、二十年后回忆他的学习 生活,会觉得学校生活是快乐的! 为了我们今天的学生将来能够可持续发展,能够获得长 久的幸福,我们的教育就必须给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强壮 的体格,健身的技能,善良的品质,正直的情怀,高远的志 向,宽广的胸襟,雅致的修养,学习的兴趣,阅读的习惯, 坚韧的意志,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智慧,沟通的本领……这 一切都是我们的教育追求的“绝色素”,也理应是教育质量 的内涵,而决不应该被单一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所冲淡甚 至剥夺。因此,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我们必须首先教会 学生学会做人。

第二、追求过程、方法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教会学 生学会学习。

《弟子规》中的“有余力,则学文”,这个“则”字看 得出有更积极的意义。“则”是“就是”的意思,是说一有 余力,就立刻去办“学文”的事。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 一个人本质虽然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粗野 鄙陋。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也就是“文”和“质”均衡发展的君子。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中,谁拥有知识、就等于把 握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
相反地,谁的知识一穷二白则只能 失宰于人。总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 的第一推动力。

要想拥有知识,我们就得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 ——《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 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 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 为人师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 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 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 型”教师的转变;
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 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众所周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 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概括的说有两种方式,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 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 已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即“学会”;
另一种创新性学习或自 主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 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 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会学”。当今的信息时代要 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不段掌 握新知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众 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具有主 观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弘扬这种主体性已是当代教育 的核心。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 慧大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 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惠,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要充 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书,皮罗里夫说:“一本好书 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 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但读书,又只是学习的一个 方面,我们还得学会听课,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作业, 总而言之,得抓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据我了解,大部分同 学有把自己学习搞上去的愿望,但往往事倍功半,这里面就 有方法的问题了,学会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有主动精神, 尤其是要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学习要勤,勤能补拙,笨鸟 先飞,学习要好问、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以能者为师, 孔子尚且不耻下问,更何况我们是求学之人。

总之,为了争取达成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 让孩子终身幸福的质量,我们必须得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教会学生学会生活。

一位父亲在给他女儿的信中说:“学生活,比拿文凭要 难。要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要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还有他对 女儿成长历程独到而睿智的见解。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在孩子的求学阶段,自然学习是第 一要务,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准确地说,是没有什么比 成绩更重要,而所有成绩取得的结果,就是那一张薄薄的文 凭。

当孩子毕业后拿着一纸文凭面对社会的时候,往往是一 脸的茫然。这个时候,他们又要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磨炼和学 习,学习与人的交往,学习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如何 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确立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分水岭,很多孩子在学校时成绩突出,但 走向社会之后却并不能很快适应生活,这样就逐渐影响了他 前进的步伐,而最终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在这个时候,学会生活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所以我 们在学校里,我们要适时地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所谓学会生 活,就是要学会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这需要用 通过无数的挫折,无数的磨难,很多很多的时间,经历很多 很多的人情世故才能慢慢培养出来。

当然,“学会生活”的含义还不仅仅是这些。学会生活, 还包括对生活的深入认识,懂得生活的真谛,学会发现生活 之于自己的幸福所在。很多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却并不知 究竟何为生活,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学会生活自 然也包括对生活更为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从而选择自己的生 活方式和人生方向。

快乐才是生活的根本,一个人内心的快乐与否,才是判 断他的人生是否幸福的标志。而通常的情况是,我们一直在 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当我们有孩子时,就把这种重担继续寄 托在他们的身上。适当的担负会给人前进的动力,会激起他 内心的执著,但是也不能将之称为自己内心的一个庞大的负 担,否则生命也就失去了轻盈自由的美好,多出的都是为生 活所累的感触。所以说,学会生活,也包括内心对于生活的 达观、淡然以及良好的心境,如此,生活的真谛才会显露出 来。懂得生活,必将影响你的一生。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 能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学 会生活,懂得生活。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 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这些说法一点 错都没有,我们还应该继续并永远这样强调质量。只是,这 里所说的“质量”应该是“绿色”的“质量”——它是可持 续的质量;
是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
是和谐的质 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