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青年节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知易行难对策探析】 德育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知易行难对策探析】 德育现状

来源:青年节 时间:2019-10-23 08:01:12 点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知易行难对策探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知易行难对策探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应以 德育为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生活化的状态下与社会的协 调与发展,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足,学生学习表现出了 兴趣低、消极性、低效性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在认知上把 德育知识化倾向,德育教学缺乏实践性环节,导致了知易行 难的困境。以知行的实践观为理论依据,探索德育教学生活 化,构建以渗透德行和践行为主的德育教学模式。

摘 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德行;践行;生活化 一 德育教学中的"认知"过程占主导 认知性德育其教育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道德 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强调德 育的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理想价值。通过认知促进学 生的德行的不断完善,来实现社会道 德水平的整体提升。"知"是德育学习的初级形式,只有 "知"的过程,没有"知"的结果 是形式化的道德,是低层次的德育;
"行"是德育学习的 高级阶段,知后而行体现实践性德 育,是对德育知行的统一与升华,道德是对社会现象的 处事原则,而德是指实践道德获得的 良好状态。认与知的学习是德育的起点,德育教学的初 始阶段不能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教学,而是上升为德行和践行的体验与生活。因此树立德育既 是知识性的教学也是实践教学,审视 德育是一种更富有生活形式与实际内容的互动双边的 教育活动。

二 创设德育实践性教学环节,扭转"知易"教学 德育的知与行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道德的形成在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主体性认知过程。

践行德育体现生命的意义。"知"为"行"始,"知"必致" 行","行"为"知"果,离开了 "行",就既没有"知"的需要,也没有对"知"的体悟,因 而知行统一, 以知行实践观为 依据,建构以渗透德行、践行为主的德育教学模式具有 必要的现实性意义,德育教学以课堂 为平台,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现实 感,唤起学生对良好生命状态的追求, 德育教学必须以人的本性的要求,德育教学要从人的生 活、生命意义的出发,探索德育教学 的目的性。德行教育是使人向善的,是促进人的德性健 康成长,为创造人的幸福服务的。践 行德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实践活动。

三 实施"知行"合一,德育教学不再"行难" 德育教学过程体现了"授之以知,晓知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认知阶段是授之以知,通过德行晓知以理,指导学生要动之以情,学生 道德形成要导之以行,而情感、体验、 体悟等非理性因素起着由"道德的知"到"道德的行"的 转化作用。

德育课它不仅要解决 学生道德是什么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道德怎 么样、会怎样的问题。德行不仅是一 种认知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体验。认知学习阶段是 承载美德的最基本的过程,是知识获 得的必要途径,认知过程也要重视本体体验、树立理想 信仰、培养情感态度、形成正确德育 价值观,把德育学习融入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德育是才 能扭转单纯的知识化的教学,而一旦 脱离了人作为社会人的环境,教学效果必将低效。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是转变德育教学观念的核心 德育生活化教学要由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 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道德 文化传承,从教育对象的知识化传授到人性化的课堂建 构,首先树立学生是社会化的人,是 能动的主体,是富有创造意识的道德载体。从知识的传 授者走向创设德育环境教学主体,要 求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成为学生生活倾诉的主 体,把学校及其课堂教学、课外教育 资源等各环境都转化为学生道德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校园与社会环境成为培养学生道德的精 神家园。

德育生活化教学旨在使学生对良好生命状态的探求,德 行和践行是密不可分的,德行只 有在实践中才能被学生所体察和领悟,获得丰富的道德 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将正确的思想 道德理论内化为自身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应用于实 践,这是衡量德育教学效果的核心要 素。认知学习并不是德育的终结,德育不是纯粹的知识 学习,而重要的是上升为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的实践性层次。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把握教学 的难点,从实践出发,寻找教学的突 破口,德育的生动实例处处都在,但引导学生去运用才 是教学实践的重点。把知行统一阶段 的教学变成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是扭转教学低 效的方式之一。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体现德育的现实价 值, 道德建立在良好生命状态的基础上,才是真正道德的, 道德源于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

道德教育要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又要从生活实践 中升华,成为主体自觉的德行活动。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道德体验又反过来影响教育过程。如果德育的认知教学内 容与具体的实践生活相分离,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合理性 和生活化的引导,学生学习表现出了 兴趣低、消极性、低效性等现象,出现德育教学泛政治 化倾向。德育教学只能变成空洞的知 识性阶段,把学生当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了教学创 新性。德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体现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德育实践成为学生体 验生活的源泉。

(三)建构德行教育方式,充分重视非理性的因素 充分运用德育教材的情感因素,结合多种教育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教师要创设德育环境,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德育体验的实践机会,升华学生 道德情感。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 中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德育情趣、德育需求,到知、 情、意、行相统一。道德教育就会 如影随形,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对良好生命状态的追求。

(四)教育手段多样化,启发学生德育创新性思维 德育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是引源之水,关 键还要看源头,树立德育典范与 结合德育先进事例,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去,教 学效果的成效取决于手段的运用。多 媒体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现实感;
但不注重教师语言的导入,也不能起到扭转单 纯的知识性灌输的局面。结合教学媒介,施加积极的影 响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愉 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启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对 德育事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五)践行德育教学模式,创设课堂生活化情景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知识与生活事例 结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对事例的观点时,结合德育原 理进行解释与探讨,重视非理性因素 与实践原理。使课堂变成追求个人价值观与处事原则的 平台。人人都向往美好,利用好的德 育方式启迪学生对德育追求和树立情感体验,通过讨论 和实践参与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提高 思想觉悟。重视学生的身体体验与心理变化,创设有实 践的活动情景,把事例反映的间接经 验内化为直接体验,转化为体悟。通过"认知一实践一 体悟"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情景。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1988: 16. 165. [2] 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3. ( 1).[3]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3. [4] 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 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