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清明 >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_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_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清明 时间:2019-10-08 07:51:36 点击:

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指的是在毕业后由于服务和 监督,使他们能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某些原因造成 学生的党组织关系未能随着学生转移,用是高职院校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其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群体。近 年来,高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状况 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这一群体逐渐增多,给高职院1.基本 状况。课题组对5所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毕校党建工作带来 了挑战。如何正视在新形势下高职院业生党员管理情况进行 了调研,对近三年毕业生党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下面选取 了1所具有代一定的模式,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地教育、 管理、表性的省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表1某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党员基本情况 年几近。多越来越量数员党动流)1。(分析点特2. 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持续增多,使高职院 校的学生党员数量也逐年增加,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也逐年 增加。调查显示,某高职院校2009年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人 数为70人,2010年为80人,2011为120人,2011年比2009年 增加了 50人,增长率为67%,个别学校甚至超过130%,毕业 生流动党员数呈现逐年上 流学生高职。长越来越间留时滞系关组织)2。(势趋 升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后,一般很少主动回校 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其中有不少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 位本身就没有党组织,因此,党组织关系转接起来比较困难, 转接时间无限延长。调查显示,某高职院校2009年毕业的学 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人数是70人,2012年仍有60人, 三年来仅有10名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走,个别毕业生党 员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5年。( 3)分布范 围越来越广。面向全国招生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返回生源 地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毕业生流动党员分布全 国各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毕业生党员一般成绩较好、素质 较高、思想比较活跃,深受各类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党员的 择业空间较大,加之高职院校的特性,大部分学生毕业生党 员流向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有的甚至流向国外, 使得毕业生流动党 部。大差越来观念越性党)4。(广越来越围范覆盖员 的 分流动党员离校后,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长期不 与学校联系,很少参加组织生活,根据调查显示,正常返校 过组织生活的不足10%,有的学校甚至仅有 2.8%。部分党员甚至连党费都没有交过。对于党员身份 和组织关系表示无所谓的占40%,他们大部分为在外企、私 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且已毕业2年以上的流动党员,他们现 在只重视自己的业务,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红产党员应该要尽的义务,淡化了组织观念,逐渐放松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 学习,缺乏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 产党员,变动工作后不告知学校,完全脱离了党组织;
少数 党员存在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放松自我要求,脱离党组 织的现象。流动党员的管理、监督十分困难。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 1. 认识不充分。部分学校党组织对加强毕业生学生流动党 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 区。有些组工干部认为,国家有相关政策,学生党员已毕业 组织关系不应保留在学校,教育管理是地方党组织的事情, 自己不存在管理责任,而对毕业生流动党员采取放任的态度。

有的认为学生流动党员只占学校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 抓无关紧要无碍大局。个别员工由于没有耐心,在工作中逐 渐认识到流动党员管理的难度望而却步,不愿意去管理。

2. 机制不健全。许多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方法过多依靠经 验,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在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与经费保 障上还没有落实到位,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 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难于得到落实。制度不健全使得党组 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 教育管理责任不明,出现了管理“盲区”。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贯彻落实的效果甚微,有的高校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真正落实这一制度,有的虽然是使用了此制度,但是 没有人跟踪监管,而是采取比较宽裕的管理方式任其自由发 展,使得这一制度到最后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3.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数量大、分布广、流动频率高 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育管理过程 中实施难度大、活动展开不顺利、难以发挥作用以及对预备 党员的培养考察难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中有一部分人员由 于工作不稳定,缺乏社会经验,生存压力大等这些问题导致 了流出地找不到人也管不到,流入地确不愿意管的这种两难 局面。这在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 理难度。好多党员由于流动得太过频繁,经常联系不到这种 情况非常普遍。党组织平日的一些活动没办法展 开,上级的精神没办法传达,就连预备党员的考察、转 正、党费的收缴都没办法进行,部分党员长期处于有利状态。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毕校院高职据根。模型理管)1。(模型理管建构1. 业生流动党员特点,我们构想了如下图所示的管理模 式:(2)模型解析。本模型试图通过“高校党组织—党建 综合信息平台—流入地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 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据这个 模型的设计,学校党组织构建了“党建综合信息平台”,在 各个院系党组织中建立了相关流动的党员党支部,并从中选取确立好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人员。在党建综合信息平 台中要具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功能模块”,确保毕业生能 够在此平台上面完成在线学习、训练、探讨、测试、提交相 关思想总结及转正申请和交纳党费等事宜。与此同时,党建 综合信息平台要有一定的交互性,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一位毕 业生流动党员完成相关事项的进展;
平台同时还要具备一定 的智能管理功能,能够及时反馈出一些没有在特定时间交纳 党费、未提交思想总结汇报和转正申请等人员信息,通过手 机短信。MSN、QQ或者电子邮件等多媒体方式来于之进行通 知和协调,更好地把握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流入地党组织 要能够积极接纳毕业生流动党员参加相关党日活动,对于进 行相关教育管理,并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能够把 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校党组织。

(3)实际操作。对于已经就业的流动党员来说,学校的相 关负责联系人要能够充分协调流入地企业及当地基层党组 织,让这些已经就业的流动党员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流入地基 层党组织的工作和日常活动中,并接受其中的教育及领导。

待条件成熟后,适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党组织。而对于 待就业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来说,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环 境,其教育管理主要采取“党建综合信息平台”来完成;
有 条件的可以参与流入地党组织的生活及相关活动中来实现 相关教育管理。

2.强化离校教育。每年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组织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
学习党的 基本知识,宣传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办理组织关系的 有关手续,教育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 系,及时浏览党建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 纳党费;
加强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3. 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建立联系对子, 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联系人要经常了解毕业生流动 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要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党组 织双向互动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党组织要主动及时地联系当 地党组织或就业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 主,共同进行教育和管理;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办理流动党 员活动证,要求他们持证在当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接受 当地党组 织的教育和管理,年终进行总评奖惩,对不执行要求和 不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给予批评,甚至进行组织处理。

4. 主动服务管理。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 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 专人管理,并划拨一定的专用经费,根据流动党员分散性、 流动性等特点,精心组织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主动服务,定期联系,经常询问和关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特别是针对部分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毕业生流动党员,联系 人应该主动提醒他们按期提出转正申请,并积极开展预备党 员转正工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