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作协议 > 【关于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班建武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

【关于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班建武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

来源:合作协议 时间:2019-10-24 07:56:13 点击:

关于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 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和职业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 度的具体体现,而且对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 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势 在必行。

摘 要:
中职学校;
德育课;
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把德育 放在第一位,是新形势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探索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 应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

目前,德育课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内 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较好地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 以及与中学政治课内容的重复。高质量的教材为我们提高德 育课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 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精心设计教案,区分重点,做 好协调分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提高德育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德育课教师作为教育 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 响德育课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教师不仅要 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精湛的教学艺术,更 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的教风,踏实的作风 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贴近学 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 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 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有实效性的教学, 不能靠一本教案教所有的学生,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多掌握 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堂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 机械的理论灌输和讲道理,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 学生喜欢课堂,实现成功的课堂教学。

接收管理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对教师队伍要不断培训和强化学习。组织德育课教师参加各 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培训班;
定期组织教师进 修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等,通过种种方法使教师 一方面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另一方面了解德育工 作面临的新形势和相关的新的管理模式,使教师提高自身的 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同时,注重自身“做人”,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效果。

三是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德育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 已经有了好教材、高素质教师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坚持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德育 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 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 造完美人格,以实现德育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注重因材施 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 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针对实际,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 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案 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 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 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 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 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 学中,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学 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参与,忽视感性知识的获得;
教师习惯于 按照预设方案将其所拥有的书本知识尽可能“和盘托出”, 而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和能否接受,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 情绪、情感和体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掘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情 感需求,以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运用 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 教材的教育话题和案例,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表达 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真正参与 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推动学 生的自主建构。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 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需求,及时激励、点拨和帮助学生,使他 们在“真看、真做、敢想、敢说”的自主与互动的生命活动 中学习、体验、感悟和发展,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另外,针对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学校可以 增加第二课堂的时间,增设书法、绘画、球类、健美等课程,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提高理论课之外的素质,举办拔河、篮球、运动会等比赛项目,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团 结合作、平等竞争等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作为德育教师,要认清楚新时期新形势下自 己肩膀上的重任,在教学中,要勇于善于创新。要把课堂教 育与现实生活,社会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富含现实意义的素 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高淑娟. [2]《新形势下增强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探 索和研究》王新芹. [3]《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 性和实效性》范晓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