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轻叩诗扉,入境悟情] 扉扉

[轻叩诗扉,入境悟情] 扉扉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10-15 07:55:20 点击:

轻叩诗扉 入境悟情

轻叩诗扉 入境悟情 一、教学案例 我们以唐朝“诗佛”王维所著《鸟鸣涧》进行实践探索,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改革效应。简述如下:
开课时,播放舒缓优美的古筝曲,课件一一呈现悠悠山 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教师伴之以深情叙述:
让我们随着低回婉转的音乐,去沐浴一片月色,去聆听几声 鸟鸣,去感受缕缕清风、片片落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此时,学生进入了一个唯美的情境,强烈的学 习欲望被唤起。课未始,趣已生。

紧接着,老师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打开了学 生情感和思维的闸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 获得初步的情感陶醉。老师顺势导入:是呀,身临其境,能 不陶醉吗?同学们,唐代“诗佛”王维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中, 挥毫赋诗一首——《鸟鸣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一 般的《鸟鸣涧》。

古诗教学伊始,不必让学生匆忙解诗意,也不必思考问 题。读就是读,自由地读,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全文,读得 字正腔圆。师生合作读每句诗,即把前俩字和后三字分开读,感觉和感受古诗节奏(师:人闲,生:桂花落;
师:夜静, 生:春山空。师:月出,生:惊山鸟;
师:时鸣,生:春涧 中),然后男女生前后两句一唱一和,来感受古诗平仄,两 三遍之后,学生就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看似简简单单、 平平淡淡,实则意味深长,让学生获得对于诗文节奏与平仄 的“口感”。

诗扉在师生“初读入味”中被轻轻地叩开了。师生将在 接下来“质疑贴境”“想象入境”“行至境深”“境出诗外” 的教学环节中徜徉诗境。

承接学生能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让学生 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或疑惑之处。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不带任 何注释的“裸文”。不出所料,学生就“鸟鸣涧”“闲”“空” 提出疑惑。先让学生分析是什么给难住了(肯定是“涧”), 然后在引导学生从部首估计字义的基础上,展示图片帮助学 生理解:涧就是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可以组词:山涧、溪 涧。于是乎,学生轻松理解到“鸟鸣涧”就是鸟儿在山涧中 鸣叫。老师相机介绍:王维当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借居 在朋友皇甫岳云溪别墅(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与青山为 伴、涧水为友,写下了一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 鸣涧》为其中的第一首。“闲”的理解,在学生略加思考后,让学生试着给“闲” 组词,如:闲静、空闲、悠闲、游手好闲等,然后联系当时 背景结合上下文,学生很快理解到“闲”有空闲、闲静、悠 闲之义。“闲”义之惑就在扩字成词中迎刃而解,此所谓“四 两拨千斤”。至于“空”的理解,也是如法炮制,自然是空 旷、空荡荡。

此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之处,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贴 境”,扫除诗文理解之字词障碍。之后,让学生闭眼聆听诗 歌朗诵,插上想象翅膀来到云溪旁,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 什么?闻到什么?实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数管齐下感知古 诗文,让学生想象入境中把诗“读肥”。学生的回答如“大 珠小珠落玉盘”,甚是美妙动人。试举一例:微风中,粒粒 桂花徐徐飘落,空旷的山间升起了玉盘般圆月,洒下如水的 月光;
听见了小鸟一帘幽梦被惊扰,婉转啼叫,山涧里溪水 潺潺;
我仿佛闻到了清幽沁人的桂花香气。

诗的声、色、光、味儿全在学生的咀嚼中呼之欲出。于 是,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促使学 生行至境深,对诗进行整合理解,把诗“读瘦”。学生有说 “醉”,被桂花飘香、春山空旷、月光皎洁陶醉了;
有说“静”, 从花落、山空、月升、鸟鸣足以看出山涧之静。老师相机点 明:花落、月出、鸟鸣看似动景,实则静至极致!鸟鸣山更幽。这就是我们曾经在《山雨》中所学过的“以动衬静”的 方法。

经过把诗读肥、读瘦之后,接下来的“境出诗外”把诗 “读美”, 让学生尝试写现代散文诗,让诗文美景跃然纸 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俨然一位位初出茅庐的小诗人, 一首首小诗在孩子们激越的笔尖轻轻流淌,或清新淡雅,或 瑰丽别致,或朴实真挚。一位学生如是写道:
夜, 静极了! 桂花, 徐徐飘落, 余香清幽沁人。

山, 空荡荡的。一轮明月, 冉冉上升, 月色如水。

鸟儿, 被惊扰, 时而鸣叫, 余音回荡在山涧中。

师生在“徜徉诗境”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情感发展,适宜引导学生领悟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味和意蕴。

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隐藏的那份情、那种味呢? “同学们,读此诗我有一个困惑,请你们帮忙解决。桂 花飘落,悄无声息,极难觉察,而诗人觉察到了,为什么?” 老师的“困惑”将学生的品悟引向深处。学生不难发现“人 闲”, 老师趁胜追问:闲就是诗人王维不干正事,游手好 闲?“老师,肯定不是!” “那又是什么呢?” “老师,我觉得是跟忙相反。” “手闲,没事情做!” “老师,我觉得跟当时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有关。

“哦,当时王维几乎没有官场的羁绊。不仅是手闲,更 是心闲。说得好!让老师我茅塞顿开!谢谢你!” …… 人心闲适恬淡,与春山空静相得益彰。如此字斟句酌品 读,方才读懂诗人王维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那种清 幽空灵的情味、意蕴才被学生所感悟。

最后在低回婉转的音乐中,学生带着那份静谧之美、 悠闲之志,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给课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 句号。

课堂中,学生饶有诗味儿地反复吟咏,轻而易举地理解诗义,依次经历“读肥”诗、“读瘦”诗,最后在诗歌创作 中“读美”诗,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鸟鸣涧》教 学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肥、瘦、美变形记。

二、“轻叩诗扉,入境悟情”式教学流程 经过数次研磨,我们总结提炼出“轻叩诗扉,入境悟情” 式教学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因学生的感悟将由浅入深、逐层 推进的“教学预设”打破了。在“行至境深”环节时,一位 学生竟然用一个“闲”字来概括最大感受,她说道:“因为 闲,心里才会静;
因为闲,才能留意到米粒般大小的桂花飘 落;
因为闲,才能感受到春山的空旷;
因为闲,才能发觉月 亮升起惊动山鸟。”非一般的感悟,非一般的表达,令课堂 掌声雷动。充满教学智慧的老师顺势将“字斟句酌,品悟诗 情”前置,引导学生领悟那清幽空灵的情味、意蕴,最后引 导学生创作散文诗。于是衍生出一个变式:
原“讲解法”的最大诟病在于隔靴搔痒,学生与古诗是 隔离的,没有相通;
情与境是分离的,没有相融。“轻叩诗 扉,入境悟情”式教学实现了“三通一融”:教学情境与古 诗意境相通、学生感悟与诗人情趣相通、古体诗与散文诗相 通、情与境相融。

1. 教学情境与诗歌意境相通 舒缓优美的古筝曲,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 飘飘桂花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轻叩诗扉”“徜徉诗境”“品悟诗情”“诗歌创作”“深情吟诵”中反复应用,诗歌内含 的意境外显于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领悟诗歌 意境,二者相得益彰,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2. 学生感悟与诗人情趣相通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 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为观文者 的学生应当从字斟句酌中去感悟诗句的情味和意蕴。学生在 老师别具匠心地引导下,含英咀华,读懂诗人王维追求闲适、 恬淡的隐居生活,悟出古诗清幽空灵的情味、意蕴。学生与 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3. 古体诗与散文诗相通 让学生尝试写现代散文诗,让诗文美景跃然纸上,不失 为一种大胆尝试。学生有自由表达之学习愿望,自由活泼就 是诗,散文诗恰好能承载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其二,六年 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让学生 尝试写诗歌,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因为相信、尊 重、唤醒、引导,学生的散文诗作真令人意想不到!散文诗 与古诗两相呼应,课堂摇曳生辉,恰似“湖光秋月两相和”。

4. 情境交融 境不是无情境,情不是无境情,二者应相互交融,方可 具有教学意义。在《鸟鸣涧》教学中,情与境可谓是水乳交 融,图示如下:
三、操作策略1. 情境创设策略 2. 引生质疑策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我有疑惑”要比老师“我告诉你” 更能激发其主体探究欲望。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能造成学生 “惰性”,学习浅尝辄止、限于皮毛。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 之处,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贴境”,扫除诗文理解之字词障 碍。当然,也有学生会针对“入情”提问,如笔者曾做一实 验:让一名六年级学生针对唐韦庄《台城》质疑,她提出, 台城在哪里,是个什么地方?霏霏和齐是什么意思,六朝如 梦什么意思?为什么是鸟空啼?为什么台城柳无情?前三 问不解诗文之意,可在“质疑贴境”时作恰当处理;
后两问 是不悟诗文之情,可待“品悟诗情”时作深化处理。

3. 多元感知策略 待学生针对古诗质疑之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谈“仿佛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实则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感知古诗。实践中,这种想象入境要比讲解法的 “翻译”效果好得多,学生也十分喜欢。

4. 整合理解策略 学生通过多元感知、想象入境,把诗“读肥”之后,用 一个字或一个词谈自己读诗的最大感受,他们亦同样津津乐 道。如此“读瘦”诗,实则促使学生“行至境深”“情动于 衷”,整合理解古诗,往往与诗人“心有灵犀”,有学生用“闲”概括就是最好的例证。

5. 反复吟诵策略 古诗讲究吟诵,从与古诗“初相逢”到“再相知”直至 “心领会”,其吟诵是逐层推进、渐入佳境的。课堂上,“创 境激趣”之后,不急于让学生解诗意,也不必思考问题,而 是让学生读,自由地读。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拈须吟哦, 可以引吭高歌,可以自顾欣赏,可以邀伴唱和,全凭他们喜 欢。此阶段要让学生读出节奏与平仄,学生可“好读书,不 求甚解”,即为“口感”吟诵。待到“徜徉诗境”或是“品 悟诗情”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吟诵”,分别为“入境”吟 诵和“悟情”吟诵。《鸟鸣涧》教学自始至终吟诵不绝,沁 人肺腑。三层级吟诵图示如下:
“轻叩诗扉,入境悟情”是立足于小学高段五、六年 级初步构建的,小学中、低段在此基础上可适当作些简化、 变动、调整,但其诗扉、诗境、诗情之序可以不变。教师还 应平时多诵读经典古诗词,努力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教学 时方可游刃有余。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