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班主任总结 > 能问敢问会问常问|也没敢问

能问敢问会问常问|也没敢问

来源:班主任总结 时间:2019-10-15 07:53:02 点击:

能问敢问会问常问

能问敢问会问常问 [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 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充 满了探索与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观察、 推断,继而进行模拟实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实现独立 思考,与学生展开讨论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 生学会质疑与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美国考察团来上海进行访问, 希望见识一下中国特色下的公开课. 负责接待的学校安排了 一位在教学方面十分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 课堂上,教师提 出问题,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教师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学生积极配合,训练有素. 讲完课后,中国的教 师都给这位教师热烈的掌声,而美国前来考察的人员却没有 一丝反应,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美国教育家的回答是这样 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那么这节课的 意义在哪? 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中国教育者进行反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掌握着课堂的“命脉”,在传授教学内容时 有没有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考虑到教学中来. 这样的课堂 虽然看起来提问不断、互动不断,但实质上对于学生的学习 和提高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 教师问,学生答,由于课堂时 间的限制,为了课堂结构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 候不敢将很有价值的提问过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不会 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思考时间,往往课堂提问变成教师的自问 自答;
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许多问题,这使 得学生的思维都围绕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运转,而失去了自 我反思和质疑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问,敢问,会问,常问,最终让学 生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其思维发展. 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 生做到“能问” 思维的发展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发的. 一个好的问题情 境,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能 全方位调动其脑细胞快速运转,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 并且, 在对答案的不断探索中遇到和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之后再想 办法逐一解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 问题,让学生实现“能问”.例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次序 设计问题:
1. 计算下面各题. (1)(x+5)(x-5)=______;

(2)(n+3m)(n-3m)=______;

(3)(5a+b)(5a-b)=______. 2. 通过对上题的计算,你会提出哪些疑问?把你的疑 问提出来. 【学生通过计算,会意识到这几个题存在一些共同的特 征,因而会产生疑问:它们具备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它们之 间的联系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接着就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渴望.】 3. 一个规律的获得除了需要特殊的例证,还要从理论 上加以验证. 那么,又该怎样验证这个规律呢?【学生通过 解题自然会有此疑问,接着进行合作探究后可总结归纳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 4. 该章的标题是从面积到乘法公式,书中提供的图形 (图略)对于平方差公式的论证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教师 适时抛出这样一个诱因,学生自然会提出相关问题:怎样用 图中面积的几何意义来解释平方差公式?】 5. 在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 思维过程?感受到了哪一种数学思想? 又如,笔者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复习课时,为了能够 让学生熟练掌握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图像信息题,笔者设计了 如下一些问题. 题干?摇 学校组织学生去文化广场春游,其中一部分 同学选择步行,而另一部分则在相同路线下骑自行车前往. 学校让步行的学生率先出发,如图1,y(千米)表示学生所 走的路程,x(分钟)表示学生所用的时间. 问题1 骑车的学生比步行的学生晚出发多久? 问题2 哪一队先到达目的地?比另一队早了多久?问题3 骑车的学生前进多久后与步行的同学相遇? 问题4 根据图示所给的函数图像,你还能获得哪些信 息?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先让学生讨论一会,给他们充足的 思考时间,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从题目和图示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信息,经过多个学 生的回答和补充,最终他们从图上收集了将近20条信息. 以上教学做法,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 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并且这类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能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同时,通过讨论,学生的 思维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对于这道题,还能让学生的读图能 力和解题能力均得到提升. 让学习氛围充满开放性,让学 生“敢问” 开放性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让 更多的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相互学习 中取长补短,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氛围 和交流机会,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提 问能力和解问能力,让学生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例如,研究完正比例函数y=kx(k≠0)之后,学习二次 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时,当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像感到 意外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提问:“你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吗, 你是不是想知道其中的内在规律?”学生对看到的现象与心 中已学过的知识产生冲突这件事感到惊讶,便想一探究竟, 因此产生了思考的动力,提出质疑. 对于该题,当学生通过 改变a的数值后进行多次画图,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如下疑 问:“这个函数的图像可能经过原点,而它的开口则可能与 a有联系. ”同学们经过感受进而感悟,实现了问题化的学 习,由于产生矛盾而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 由此可知, 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会更加活 跃,参与、探索、交流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问题质疑要具备技巧性,让学 生“会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 而是多数时候不知道怎么问.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问 题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在设置问题时应多应用一些技巧,引 导学生学会提问.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问题设计. 首先,要准确找好提问的角度,让学生知道教师问 的是什么,应怎样回答;
其次,要讲究提问的方法,设计的 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点的回顾和比较而产生疑问, 也可以通过逆向假设,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进行有目的地 提问. 比如,学习几何证明时,从已知条件到要求证的结论, 就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要想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样的条 件?已知的条件通过怎样的论证才能得到所需的条件?还 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的问 题. 而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有目的性,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例如,如图2,要使△ACD∽△ABC,需要添加的一个条 件是______. 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就会提出一系列相关问 题: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哪些?图中能获取的已知条件有哪 些?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重要的一点是 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 ” 这就是要教会学生提问.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 启发式教育,借助提问技巧,巧妙地设计有意义、具有启发 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渐按照教师的方式提出问题. 慢慢地, 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往往能学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 学会就题论题而直接提问. 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提问固然有效,但是物 极必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否则,课堂气氛表面看起来非常活跃,但是过多的提问 会占据学生的内心,使得问题的思维价值大打折扣. 事实上, 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问题是否具 有启发性,能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 生“常问”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在恰当的环节给学生提出鼓励 性的评价,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让 学生学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逐步养成有疑便问的好习惯, 同时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法国罗曼·罗兰提出:“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 代替别人走路. ”能问、敢问、会问、常问,通过有效问题 的设置,能逐渐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随着学习 的深入,学生能学会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初 步具备向数学领域探索的基础,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学生一旦养成提问的习惯,有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后,就会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通讯·初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