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简论小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分析_课堂提问的类型

简论小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分析_课堂提问的类型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0-15 07:52:47 点击:

简论小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分析

简论小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分析 课堂提问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教学 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否得到发展,创新能力能否 得到提升,都可以在问答中展示。如何使提问更具艺术性、 更有引领性、更具启发性,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教师 还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

一、开放性提问 开放性问题是一些不能轻易地只用简单的“是”“不是” 或者用一个简单的词或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它需要回答者对 有关事情做进一步的描述,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所描述过 的那件事比较具体的某个方面。由于媒体的发达,小学生也 有能力获得较为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梳理知 识体系、挖掘知识内涵、培养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运动与呼吸”一课,开课时提问:“同 学们爱运动吗?”“运动之后身体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感 受?”“根据这些变化和感受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 题?”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运动联系到 身体的变化,再到与之关联的身体器官(肺、心脏、大脑) 的反应,提出最真实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身体为什么感觉到累?”这些问 题正是本单元后面几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一节课的教 学把一个单元前后连贯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提纲 挈领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经过思维加工形成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主观能动性更强了,学起来也就变得轻 松、自然。

六年级(上册)“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课中, 学生阅读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故事后,对“大陆漂移假说” 的形成过程已经初步了解。笔者问学生:“读了魏格纳的故 事,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答:“善于观察、善于 思考、积极求证、不懈追求、为科学献身……”回答这个问 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不仅获取了知识,还 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观察、思考和实践,了解科学求证 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以及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具备耐心、 勇敢、大胆、细心等品质,有时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比单纯问孩子这一课学到什么知识更有用,对他们形成科学 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裨益。

五年级(上册)“林中的鸟”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通 过认识各种鸟,发现鸟类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认识到生物的生存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教师提 出:“鹰的羽毛、翅膀、喙、爪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 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零碎地就鸟类某一方面的一个 或两个特点来回答。如果问:“鹰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 和生活习性相适应?”学生会从鹰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中 甄别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说到:鹰视觉敏锐,能在高空飞 翔时看到地面上的猎物,上喙尖锐弯曲,下喙较短,4趾具有锐利的钩爪适合捕捉猎物。鹰眼的特点是视网膜的黄斑处 有2个中央凹,中央凹的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多达100万个 (人眼仅约有15万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自主 性,把对鹰的认识从大脑中提取出来,重组后归纳、总结,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鹰的特点,比教师单独就某一两点提问 效果要好得多。

二、封闭性提问 与开放性问题相反,封闭性问题都有标准答案。科学教 学虽然提倡教师给学生多提开放性问题,但很多时候封闭性 问题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其指向明确,有助于学 生归纳科学知识、理解和区分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食物的色香味”一课,老师提问:“观 察物体的特征,需要使用哪些感觉器官?分别可以观察到物 体的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答案比较固定,结合三年级的 特点,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感觉器 官的知识。感觉器官有:眼、耳、口、鼻、舌、皮肤等。眼 睛可以看到所有物体的颜色及形状;
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鼻 子可以闻到气味;
口腔可以尝出味道;
用手(皮肤)可以感 觉到软硬、冷热等。在问答中,学生对感觉器官的种类、功 能有了全面地了解,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

六年级上册“我们的生长发育”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 “遗传”的定义,问:“形态特征是什么意思?”答:指“鼻 子的大小、眼皮的单双、耳朵是否有耳垂等……”问:“相似性怎么理解?”答:“相像的地方,比如双眼皮、高鼻梁、 黑眼珠、肤色白等。”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其实 是教师发现学生对遗传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而特意设计的 提问,经过一问一答,学生对遗传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如:
妈妈是大耳朵,孩子也是大耳朵;
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的还是 玉米;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等都是遗传现象。

四年级(下册)“植物怎样喝水”一课,学生通过实验 发现了植物体内的一个特殊结构——导管,老师问:“导管 是什么作用?”“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进一步观 察,发现与植物的根密切相关,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通过导管供到植物全身。学到这,有同学问到:“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是怎样运输的呢?”这就涉及筛管的功能, 它是植物自上而下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树木的树皮有时候 损坏了,会在损坏树皮的上方形成树瘤,这是积累的有机物。

在对比中学生发现导管与筛管功能不同、运输方向不同,有 利于区分、理解这两个科学概念。

三、爬梯式提问 爬梯式提问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像爬梯子一样, 由浅入深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四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一课,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中,三粒种子被绑在小棍上,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烧杯中,一 粒种子裸露在空气中,不与水接触;
一粒种子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
一粒种子全部浸没在水中。“你能观察到什 么现象?”这个问题对学生要求不高,思维停留在表象,学 生只要认真观察,一定有所发现。“根据这些现象你发现了 什么?”这个问题比刚才的要求稍高,希望学生通过观察、 记录有发现、有思考、有收获。有的学生说:“上面一粒种 子只与空气接触,没与水分接触;
中间一粒种子下面一半与 水接触,上面一半与空气接触;
下面那粒种子没有与空气接 触。”“你认为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是什么?”要求学生经 过观察、思考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连串有梯度的问题引出 影响种子发芽的外部因素,学生拨云见日,发现隐藏在现象 背后的真正原因。

五年级(上册)“水泥和沥青”一课,比较水泥和沥青 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 难点?学生对水泥加水,沥青加热及冷却后的现象进行观察 后,教师问:“水泥加水干燥后有什么变化?沥青加热后有 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回答这些问题,难度不 大,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即可。“水泥和沥青的这些变化有什 么区别?”学生此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老师乘势点拨,水 泥变化后还是水泥吗?沥青变化后还是沥青吗?帮助学生 认清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实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 水泥、沥青的变化相似?”这是实际应用,对学生的要求提 高了,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实现知识的升华。

五年级(上册)“林中的树”一课,课本中介绍了一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教师在学生自 学之后问道:“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的回答 一般都与知识有关,如:小柳树长大与土壤关系不大;
小柳 树长大是因为从空气中得到营养;
小柳树长大不需要营养 ……老师接着问:“小柳树长大的原因是什么?”提问前提 醒学生注意植物生长需要营养,而科学家并没有给柳树施加 任何肥料,学生从与柳树相关的因素土壤、雨水、空气、阳 光进行综合考虑,排除土壤后,认为与空气、雨水、阳光相 关,此时学生对光合作用还不了解,这个结论虽然是猜测, 学生却经历了用科学的方法排除不合理因素,得出相对正确 结论的过程。老师接着问:“读完这个故事,你从科学家身 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答道:严谨、认真、坚持不懈、为科 学献身的精神。实质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给 予学生积极而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才是科学教育 的最终目的。

提问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学问,分清了提问的类型, 还需要娴熟的提问方法,想练就炉火纯青的提问艺术,需要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