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某区可持续发展浅析[论文]_

某区可持续发展浅析[论文]_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20-01-19 07:54:58 点击:
摘要:本文以市**区为例,系统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即建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和软环境建设的力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党委、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区情介绍]:

**区:系市南部中心城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辖九街一镇,人口39万。前身是市的工业老区,全市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集中于此,旺盛时期多达家,年产值超过亿元,利润达亿元。97年市实行区划调整,**区大部分面积调整出去,工业规模急剧减缩。加之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区仅有的部分企业迁的迁\停的停,仅剩下一部分已经风光不再,

一、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时间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过渡开采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危机加重,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动荡起伏,以及失业、住房和交通拥挤、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普遍困扰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引起人们的忧虑和不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上首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为全世界迎接下世纪的挑战作了必要的准备。

我国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把它与我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密切结合起来。白皮书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并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重大战略,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从非持续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将引导我国经济社会走上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发展境界。

建国以来,作为市中心城区的**区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过量消耗,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且环境污染严重。不仅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造成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而且给后代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就决定了**区今后不能采用只注重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指导,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发展的高度制订**区的发展战略,在确保经济获得稳步发展的同时,谋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并趋向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谐、高效、优化、有序发展。

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

(一)、有利因素

1区政府已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正在制订的《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彻底摒弃了长期以来只追求速度而不注重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区经济社会发展引上正确健康的轨道打下了重要基础。《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它不但顺应了中央关于两个转变的战略方针,也将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逐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公众、团体和其他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也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区历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表明,公众、团体是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如**区人口增长率的迅速下降,绿化面积的提高,城市环境的改善,妇女地位的提高等等。有理由相信,有了区级政府对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有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和完善。

2.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各国的知名企业、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资源都表现出了蜂涌而至的势头,香港、澳门回归无疑会更加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加入WTO的努力更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说明中国正在获得一个罕见的发展机遇。市作为中部地区内陆的省会,发挥着承东启西、联结华中华东(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珠江三角洲)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目前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加速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区市省会的南大门,同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市委市政府明确**区为是市城市建设两个重点中的重点,再加上湖南省政府举址南迁**区,将更加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建设速度和质量,也注定**区必须更加注重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和谐,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3\已具备向可持续发展较高阶段转化的能力。

近年来,**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3.4,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省会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2004年全市8项经济指标排名**区4项指标第一,其中引进内外资连续两年全省103个区县(市)排名第一,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共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背评位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国家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城区\国家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城区等一系列荣誉,社会保障制度正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已有显著改善,至2004年,人均GDP达到元。各方面情况表明,**区已具备实施较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技、经济实力。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1.较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

一个健康的经济通常表现为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和持续的增长,可见就业作为经济运行的信号的重要性。**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经过多年努力已降至较低水平。2005年全区计生率稳定再99.5以上,出生率保持在7.99‰。但因人口基数大,目前**区长住人口达39万。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就业压力聚然增大。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滑坡,下岗、待岗人员增加,可能提供的新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区每年大于1万人的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没有消化,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大幅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索取。因此,对难于控制其对环境破坏、资源低效使用的企业实行关、停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与反失业措施的冲突将影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信心。

人口素质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1998年市就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计,发现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口的3.77,与发达国家(多在两位数以上)相比有较大距离,尤其是是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较集中的地区时,而**区作为省会高等教育机构集中的地区,教育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低,1998年大学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7.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4)。虽然近年来**区在就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了很达努力,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效,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任务还是很艰巨。

2.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仍然较低

1998年市GDP产值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为::。产业结构虽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但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仍未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进步与资金、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相当突出。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市的竞争能力有相对减弱的趋势,1998年比1997年进出口总额增加了5.3,但出口额却减少了8.5。在基础设施方面,“水、电、路、房”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已成为制约经济进步的“瓶颈”,电力供应的短缺和公路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市经济能力的发挥。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利用率较低,“三废”排放量大,环保执法力度不够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市不少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对环境污染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

1.建立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一般多从微观经济角度考察自身的经济效率或者说自身的经济性,而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环境要素考虑不足,常常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或者叫市场外部的不经济性,尤其是在经济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的时候。正是因为市场外部因素的公共物品特性,它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都是市场外的问题,需要政府的参与才能解决。

在经济建设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甚至长期没有产出的事例屡见不鲜,也使得三个效益的兼顾更加困难。我们认为要实现三个效益的同步增长,必须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整体平衡协调的决策体系,对照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从全局高度把握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力求经济、城乡、环境同步协调发展。

建议成立一个可持续发展专门研究机构,确保对**区经济、社会、环境的长期跟踪研究。根据中央及省政府的有关精神,确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产业政策、经济结构优化措施,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和有关指标的设置、投资计划的安排、科技投资与攻关计划、生态环境整治与发展计划等等,同时利用经济杠杆制定有关政策、协调、预测、监测经济运行,该机构的研究成果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它的成果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作为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和软环境建设的力度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提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从而为缓解人口与经济增长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扩大环境容量、扩大生存空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科技兴区”是**区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后的一种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区主要依靠资金、资源的大量低水平投入来推动经济进步,其结果是有限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今天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迫使我们必须放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完成工业化进程。然而,**区虽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荣誉,但对科技的投入很不理想,据统计:1998年**区对科技事业及科技三项的投入为预算内财政支出的1.47,相当于当年GDP的0.1%,远低于一般发达国家此项投入占GDP2%左右的水平,而且,发达国家科技投入来源一般是政府和企业各占50%。**区企业由于经济效益滑坡和软环境等原因,缺乏加大科技投入的动力和能力,这样看来,**区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的超常规增加尤为重要,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区在科技投入方面已呈落后趋势。

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对效益的追求,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法制环境,企业科技投入的回报没有保证,则这种积极性很快就会消失。因此,我们认为对政府而言,除了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以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具有内在发展动力的机制和外部软环境,真正解决科技发展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诸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研主体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和利益分配,科技成果及专利的保护,鼓励各种资源、资金向科技创新机构流动,为科技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规范,科研机构自身的改革和避免重复建设问题等等。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高技术”一词,尽管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对它的认识已基本一致。高技术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和重要手段,高技术产业群的成长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国家提出的“到2000年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均提高到15%左右”的奋斗目标,市还远未达到,1998年前项指标为6.9。

作为湖南省少数几个经济科技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市必须注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应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跟踪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正确把握经济进步的方向,不至于被发达国家甩得太远。市已有十余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在全国来看,其效益和发展速度处于中游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从全面的、历史的高度认识它发展的紧迫性、必要性,确保其软、硬环境建设。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经过多年努力,市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绩,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但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制定与经济发展、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相协调的适度人口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问题的不断解决,人口问题正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化,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解决市人口问题,不仅要考虑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要考虑代际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即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把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国际间人才培训和交流,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充分借助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转变是未来一段时期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强制淘汰一批污染严重、高物耗、高能耗的设备和工艺,用政策措施和经济手段鼓励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开发环境无害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研究与建设,并逐步加以推广,在农村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除了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地方性法规。由于能源缺乏,市要把降低能耗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积极开发和推行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加强农村沼气使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活动中,把节地、节水、节能、节粮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有与消耗。保证农业用地和耕地总量的相对稳定,努力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