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体育参与行为 [学校体育教学对女生体育参与的影响探讨]

体育参与行为 [学校体育教学对女生体育参与的影响探讨]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14 08:01:14 点击:

学校体育教学对女生体育参与的影响探讨

学校体育教学对女生体育参与的影响探讨 女性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腾飞的一个重要条件,也 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由于我国北京奥运 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国体育 人口正稳步增长,尤其女性体育人口,但是女性体育人口相 比男性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女性体育弱势的原因很多, 但学校体育是女性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重要场所, 是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念及体育习惯形成的重要来源。学 生在学校中是否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 习惯,对其今后走向社会能否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 意义。

1.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是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发展起来的,是当代女 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强调社会性别是一个被建 构的过程,是后天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是产生男女差异 和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 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对男女差异的理解, 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 为方式。可见社会性别是以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文 化建构,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以文化为基础的性别社会差异。

两性先天的生理差异是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力 量以及个体社会化而得以传递和巩固。社会性别差异有时表 现出有形的性别不平等,有时表现出无形的性别不平等。同时性别差异是可以改变的,这需要女性主体意识和全社会平 等意识的觉醒。

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男女的相互关系,在分析男女两性的 角色、利益、需求和权力关系的基础上,赋权于女性,从制 度上改善女性地位,让两性在共同发展中受益。它注重将性 别分析运用于女性的发展实践,力图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 歧视,克服影响女性发展的各种障碍,使女性能够在发展中 受益,为实现性别平等和两性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2.体育教学对女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社会性别分析 学校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 个体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性别是社会历史的,性别刻板印象 ( gender stereotype)的形成只能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体育 教学因其独特的对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强化成 为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强有力手段。身体是人灵魂的最好图 画。身体自我知觉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方面,即所谓”身 体自我”。身体体现( embodyment)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前 沿课题。教学内容的分化中,人们总是努力根据学生可能的 未来培养其适合成人的性别角色技能。教育内容本身就是学 生未来的社会角色的具体演绎,对学生成人之后的社会预期 左右着真实的体育课程。在体育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项目选 择除了一些男女都可参加的健身手段外,其余更多是一些强 调速度、力量或对抗的竞技类项目,而强调姿势是否优美的活动手段很少。作为一种动的教育,体育与传统女性温良娴 静的形象相悖。社会互动论对体育教学情景构建的考察也给 我们同样的启示。师生互动中,男生往往受到体育教师更多 关注,得到更多的言语和行动支持,而女生往往是体育教学 的配角。课堂教学比赛中,她们更多时候是拉拉队员,而非 场上队员。这些能够表达一定社会意义的符号语言所提供的 有形或无形支援更加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在某种程 度上,体育的确是一种性别歧视严重的社会活动,它具有某 种”性别属性”。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

2.1教材内容性别偏见 科学知识本身并非价值或性别无涉,相反也是社会建构 的,具有性别化特征,而且这种性别化其实是将男性的准则 规定为科学的准则。以男性化科学的课程知识和传授方式易 导致男女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明显不同,女生将在学科上劣 势归咎于自身的生理原因,”天赋”不够,最终影响到女生 个性的形成,同时也会导致女生与其之间关系的恶性循环。

2.2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又叫定型观念,起着一种特别的框架和模板的 作用,性别刻板印象是关于另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 活动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它是对两性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学 校是传递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接 受者和传承者,或多或少地留存了另强女弱、另刚女柔的刻 板观念,他/她们的教学行为和态度也往往成为传播性别偏见的一种形式。通常教师在教学中对男女生的关注与期望都 会不自觉地暗合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期望。例如他们认为男 生是积极进取、勇敢好斗、富于竞争的;
而女生是温柔顺从、 文静柔弱、缺乏竞争意识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男女学 生都会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性别合适”来安排教学内容,竞 争激烈、对抗性强的项目多是鼓励男生参加,以期培养男生 的男性化特质,女生则是鼓励参加节奏韵律感强、能塑造形 体的对抗性不强的项目,以培养女生化气质。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对男女生期望的性别差异,可能进一步强化性别偏差, 不利于两性性格的形成。

3.消除学校体育教学对女生不利因素的策略 3.1 体育教师应消除性别刻板观念,树立社会性别意识 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以及对学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是影 响其性别观念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是否具有社 会性别公平理念和与之相应的教育技能和方法具有重要的 意义。在师资培训中应贯彻性别平等教育,使教师拥有科学 的性别知识,自觉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另外教师应经常反思 在课堂互动中和自己的言行举止等是否具有性别角色刻板 印象及偏见,探讨其对自身及教学带来的局限性,以及不断 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性别平等教育的教学 能力。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应是建立在对性别差异充分认 识与尊重基础上的平等意识,即既要承认差别,又要保证” 机会均等”,在教学中应为男女两性体育参与提供平等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给予同等的关注、期望与鼓励,从而 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3.2提高女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双性化人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本姆提出性别双向化理论,指出严格 地界定性别角色标准、划分两性特征是有害的。为什么我们 不能兼备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事实上我们有些女同学, 她们爱好运动,富有组织竞争能力,但同时也爱打扮,对他 人也体贴,她们便同时具有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 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 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许多研究者证明, 双性化人格的人可能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比性别典型的人做 得更好,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性别知识,鼓励女生适当参加一些竞争 剧烈、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以及格斗类项目如散 打、柔道等,克服她们胆小依赖、柔弱温驯的性别特质,培 养敢于竞争、坚强自信的男性化特质,使她们具有既活泼又 大方、既独立又合作、既敏感又豁达的双性化人格。

3.3 改革教材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师要充分考虑女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 方式,鼓励女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消除女生由于胆小自卑、 缺乏自信而导致害怕运动的心理劣势和障碍,促使女生心理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其次男女生都喜欢的项目教学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多选择另女合班教学,便于另女生的正常 交流,取长补短。对运动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应采取男女 分班教学,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又能使 教师更容易调整课堂节奏。另外要指导男女生适当参与各种 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改变对运动项目的性别定位,消除对 运动项目的性别偏见,从而促进两性身心健康和完美人格的 形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