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创新对我国启示】 美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创新对我国启示】 美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1-27 07:48:55 点击: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创新对我国启示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创新对我国启示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创新对我国启示范文 面向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 力的提高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全民族科学 文化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1993 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 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 动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战后美国进行的三次基础 教育改革,对我国当前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的基础教育改 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战后美国的三次基础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初期,美国整个教育界受到杜威等 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术教育得不到重视;
美苏由战时盟友走 向敌对等等,这些都促使美国进行反思。在这种背景下,美 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是50年代末60年初 的认知结构主义改革;
第二次是70年代的人本主义改革;
第 三次是80年代至今的建构主义改革。

1.认知结构主义改革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出台,使美 国认知结构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课程论理论对整个认知结构主义改革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它是一种以开发智力,培养科技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布 鲁纳在改革一开始,就鲜明地提出了其改革思想,即要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知识增长之间的矛盾,必须将学生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与开发智力相结合。“不仅要 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 发展,教育旨在发展潜力。一方面,教育过程向学生传替作 为组成人类文化的总和的某些部分,形成个体的生活能力、 自觉性和生活方式。教育还必须寻求发展学生的智力以便学 习者有能力去超越现有社会的文化水平,以适当的方式革新 现有的文化以营造本身的内在文化体系。”[1] 其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革新课程内容,力求现 代化,着重教授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是选取螺旋式课程 的编制形式,打通中小学大学同一学科的界限,强调基本 学科的早期学习;
三是广泛采用发现法:注意发展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等等。

2.人本主义改革 由于认知结构主义改革忽视教师的作用以及编制的教 材脱离师生的实际水平,再加上战后60年代中后期,美国各 种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以失败告终。基于对认知结构主义改革 “非人性化”的批判,主张“人本化”的人本主义改革理论 的兴起,引领了60年代中后期人本主义的改革。人本主义改 革的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和马斯洛的“第三思潮”。它把存 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之观念作为核心内容,并以动态 的观点发展了“存在”的概念,把“人的存在”看成人的潜 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过程。在情感发展问题上,它也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布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 (I-YOU)关系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2] 人本主义改革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把学生作为整体的人 看待,倡导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统合”,强调个性和自我 实现的个人价值,提倡为学生提供有个人意义的学习内容。

但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理论上,人本主义改革理论过分 夸大自然潜能的作用,没有看到“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 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3] 忽视社会对学生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必然制约的 一面,这种制约又影响到人整体的发展,使人的自我实现最 终难以如愿。人本主义课程论者对课程评价作了大量的探索, 设计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评价方法,如“陈述性报告”、“学 习档案法”“、契约评价法”“、自我评价法”等等。这些 过程方法强调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和评价过程。总之,这是一种以“促进”而非“检 查”为宗旨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他获得经验的道 路”。[4] 人本主义改革的评价方法对促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起 了开先河的作用,至今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人本 主义改革对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3.建构主义改革 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 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揭开了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掀起了美国战后第三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次改革在吸取前两次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向综合治 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大众教育”,与20世纪60年代的改革有很大的不同。这次 改革强调“科学为人人”,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此次 改革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80年代是美国“基本的智力训练与学术性学科教学”的 年代,其核心是“优异”与“质量”。进入90年代,美国继 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指导下,美国教育界又掀 起了一场以建立全国统一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旋律的新 一轮改革。

进入80年代,美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 的调查报告也指出:“造成美国长期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课程上的问题。”因此,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 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 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 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 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 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二、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世纪之交,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 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 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轰轰烈烈地进行。毫无疑问,当 前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关键所在。

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取得的成绩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 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改革 现行基础教育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 的任务,第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开始启动。理念的创新是本 次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新的改革理念提出要充分关注学 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与选择 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显示情境,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创新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5] 2003年3月对13个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教师和学生问卷 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 教学观念和方式有所转变;
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 流的学习行为;
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 价;
学校呈现出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6]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 带来深远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基础教育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对于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必然要和一些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 撞和摩擦。目前在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高考、中考改革滞后 要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就要重视考试改革。在调查中发 现,高考、中考几乎成为制约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 问题。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家长、教师,尽管他们处于 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 个问题即是考试。高考和中考作为一个导向,一根指挥棒, 对于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只要国家的高考、 中考仍然保持原有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 实改革精神。当前,要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国家急需出台与 新改革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

(2)教师面临的压力重重 主要表现在:第一,超负荷的工作量。调查中发现,有 92.2%的教师反映“工作量”有所增加,普遍反映感觉教学 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很大。第二,教师学历亟待提高。教 师学历影响着教师对新改革的适应性。一般来说,学历较高 的教师对新教材比较适应。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提高自己学 历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进修 机会。第三,教师培训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教师培训存 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需要与意 识。二是培训的内容与形式难以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三是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组织。[6] (3)课程资源严重匮乏 课程资源对基础教育改革至关重要,课程是基础教育的 核心,因此,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实施所需要 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进行改善,保证基础教育 改革顺利进行。

因而,为保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健康、持续地发 展,借鉴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新一轮 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三、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 措施及成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总结其得失,并揭示其 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 启示。

1.要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意识与基础教育改革紧 密联系在一起 美国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与国家的危机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美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被揭示 出来似乎只有美国才如此尖锐,其他国家没有与整个国家的 民族危机联系在一起。如果承认美国教育在危机中,并导致 国家在危机中,恐怕多数国家也得承认自己的教育在危机中, 并导致自己的国家在危机中。只是有的国家视而不见,满足 于自我陶醉罢了。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地问题,但每次教育改革都没有把教育危机与整个国家的危机紧密联系 在一起。危机的警钟也应对我们敲响,真正的危机不在教育 问题的严峻,而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多一分危 机感,多一分批判,我们就会多一分成就,多一分强大。因 此,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与国家的危机联系在一起。

2.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教育经费 教育的发展需要经费,教育的改革也需要经费,而经费 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不仅要求政府增加拨款,也要求调 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捐钱捐物支持教育。目前美国对教育的 总投入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9%,各州的教育经费也有明 显的增长。而中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 府对教育的投入也有限。

3.地方、国家管理和学校管理相结合 从战后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美国的 基础教育已形成了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实 施的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 改革的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 水平各不相同,完全用大一统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 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改革要妥善处理统一性与多 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 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管 理体制,宏观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设置, 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样,使基础 教育改革更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更 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声有色, 学生发展更有特长。

4.改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建设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表明,如果在教师群体中,没有 观念与实践上的深切变化,改革就很难成功。其中一个重要 的原因都是由于教师对改革的新理念没有正确理解、充分把 握,而且教师的能力亦不能胜任新任务。联系目前我国中小 学教师队伍建设,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在教 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上,政府和学校都应在时间与经费上提供 保障。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地方教师待遇偏低 等。就教师的继续教育而言,尽管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相关 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与学校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实践和经费 上提供保障。然而,由于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严重失衡,许 多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不少文 件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 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而直接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成为目前我国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的紧迫任务。可以通过多级多元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使教师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 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是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教学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特别要关心学生道德 生活及人格的培养。

5.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 纵观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改革的 问题应提到国家的层面来对待,并应举全国之力,动员全社 会来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效果。而在我国,由于教育 改革的倡导者主要是教育家以及政治家,缺乏广泛的社会参 与,最终使改革停留在形式上。我们目前迫切所需要的是充 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专家、 行家、教师和广大师生、家长相结合的改革队伍,为推进我 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添砖加瓦。尤为可贵的是,党和政府在21 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已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强调: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 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5] 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基础教 育改革与发展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开始,它不仅牵涉到观 念层面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的往往是长期积累的问题。改革 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改革尽管面 临诸多来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抵抗,只要我们坚持将改革的 新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贯彻到底,一定会看到新一轮基础 教育改革的胜利曙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