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银行计划 > [我国高等教育论文]论中国的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论文]论中国的高等教育论文

来源:银行计划 时间:2019-11-27 07:48:49 点击:

我国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论文 一、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担当高等教育历史使命 (一)着眼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刻分析高等教育阶段特 征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大规模扩招以后,已经进入 到了一个相对稳定而有序发展的阶段,即马丁・特罗所指的 大众教育阶段。从当前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虽具备从精英 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认识基础和科学内容,但在大众 化教育向更深层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到形成与现代化建设全 局紧密联系,能够广泛适应各种不同需求,并成为当前不断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说到底,它实际上关乎 到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在经济社 会的渗透及变革,这也是办成人民满意大学的方向性问题。

在过去,我们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采取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依照走一步看一步的发展路径, 没有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清晰的定位,其结果不仅导致学 科发展缓慢、视野狭窄、学科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也 与“人民满意大学”的办学宗旨发生偏离。作为一个将长期 存在的发展阶段,大众化发展阶段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此阶 段的发展规律,结合不同的教育形式不断地总结现阶段高等 教育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其阶段性特征,破解高等教育发 展难题。

(二)着眼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处理好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 二、审时度势,科学谋划高等教育发展思路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须审时度势提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 的理念,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思路,着手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方 式、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转变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去行政化”管理方式 尽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各有其不 同的表现,但是大学有其普适的发展规律,即以人为本、文 化多元、协同并进。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长期受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影响,高等教育行政管 理领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行政人员官员化、管理方式行政化、 教师边缘化等行政管理的各种陋习[2]。这种因高等教育 管理领域行政权力的扩大和滥用导致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功 利化严重,大学精神日渐沦丧。对于在民主文明和权力保护 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特别需要政府转变其对高等教育直接 进行行政干预的传统管理方式,实行未来高等教育实践管理 中的“去行政化”形式。这里的“去行政化”并非意味着不 要行政管理,而其中关键在于“化”的解决方式上,形成在 学科研究中按照科研发展规律展开研究,让教师、学生以及 社会公众参与到教育决策中,从实质上实行决策民主化,让 公众有序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使得最终的决策真正体现各 方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形成教育中的公平与正义,拒绝自上 而下的行政指令,行政的角色是管理、是服务、就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谋划高等教育发展上的“生态文化”价值的定位 21世纪将是生态文化繁荣的时代,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同样需要不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特别是生态文 化的熏陶,增强其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崇尚和谐精神的生态 文化品格。[3]大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荟萃场所,其教育 发展既有共同的总体目标,也有个体发展特性的追求。高等 教育的发展尤其要符合“生态文化”价值观作为指导原则, 它注重整体、兼顾个体、强调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追 求上需要把握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要求走“生态文化”发 展之路首先应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章程上,在内容上要做到 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综合能力上, 包括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的目标追求是建立在以 人为本的生态文化管理手段;从方法和效果上,“生态文化” 价值理念抛开以往过多地关注整体,强调个体教育对象的特 色发展模式,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生态学认为,任何事物 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但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整个 生态系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不然个体在 其中就可能面临丧失“生态位”的风险[4]。这些理念对 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同类型的高校应 该秉持契合自己的办学定位,适时调整在发展中的空间和条 件,既要明确发展内容,又要强调综合化能力乃至方法和效果的协调并进,同时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发展谋划,争创 “生态位”上的“首位”。只有如此,让不同的高校在各自 的“生态位”上科学谋划、高等教育的协同并进,才能突出 特色,形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循环共生”。

(三)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内涵式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一直是以注重有形 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虽然这种发展模式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其应有的时代意义,但 由于此种模式下对生产要素过度依赖性,导致资源使用效率 低下,缺乏对高等教育发展品质的观照等众多后遗症,致使 现今高等教育面临诸多的信任危机。结合现状,党的十八大 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其根本要求就是要改变过去偏重规模上的扩张和数量上的 增长形势,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及打造内在软实力为内 涵的发展道路。相较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以提高有形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结构的平衡为立脚点,高等教育 中的“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无形生产要素的使用。在有 形生产要素的使用中更多地以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为发展方向、更加广泛地关注无形生产要素的挖掘和利用, 用综合先进的理念、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的学科 课程、深厚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科学的办学结构等全方 位、立体式地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三、突出特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和社会 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使得办学特色愈发成为高校 办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必须把办学特色放在 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并努力形成和凝练自己的特色优势。

在此特色形成的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满足社会需要和开发高 校自身潜能的关系,同时也要兼顾学科发展规律与特色优势 凸显上的关系。

(一)处理好满足需要与开发潜能的关系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但并 非仅中国的大学才需要这么做,其实,它对世界上的一些著 名的大学在管理和办学中都具有普遍意义。大学要关注学生 的需要、家长的需要、政府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①。这些需 求实质上反映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教育观念的改革所带来 的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努力的探索等方 面。因此,为达到满足需求,一方面必须结合现实需求,摒 弃一窝蜂地追赶潮流、盲目攀比的做法,立足于自身和外部 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应 该有开放的、包容的胸襟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借鉴和 吸收时代发展中合理成分,创新原有的特色。高等教育的发 展无外乎于适应两条基本规律,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特 色鲜明的人才以及适合社会外部环境发展需求。从个人的角 度讲,每个受教育者都是有差异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教育就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充分满足他 们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成长的土壤,充分开发其潜能,最 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讲,教育的 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此种需 求以社会分工为背景,必然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模、学科专业 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以此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 需要。应该注意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也集中体现在学 科建设中,若某些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确立了 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同样也会惠及其他学科的改造和重塑, 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二)处理好人才培养模式与求真务实的关系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要从教育实践出发,强调教育结 构的协调,突出教育质量,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同时,高 校作为先进文化的承载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必须认真思索、 潜心研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发现新真理,构建社会的理想 模型。为达此目标须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求真务实两方面下工 夫:一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发展方向,探索自身 发展的特色,最终为培养特色鲜明的人才和促进社会外部环 境的发展服务,达到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谋优势,在发展 中确立个性化办学理念、在服务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比 较中凸显自身特色,在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 方面锐意进取、大胆革新,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方式和途 径,形成独具一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应当把“求真务实”当成办学特色道路上的首要精神驱动力,是学科教 育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指引着人的精神世界,以批判的精神 塑造和引领先进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有利于营造优良的社 会办学环境,促使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只有“求真务实” 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作为思维定势和氛围存在于一 所高校群体中时,其实它已成为一股力量支配着“满意大学” 的发展方向。

(三)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育发展理念 创建大学办学特色绝不是偏离大学教育中最本质、一般 性规律和普遍性规律而标新立异去搞另一套东西,大学教育 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如更多地关注学术性、追求 教学的科研的创新、始终着眼于长远利益、注重基础性和前 沿性科技的探索和发展、注重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而不 能急功近利,这是教育发展中普遍规律和一般属性,是不可 放弃的、“不可为的”,也是大学教育发展中的根本和核心。

而办学特色则是建立这一般性规律和普遍性规律之上的,由 每个大学根据自身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和办学优势,形 成鲜明的个性。大学的办学特色说到底就是一个大学文化问 题,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文化。英国著名学者 阿什比曾比如大学就好像一个有机体,各种类型的大学的生 存和发展都依赖于遗传和环境。大学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一有 机体的遗传属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在继承文化的 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思想和经验而不断创新的一种文化,这是“有所为”的。若在办学中抛弃“有所为有所不 为”理念,搞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凸显办学 特色,也体现不出办学优势,也远离了“人民满意大学”的 办学目标,最终定将会淹没在大众化办学形式的浪潮中! 四、结语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体现为教育事业的业绩与人民 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期望之比值基本吻合或较为接近。它体现 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表明了教育工作努力的根本方 向。[5]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来说,“办人民满 意的大学”是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 的重要前提,是大学办学价值的终极追求。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