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安全演讲稿 > 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进展:肠梗阻可以灌肠吗

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进展:肠梗阻可以灌肠吗

来源:安全演讲稿 时间:2019-11-02 08:03:57 点击:

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进展

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进展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 的急腹症之一。中医认为肠梗阻属六腑疾病的范畴。六腑的共同特点是传化水谷、 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动而不静、降而不升、以通为用。肠梗阻的病理特点是不 通则痛,临床表现为痛、胀、吐、闭、热等腑气不通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应 根据以通为用的理论,针对肠梗阻常见的病变过程,采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通里攻下为主的辨证论治原则,使六腑气机通调,恢复泄而不藏的生理功能。中 药保留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液从肛门 注入,使之保留于肠道内并吸收,从而达到全身或局部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个 比较好的给药途径,其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 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方便服药,或服药后 呕吐的患者作用更为显著。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具有吸收快、药力大、组方灵活, 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收到了较好的疗 效。现就其护理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中药灌肠的应用 1 中药灌肠的适应症 适用于痞结及淤结型的肠梗阻,即无血运障碍的粘连性、麻痹性、痉挛性 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 中药灌肠的优点 ①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 的刺激;
②中药灌肠是保守治疗手段,其具有畅通肠腑、排除积滞、增强肠蠕动、 迅速恢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不但能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还 能降低医疗费用;
③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具有吸收快、药力大、组方灵活、适应 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代动力学表明,黏膜给药的峰浓度比口服高3倍~10倍, 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 5 倍~9 倍,与静脉给药相似;
④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影 响,药物保留灌肠通过肠黏膜的直接吸收,约 50%~70% 药物不经肝脏进入大 循环系统,大大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对肝脏的影响,起到护肝作用。

3 常用灌肠药液根据主要病机和脏腑阻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以通里攻下药物为主, 并配合一些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常用的理气药有厚朴、枳实、枳壳、木 香、乌药、莱菔子、青皮、陈皮等;
活血祛瘀药有桃仁、赤芍、当归、红花等;

泻下药中寒下者常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温下者常用巴豆;
峻下逐水药常用 甘遂;
润下者常用生豆油、生菜子油、郁李仁、大麻仁等。

中药灌肠方法 1 灌肠时机的选择 在服中药后,当肠蠕动加强时,进行中药灌肠,效果最好。所以要密切观 察肠蠕动情况,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中药灌肠。一般应在口服或胃管注 入中药后0.5~6h之间,以进中药后 2h 最为适宜。肠音是由于肠管收缩推动肠 腔内容物和气体时产生的声音。用观察肠音的方法来推断肠蠕动的情况是可靠的。

2 灌肠器材的改良 2.1 一次性肛管 传统保留灌肠方法主要使用一次性肛管,一次性肛管材 质特点为粗、硬、短,插管时对肛门及直肠刺激大,且管腔大,灌注药液的速度 难以控制,现临床上应用较少。但有学者使用前端为盲端的肛管,发现能显著减 轻病人插管时的痛苦。

2.2 双腔气囊硅胶管 有学者研制了双腔气囊管,即一腔为气囊管,距离 管端 4 cm 处有一气囊,插管后向囊内注入空气 50~70mL(压力 8~12 kPa) 后轻轻向外牵拉即可固定;
另一腔为注药管,缓慢向管内注入药液后关闭导管外 口阀门,带管卧床休息 2~3 h,然后放气拔管。与传统的肛管灌肠相比,其操 作简单,病人体位舒适,活动不受限制。

2.3 一次性器材 赵明明等分别用一次性吸痰管及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 进行灌肠,并使用输液器或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导管,显著减少了病人不适感并使 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且使用输液器或注射器能控制灌肠速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降低了灌肠费用。

2. 压力灌肠器 压力灌肠器是由双导管塑料瓶 1 只、Folles 管 1 根、血压计气囊部分 1 套,三者相接成简易压力灌肠器,Folles 管一端插入肛内 7~8cm,向气囊内注气30mL,压迫肠腔,不使药液反流;
另一端接简易压力灌肠器,将药液搅匀倒 入双导管塑料瓶内,给血压计气囊充气使灌肠液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经 Folles 管 注入肠腔。此方法利用压力灌肠器产生一定压力使药液弥散到整个结肠,扩大弥 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增加了生物利用度,极大地提高了疗效。

3 灌肠液的温度 灌肠液的温度应接近肠腔温度,一般应在 37~38℃,高于直肠温度(37 ~37.5℃)3~4℃的灌肠液将会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低于 34℃时肠蠕 动减弱,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国内有学者认为以测得病人直肠温度加1~2℃来 确定中药灌肠液的温度,能明显延长中药灌肠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因此我们 要控制灌肠液的温度,使病人感觉舒服且能提高效果。

4 灌肠液的量 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 150 ~200ml,直肠内压力 7.3kPa 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 即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因此根据这一原理,目前临床多数学者均认为灌肠 液量不宜超过 200ml。

5 灌肠体位选择 一般采用左侧卧位,臀部抬高 10cm,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位 15min, 后依次为俯卧位、右侧卧位和仰卧位,各种卧位保持时间为 15min,尽量使药物 在肠道内保留 1h 以上。

6 插管深度 从人体的解剖特点来看直肠长度为 12~15cm,乙状结肠长度为 40~ 45cm;
从组织胚胎学看,直肠无吸收功能,药液吸收主要在乙状结肠,人体结 肠各段均有结肠袋,有利于药液蓄积吸收。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是肛门管插入 15 ~20cm,导致灌肠液在直肠积聚,当达到 150~200ml时,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 排便感觉强烈,灌肠后满意度较低。国内研究有学者认为,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 深度以 20~25cm 为宜,可以使药物保留时间较长,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王 蕾认为,肛管插入深度应在 25~30cm,该处正好位于乙状结肠中段,此处容量 大,没有丰富敏感的感受器,又距直肠较远,利于药物在此停留,增加吸收,充 分发挥药物的疗效。7 灌肠液的速度调节 速度太快肠腔快速充盈直肠压力增高即引起排便反射;
速度太慢,药液温 度难以维持,赖桂凤等以 100ml药液 15min 匀速滴完的速度行输液式中药保留 灌肠,取得了满意效果。霍庆玲等以 15~20ml/min 的速度进行保留灌肠获得满 意效果。韦永珍等以每分钟 120 滴左右的速度灌入,灌注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 受,以无便意,无冰凉感为妥,注药时间以 20~30min 为宜。总之应以病人无 不适感觉为度。

中药灌肠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肛管的润滑及插管 操作前先使用石蜡油润滑肛周及肛门管前端插入部,一般选择润滑 15cm ~20cm,目前临床经验应润滑 25cm~30cm,减少摩擦力,减轻患者的不适;

有学者报道用注射器将液体石蜡注入肛门,或用无菌棉签蘸取液体石蜡轻轻涂抹 患者肛门内壁,并用左手食指轻轻按摩肛缘,直至肛门括约肌松弛,排气后插入 灌肠管;
同时还应边滴药边插管,减少了灌肠管头部与肠黏膜与直肠角的接触, 防止直肠角溃疡的形成和肠黏膜的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导管孔被药物、血块、粪 块堵塞或打折引起的药物灌注障碍。

2 操作护理 2.1 操作前 由于腹痛、腹胀、大便不通、加之禁食,患者紧张恐惧,故 应耐心细致地解释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及其重要性,进行有效沟通,以解除其思 想顾虑,使其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 操作时 应嘱患者放松,如有阻力,应充分润滑肛管前端,稍待片刻 后再继续插入,避免动作粗暴,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灌肠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 者的情况,如出现心慌、出冷汗、腹痛加重、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及时 处理。

2.3 灌肠后 拔管动作轻柔,并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以缓解对肛 门括约肌的刺激,减少便意的产生。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最大限度保 留药液,并观察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当出现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腹膜刺激症状 加重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进行手术准备。小结 肠梗阻在消化科很常见,是以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 气为特征的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因素致 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发病。其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处理重点 是解除梗阻,同时还要加强静脉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酌情使用 抗生素控制肠道感染,静脉输入中药如生脉注射液等以益气养阴扶正,调整体质, 治疗原发病。中药灌肠是其保守治疗手段之一,且保留灌肠具有操作简便、药物 利用度高、收效迅速、用药较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及 疑难病症,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观察、规范、总结已 改良的器械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确定行之有效的改良肛管,并使之系列化、 标准化,对改良的灌肠方法亦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从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保留时间,尽早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