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人大代表述职 > 传媒转型与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传媒艺术教育论文]

传媒转型与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传媒艺术教育论文]

来源:人大代表述职 时间:2019-11-19 10:07:55 点击:

媒介融合传媒艺术教育论文

媒介融合传媒艺术教育论文 1全媒体发展亟需综合素质全面的传媒艺术人才 传媒艺术是当代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媒艺 术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艺术教育行 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 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至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 增加至近100万[2]。其中,直接开设了播音主持、影视类、 编导类等传媒类艺术专业的高校超过100所(不包括开设传 媒艺术类专业方向的高校)。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提过决议,将艺术学独立为国家第13个门类,共设立5个 一级学科,传媒艺术从新闻传播和文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全 媒体发展对于艺术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传媒 艺术人才知识结构、类型、层次、数量、需求领域都较以往 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传统媒介为主导时期,传媒艺术人才仅 需按照固定模式提供和制作单一形态内容产品,但在媒介融 合发展时期,传媒艺术人员不仅应掌握新技术和融合技能, 还应具备创新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素质。

2现阶段传媒艺术教育问题认识 在高校扩招后,传媒艺术类专业即面临着与其他专业类 似的共性问题,如盲目扩招、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方案不成 熟、缺乏培养特色等,也有传媒艺术类专业特有问题。

2.1传媒艺术人才输出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在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中,融合传媒艺术专业的一级学科“戏剧影视学”设定11个 专业: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 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主 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制等。很多高校习惯了过去单一专业 下的惯性培养模式,对于部分专业的掌控无所适从或者有心 无力。国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在因材施教把握、师资力量配备、 学生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对接方面均有成熟的经验,学生 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就业市场准确对接。

国内很多院校仍沿用以往固定的专业模式授课,对专业的理 解和建设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不足,数 字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引进迟缓,适应新媒体和全媒体发展 的新专业发展缓慢,用人单位难以在毕业生中找到专业对口、 层次合适的学生,传媒人才“供”与用人单位“需”之间出 现鸿沟。

2.2学生“偏科”问题突出 许多院校按照一套固有培养方案,侧重对艺术技能和实 践的培养,而忽视科技、人文、经济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培 养,学生艺术设计理念和传媒操作生产过程或缺乏对于人文 关怀“精神内核”,或在综合驾驭能力上显得青涩,专业面 过窄等问题使得人才规格在复合性、创新性上底气不足。艺 术类学生的英语考核有自己的学位考试为标准,整体难度和 水平比普通专业低,导致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阅读外国作 品和文献时存在较大困难和障碍。传媒艺术教育将艺术本体与人文、经济管理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充实传媒教育 内容。

2.3需加强阐释学术理论的力度 传媒艺术发展不仅需要实践,更依赖于理论构筑。在全 媒体时代,传媒艺术的传播新特性、精神性需要更为前沿、 稳健、扎实的学理透视。在电影与电视、传播与艺术、新媒 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中的各自性状、交织可能都需要进行 理论的探究[3]。探寻并准确把握传媒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理论根基,才能确保传媒艺术教育的枝干和花叶不“长偏”。

3媒介融合发展视角下传媒艺术教育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发展需要传媒艺术教育顺势转型。在艺术门类 独立以后,全媒体视角下的传媒艺术教育应围绕战略发展方 向和市场需要进行转型。

3.1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扩招以后,出现学校盲目办专业、 缺少培养特色的问题。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应紧跟传媒业发展 步伐,适时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因地制宜、寻求特色、注重 服务社会、找准坐标、顺应时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产学 研合作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向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方向转型。

如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与重庆工商大学的合作模式开启了高 校开办传媒艺术专业培养的新篇章。重庆广电集团与工商大 学在校园实践大楼内共建500平方米专业、标准化演播厅, 重庆电视频道和栏目整体平移进重庆工商大学。多档受当地市民喜爱的节目在此生产,学生可全程参与节目的生产制作 过程,而进驻高校的专业电视编导、记者通过定期讲评会的 形式,加强对学生专业教育。目前,已构建起“记者编辑―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 模式。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格局,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国传媒教育的先河。学 生不仅可以通过现场的节目生产制作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在 这样的平台里面,领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发酵、互补 共生的内在规律和外在价值,为全媒体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 提供了范例。

3.2加快结构转型,培养和打造勇于创新、知识转换能 力强的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时,高校对于 传媒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冷思考”。在艺术门类下,如 何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促进专业布局平衡,如何做好 学生专业培养、就业能力实际考核、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跨 学科专业教育等,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国家高度重视传 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下,大力培养熟悉影视与 新媒体传播、掌握传媒经济与管理、传媒资本运营等人才, 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步。有财经特色的高校,如重庆工 商大学在对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经济、管理类 可能的贯穿和引进。在全媒体时代,懂得资本运营是学生踏 入社会的竞争力。与单一知识结构的记者、节目制作人、编导相比,具备综合素质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对于未来市场 的驾驭和把控能力更高一筹。

3.3深化传媒艺术教育理论建设 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宣传意识形态和学科客观规 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趋势、专业能力与市场前瞻能 力等,都是传媒艺术学科发展考虑要素,需要传媒艺术理论 作为骨架支撑。以开阔且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传媒视野,以 客观为准绳,在全媒体视域下不断推动传媒艺术教育的理论 建设,打造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和新路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