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远程教育的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间性概念思考

远程教育的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间性概念思考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2-03 07:45:18 点击:

现代远程教育间性概念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间性概念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间性概念思考范文 “间性”这一术语起源于生物学,指的是某些雌雄异体 生物兼有两性特征的现象,所以“间性”亦称为“雌雄同体 性”。自上世纪以来,“间性”理论已触及到哲学、美学、 文学等各人文学科,“间性”的凸现已成为一种新的理论共 识。如今“,间性”理论已经成为“主体间性”、“文化间 性”及“媒体间性”等诸理论观点的综合,本文以“间性” 理论为基础,探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学生、技术媒体以 及教学课程之间的交互关系。

一“、主体间性”的网络教育互动模式 “间性”的主要哲学理论基础在于“主体间性”。“主 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由德国现象派哲学创始 人埃德蒙特•胡塞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实质上 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认为现实存在的 世界现象是由客观世界的人类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交互构造 出来的生活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意识到的世界存在现象。

它力图克服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强调主体 与主体的共在和主体间对话沟通、作用融合及不断生成的动 态过程。现代哲学认为,社会存在不仅是客体的存在,同时 也是主体的存在;
不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存在,而且是主 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共同存在。这就是说,人的生存和 发展本质上是主体之间在社会实践中相互交往、协同创造着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社会生活的“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 性”,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突出地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协 同授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多主体交互建构知识体系,并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传播无限丰富的 精神内容的文化建构方式―――也就是具有“主体间性”的 教学活动。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间性”教学活动,可以用一 种结构图式清晰地阐释(如图1所示),以学生(A)、教学 管理人员(B)、授课教师(C)三种主体为基点,作出一个 等边三角形ABC,再分别以A、B、C为圆心,作出A、B、C三 个相交的圆。此时,三圆叠交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等边弧 形三角区域,它类似等边三角形,而又比等边三角形多出了 三个向外扩张的力量,像三把拉满的弦。这个等边弧形三角 ABC便是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授课教师三个主体交互创造 的知识体系,是被对象化了的文化客体,是主体之间协同合 作,借助网络通信技术等外在客体,赋予其符号意义,使其 成为承载精神内容的文本、影像、音频、视频等符号模式, 并以此构造出来的呈现于屏幕媒介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具体来说,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学 管理人员、授课教师三个主体之间是平等的交往关系,反映 了主体间相互尊重、理解、融合的关系。作为“主体间性” 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对学习内容、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是 以电子邮件、聊天室、公告板、视音频会议等交互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辅助人员交流和沟通信息,并分享和 理解授课教师的知识经验而获得的。同样,作为网络教学过 程中的重要枢纽,教学管理人员也要通过与学生、授课教师 的充分交流和沟通,以及各部门工作人员ABCyzxD的协同服 务,来辅助具体教学方案的完成。授课教师是现代远程教学 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更是需 要利用虚拟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人员协同构建网络课程资 源,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共建“教育文本”,共享 教育成果,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然而,“主体间性”的缺失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面临 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 的“教师中心论”割裂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互 联系,把学生当做客体对待,毫无主体性可言,而教师也只 是履行教学义务,充当灌输知识的“应声筒”,长此以往, 教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交往就成了控制与被控 制的关系,再加上教学双方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教师对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节完成情况不甚了解,就会形成教与学 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局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停滞不前。

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审视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授 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多重交流是构成完 整教育世界的主要因素。交互性、平等性、协作性、宽容性 是网络教育环境中“主体间性”的重要体现。人赋予了教育 以意义,教育活动亦是人创造的文化活动,教育世界也因此构成了人的世界,是人文的世界。教育活动中,人既是教育 者,也是受教育者,因此,教育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而 非人与物的关系。所以说,建构人生、培育人生是具有人文 关怀的“主体间性”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属。

二“、媒介间性”的现代远程教学技术 所谓“媒介间性”(Intermediality)指的是多种媒体 在技术、信息、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交相补救、互动更 新的关系。运用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中是指,学生、教学管 理人员与授课教师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互动交 流,从而创造出来具有“媒介间性”的教学活动,它突出地 表现为具有媒介交互性的现代远程教学技术。这种以“媒介 间性”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也可以用结构图来表示(如 图2所示)。

在学生平台x与学生中心管理平台y,学生中心管理平台 y与教师平台z,教师平台z与学生平台x等客体之间,也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媒体交互性。图2中,以等边三角形ABC及等边 三角弧形ABC的共同中心D为圆心的圆面,恰好是A、B、C三 圆的交互面,这样D圆就会出现学生平台区间x,学生中心管 理平台区间y,教师平台区间z以及三个媒介客体的核心区间 D。而这些区间所呈现的不同程度的交互性,就是上文所提 及的“媒介间性”空间。需要提及的是,在图2中,我们还 看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 间不同程度的交互性。例如,主客体多元交互共创的等边三角弧形ABC,体现 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所达到的教学活动的“最 大优化空间”;
又如,学生A与教学管理人员B二元相交的区 间,是学生平台x与学习中心管理平台y交互运作的资源共享 空间;
图示中没有相交的空白区,标志着A、B、C三个主体 尚未开发的信息创构潜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支撑现代远 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基础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 术。对传播媒介、通讯技术和教学工具进行整合,可以为网 络教育提供有效支持。目前,按照媒体支持类型可以分为三 种交互式网络教学技术。一是网络文本交互技术,包括BBS、 电子邮件、聊天室、文本MUD (MultipleUserDungeon/Dimension)等,主体之间通过这 一技术进行同步或异步交互,其主要用于提高和加强各主体 间的交流与协作;
二是网络音频交互技术,它主要运用于语 言类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系统,学生通过下载语言交流软件, 配备耳机与话筒,并在特定时间登陆,实现与教师及管理人 员的交流与沟通;
三是网络视频交互技术,主要运用于多媒 体技术中,如网络课件、视频会议等,其通过对听觉、视觉 等感官的组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教与学双方的信息交互与对称 是“媒介间性”教学技术的最大诉求,这就要求在网络教学 设计中,要重视多种媒体的交互运用,建立多媒体、一站式 网络教学平台。一是要从多种信息源(如文字教材、卫星电视、MP3资源、光盘、录像等)中获取教学资源,建立多媒 体课件制作体系和多媒体教室,利用视频、音频、FLASH、 图片、文字同步技术,使学生通过网络终端从课件库随意点 播课件内容进行自学,避免单一性媒体资源而造成的学习上 的技术障碍,真正实现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
二是依托 WEB2.0技术营造一站式多种教学交互环境,建立一个涵盖学 习者、教学及教学管理、课程等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通过 设置多种教学交互平台,赋予不同人员以不同的权限,使大 家都能获得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和信息,推动师生交互、师师 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这样,在优化学习过程、满足 不同人员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文化间性”的网络资源建构模式 作为“主体间性”在文化领域具体体现形式的“文化间 性”(Intercuturality),“体现了从属于两种不同文化 的主体之间及其生成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它也表现出文 化的共存、交流互识和意义生成等特征。运用在现代远程教 育领域是指,学生、授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三个主体交互 协作,形成多种媒体技术的“媒介间性”统一场,从而建构 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知识实体的、自主协作式的网络教育 资源环境。仍以图2为例来阐释网络教育资源的“文化间性” 建构模式。这个完整的主客体交互结构图式,既展现了媒介 客体的生成延伸过程和传播影响空间,即“媒介间性”的信 息区间,又体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文化间性”资源区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生平台x、学生中心管理平 台y及教师平台z换做学生学习资源x、教学管理资源y和教学 课程资源z,其原因是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多媒体教学技 术的支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三个 主体协同交互的基础上,作为文化客体的各种教学资源之间 也有着互补更新的“文化间性”动态关联。

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 多种媒体的运用、动态资源的建设以及资源之间的联系。一 方面,要对静态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提出新的要求,将多 种静态资源加以整合,重视与动态教学资源的交相融合。动 态资源是一种生成性资源,是学习者通过交互并经过知识加 工和重构所生成的资源,因此其对知识的阐释更加深入,更 有利于学习者的深层理解。同时,教师团队和学习者可以共 同参与建设动态资源,使这种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 地丰富与完善,这不仅是对静态资源的有益补充和拓展,而 且通过追踪学科前沿,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资源之间的 长效关联。在教学资源中,各知识点交互联系,形成了密不 可分的知识网,因此,资源之间的跨专业关联有利于学习者 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对不同教学环节的资源进 行联系,对同一资源中出现的其他资源加以关联,可以为学 生快速找到相关知识点提供便利,使资源的获取更具开放性 和交融性。所以说,提倡师生共创教学资源,组建跨专业资源建设队伍,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与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 资源评价反馈机制,能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健康、持续 发展。教学资源建设还应关注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网络课程资源应随着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而 有所删减、补充和更新。适时提高网络学习资料的时效性, 将学习论坛的常见问题和讨论过程、小组学习的结果等整合 为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不断 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为课程内容资源建设提供有效的反馈 意见。总之,学生、授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各主体间的 有效互动是课程内容建设的核心。

只有通过多主体的交流、对话与协作,使学生学会自主 选择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并转化为自身的人格发展需 求,课程内容建设才具有实践意义,才能有效推动网络教育 的长足发展。因此,师生等各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催生、 促成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内容便是新鲜的知识资源。同时, 这些新的知识与旧的教育资源不断互补更新、共生融合,形 成源源不断的、具有生命力的网络资源系统,从而构建出具 有“文化间性”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当今世界是一个 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时代,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 讯技术的有效融合,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现实。这种新兴 的网络教育模式不仅成为了传统教育的有力补充,同时也为 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然而,网络教育 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论题也在不断地深入与完善,希冀本文所论述的主客体“间性”思辨理 论,能为正在探索中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带来新的启示 与思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