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整合教学让语文课堂简约灵动】 什么是灵动课堂

【整合教学让语文课堂简约灵动】 什么是灵动课堂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0-14 07:49:56 点击:

整合教学让语文课堂简约灵动

整合教学让语文课堂简约灵动 潘伟丽 近几年,各方人士一直呼吁并提倡教师要勇于突破教材 单元的限制,创设自己的教学单元,也是因为目前的许多教 材单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单元目标过于粗略;
单 元之间缺少层级;
单元选文及练习编制随意。在教材要作根 本性的改变还非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作为一线教师,要通过 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整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促成独立选文 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为学生呈现最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内容。

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没有哪门学科比语文更为迫切地要求 教师具有整合的能力。……语文教材是最厚重也是最零散的, 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 文熏陶。”结合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 同商榷。

一、深度开发教材,促成内容的整合 中学语文课的教材不是语文能力训练型的,而是文选型 的。单元教学顺应了讲究效率的时代潮流,较之传统的单篇 教学,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单元型语文教材目前很 难灵活有效地适应教学现状。而专题整合教学的出现,有望 解决教学的灵活性问题。整合教材有四种常用方式,即在单 元之内进行整合、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在各册教材 之间实现整合、在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实现整合。所以 在新学期开始,语文教师就可以打破单元之间的界限,根据需要自由整合。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会发现同一作家的作 品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各册语文书里。李清照早年优裕,晚境 悲凉,她的词抒写自然,伤时感时,清丽优美,典雅情致。

人教版选人李清照的词有七上的《如梦令》,九上的《武陵 春》和九下的《醉花阴》。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巧妙地根 据她的人生经历,补充《一剪梅》《渔家傲》《声声慢》等 词,并整合成这样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 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 思;
后期的词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 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同样人教版选人杜甫的诗 有7首,只需稍加整合,就让我们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 是如何变成忧国忧民的老翁。在现代诗歌教学上,我则是遵 循中学诗词鉴赏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各册教材之间实现整 合:一是知人论世而了解背景;
二是通过美读和咀嚼而深入 意境;
三是借助比较而得其主要特色。通过整合,采取美读、 对比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 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串联起来教学,从最初的以胡适为代表 的“尝试派”,一直讲到“大学生派”中的王家新和“蓝星 诗社”中的余光中,同时和孩子~起读舒婷,读江河,读海 子,读食指……,在唯美音乐背景下,课堂书声琅琅情思荡 漾,课后才思敏捷抒写性情,学生受到激发,思维始终处于 活跃的状态,而且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教与学达到了和 谐的境界。因此从课文内容看,可以整合相同体裁的作品、相同作 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相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等。从思维训 练的角度看,可以“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的个性特色, 也可以“异中求同”,把握文本间的共性规律。对于作家相 同、体裁相同、思想相似的文本,多采用“同中求异法”进 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文本的个性特色,培养学生把握 文本间的细微差别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进行细致思考的能力。

二、机智生成课堂,促成策略的整合 新版语文书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写作”内容,这对一 线教师无疑是雪中送炭。通过一系列摸索,我从审题、立意、 选材、结构、语言等角度进行整合,从教材写作手法、写作 技巧人手寻找整合点,对学生进行序列性作文训练。例如八 下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是“学会说点儿道理”,其中选取了 《紫藤萝瀑布》和《伟大的悲剧》中说理的句子,针对学生 “言之无理”的现状,我和他们一起在教材里穿梭,找到更 多类似的文章,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谈 生命》等,然后通过给段落补写说理结尾等方式让他们懂 得:在描写和叙事之后,自然而然地说出道理;
随文夹叙夹 议,分层说点儿道理;
通过写景状物阐发深刻的道理。通过 整理,学生找到依托点,写作更有广度和深度。在训练咏物 抒情散文写作时,我整合了《紫藤萝瀑布》《蝉》《贝壳》 《那树》等美文,让学生看篇、看段、看句、看词,从中感 受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痕迹不露的时空穿越,由实向虚的自然升华,整体到局部的有 序展开,巧夺天工的比喻拟人,雅致新奇的文言气质等,同 时训练“引出事物”“描述事物”“因物抒情”这一咏物抒 情散文的写作模式。同样,在训练写“人”类专题写作时, 可以整合《秋天的怀念》《背影》《我的母亲》《王几何》 《我的老师》等,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 特色、构思规律、创作风格等方面人手加以探究和整合,合 理地确定写作重点和写作目标的高度,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感 受这份真情实感,更能系统地学到记人叙事的精髓。

三、巧妙前后勾连,促成新旧的整合 四、多管齐下引导,促成多维的整合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 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建议中提到的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 及科幻作品等。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到“多读书,好读书,读 好书,读整本的书”。故此,名著阅读教学也自然成了很多 教育人关注并讨论的话题。名著是教材的延展阅读,更需要 体现语文的趣味和灵动。教科书中所附的名著虽很优秀,但 由于时代的间隔等诸多原因,与当今的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 一些隔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材料加以 引导。比如可以尝试用批注阅读法读《傅雷家书》《培根随 笔》等,用思维导图法读《西游记》《水浒》等。同时要打 破被动跟从教师一篇篇听讲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课下系统阅读有关选文。比如人教版选人《朝花夕拾》的课文有三篇, 但课前了解到学生对鲁迅的印象,只停留在小学课文《闰土》 里,所以老师更有必要引领学生先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 与精神发展轨迹,进而了解鲁迅的人格特征及其不同侧面, 如温柔与犀利、悲凉与热切、深邃与幽默、愤世与眷恋等。

所以第一阶段可以简介鲁迅的散文系列,重点回忆学过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联系看过的鲁迅作品,引导学生畅谈鲁迅印象,同时阅读学 习《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五猖会》等课文。

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自读,目的是熟悉文本、获得感受。老 师引导一下内容的梳理,内涵理解方面给予适当点拨,重点 片段加强朗读,不做过细讲解。第二阶段重点专题研究与归 纳鲁迅对人性的关爱和思考,这是回荡在本组散文中的主旋 律。要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思考:鲁迅的回忆散文,仅仅具 有个人传记的性质吗?它和一般的回忆性散文,有何不同? 这组散文中有哪些深刻的思想片段,有哪些形象鲜明的人物, 有哪些感触细腻的景物?鲁迅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形 成了怎样的风格?通过让让学生发掘、举例,相互交流学习 体会,从而感受“文学家”鲁迅,鉴赏其散文中非凡的语言 表现力与巨大的感染力。《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又强调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 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质。而扩展 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问题,因为“语 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更要多管齐下引导,促成相关目标 的多维整合。

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呵护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未来创新型人才,变得愈来愈重要和刻不容缓。作为初中语 文教师,唯有通过整合教学深度开发教材,机智生成课堂, 巧妙前后勾连,多管齐下引导,才能让语文课堂简约灵动! 潘伟丽,教师,现居浙江宁海。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