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提高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提高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14 07:49:40 点击:

提高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

提高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路径 研究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下文简称《基础》)是大一新生的第一门 思政理论公共课,它主要帮助大学生理解并提高思想道德修 养,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素养。民族院校作为为 国家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的树立。民族院校在开学伊始开设《基础》课,能够有效帮 助新生们找准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应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 分裂思想渗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 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设《基础》课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思路, 因地适宜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民族院校的特殊性认识 (一)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民族院校大多地处相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当 地的自然环境、民族环境、经济环境等影响,民族院校的思 政理论课教学虽然在大形势上与其他高校保持一致,但是具 体的教学方式等有所差别。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边疆 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这导致了 文化教育的相对落后。尤其是新疆、西藏等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教育等已经飞速发展,但仍大大落后于其他地 区,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成长于此种 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等大多不及其他学生。进入大 学以后,面对其他地区的学生,他们容易有自卑倾向,加上 语言交流存在部分障碍,久而久之,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有可 能产生接受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教育任务的特殊性 我国政务院在建国初期颁布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 方案》就针对民族院校发展的指导方针做了详尽规定,提出 要以“为了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与实现共同纲领、民族 政策的需要”为其办学主要宗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民族院校的招生、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等都必须要 遵从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民族院校始终肩 负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 重要使命。

(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民族院校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且同一院校的学 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民族,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个性特征等往往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在对其进行思政理论 教育时,如果不能充分结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进行教学,会 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为 例,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大都具有很强的民族自 尊心,教师在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结合这一特征,引导他们把民族自尊升华为爱国主义,同时注意避免产生狭 隘民族主义倾向;
此外,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是能歌善舞 的,他们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 以多开设实践课,并在课堂上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 合作,既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表现欲,又可以增强民族 联系。

二、目前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效果存在问题与成因 (一)学生因素 高校《基础》课基本都在大一开设,大一新生初入大学, 摆脱了以往的压力,面对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一 旦没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盲目从众,甚至是 产生攀比、拜金等错误思想。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 远的边疆地区,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大学可能有很大出入,在 接受《基础》课教育时,最初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加之普通 话不标准,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至于教师并不 能发现他们的问题。

(二)教师因素 担任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年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 严重制约着教学任务的有效展开。老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教 学热情不再,且缺乏创新意识,在讲课时往往只是结合自己 几十年来烂熟于心的旧例子“掉书袋”,这不仅不能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反而会使学生完全丧失兴趣,甚至是一看到老 师就困倦、排斥;
而年轻教师虽然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上课时只 是按照教学任务进行授课,不知如何真正吸引学生兴趣,可 能只有某一堂课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初次上 课的新鲜感消失殆尽后,仍会感觉无聊。在新疆的民族院校 进行《基础》课教学时,还应进行反分裂、反暴力教育和民 族团结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和 国家观。

(三)课堂因素 目前,高校《基础》课的课堂上,学生课堂违纪现象十 分严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睡觉、做其他科 作业等,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并未对此作出严格的管理机制, 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情况也并不重视,只要学生在校并 按时上课就可以,任课教师也没有精力对每一个违纪的同学 进行批评教育,只是针对个别违纪现象严重的同学在最后成 绩评定时,扣除相应分数。学校课堂管理规章的漏洞、辅导 员老师的疏忽、任课教师的放任不管,最终使得《基础》课 课堂纪律越来越差,课堂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四)学校因素 很多民族院校在进行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生评比、奖学 金评定时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以及英语四六级分数,并 未将以《基础》课为代表的思政理论课成绩纳入考核标准, 这严重影响师生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使得本就难以有 效开展的理论课更加无法吸引学生关注,而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民族意识、法律素养的教学任务更加难以实现。

此外,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基础》课等思政理论课大多被 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些时间段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 由于课外实践活动、课外辅导班、各类职业审核考试等一般 都在周末,学生请假现象也非常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授课 效果。

三、提高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路径与策略 (一)加强“爱”的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 生;
学生要尊重老师、热爱学习。作为育人课的《基础》课, 必须要以“爱”的教育为前提开展教学活动。在《基础》课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 关心国家社会,如何正确做人,因此,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爱” 的教育去引导学生,这能够激发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 染。《基础》课的内容本就过于抽象、枯燥,教师要以自己 的爱心换取学生的信任之心,才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根据他们的鲜明 个性特点,用自己一颗火热的爱心去感染他们。比如,新疆 维吾尔族的学生们大多是活泼热情的,但他们的普通话并不 是很好,初次步入大学生活,会不敢表达交流,教师要温暖 他们,让他们摆脱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影响,敢于在课堂上 表现自己,教师要一点点引导他们,真正赢得他们内心深处 的共鸣。(二)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炼。在民族院校,面对少数民 族学生授课时,要结合其民族宗教、民族文化以及学生的汉 语水平等进行专题授课。例如我校以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为主, 与其他学校全部学生面对大一新生开设《基础》课不同,针 对双语班毕业的学生在大一就开设,而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会在大一学习一年汉语后到大二再开设《基础》课,而且 开课时会结合维族的民间故事等讲解,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同时便于学生加深理解。

(三)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基础》课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培养学 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也就是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改 造,教学目标涉及到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其中 关键环节就是学生的情感认同。因此,教师要灵活采用小组 合作、课堂讨论、师生互换、多媒体使用等多种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效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产生 情感认同。

(四)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基础》课程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 帮助学生克服紧张、不善于表现自己等问题,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通过课下学习、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完成小组任务,并自 制PPT,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演讲和展示,让学生将自己 本民族文化发展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相结合进行调研。比如针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可以让 其从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入手,分析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高 尚的道德品质等。

(五)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不仅需要依靠《基础》课等公 共课的教学,更需要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为依托。

民族院校要结合少数民族的民族优势和特色,开展多姿多彩 的校园活动,让各民族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实际活动 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比如针对新疆维吾尔族的学生群体, 要考虑到他们能歌善舞的特点,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 节等加强他们与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尊 重其他民族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风俗习惯、生长 环境、语言文化等均有很大差异,这使得民族院校的《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要想提高《基 础》课等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 人才,就必须要因材施教,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对师 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和改革。

[参考文献][1]陈春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2]于红梅.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 革的几点思考——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 育研究,2015(01). [3]刘湘蓉.民族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4). [4]伍淑花.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应加强民族法制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0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