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什么是边缘人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什么是边缘人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0-08 07:47:15 点击: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5.11.044 On the Causes of "Marginal Man"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EN Dongxi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Abstract "Marginal ma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appears a special group, an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group, especially large.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at textbooks, teacher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arginal ma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For the "marginal man"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number of potentially effective responses.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lassroom "marginal man";
causes;
coping strategies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有 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以沉默的姿态倾听课堂,以近乎“局外 者”的身份观望课堂。在课堂活动中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更难以见到他们活动的身影,他们似乎并不存在,这就形成 了高校思政课的边缘人现象。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课堂“边 缘人”的研究比较多见,但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 对欠缺,本文基于这一研究现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以 此抛砖引玉,推进相关领域的深度研究。

1 高校思政课“边缘人”的形成原因1.1 教材原因 课程性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增加了课堂教与学的难度。

在学界看来,思政课的课程性质主要是理论性、政治性、思 想性和德育性,相比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思政课的课堂教 学具有更高的难度与挑战性。

课程设置衔接不当,忽视高中文理分科。高校思政课课 程设置有如下几点弊端:一是课程设置没有处理好大学与中 学衔接问题,公民道德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是所有个体完成 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应该在高等教育之前普遍实施。但在高 中阶段这些课程则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文理分科的现实情况 表明,理科生对于此类常识的学习是不到位的,理科生在学 习思政课时经常提到:“老师,我是理科生,学习思政课我 一点自信都没有”。二是大学思政课忽视了高中文理分科的 现实,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因此与中学内容存 在较大幅度的重复,例如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必修课,就出现了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讲爱国主义 的重复现象,这不仅没能有效利用资源,也不利于教师的因 材施教,学生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与 热情都有所下降或消减。

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与语言的无趣性。高校思政教材为追求各自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各门必修课程之间内 容上存在着一定的横向交叉与重复,此外,由于思政课课程 的特点,语言理论性较强,不够生动,缺乏趣味性,对学生 没有吸引力。基于此类课程教材的原因,学生在思政课的学 习中没有很好地借助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思政 理论课上自身的学习动力、兴趣、努力程度等都会受到不良 影响。

1.2 教师原因 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本”相矛盾。受 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 “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传统的“填鸭式”、“满灌式”的 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多表现出“照本 宣科”、“生搬硬套”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与学生沟通交流得知, 学生更加青睐于“侃侃而谈”、“生动活泼”的教师教学风 格,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对教师的个人偏见和 对课程的倦怠,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 作,不能有序地参与教学活动与互动。

教师专业素质的滞后性与学生需求的前瞻性相矛盾。高校思政课部分教师因为其自身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 储备不足,其思想更新具有滞后性,一些学生对相关思政课 问题满腹热情,在积极主动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时,不能及 时得到回复或得不到有效回复,其学习积极性受挫,在日后 的思政课学习中,其参与度明显下降,甚至直接缺勤此类课 程。

思政教师的态度、人格魅力、能力都是影响学生的课 堂融入度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态度、人格魅力、教学能力与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在课 堂中的归属感有很大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同样具有确定 的方向,即老师的态度越认真,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越强, 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课堂归属感越强,相反,老师的态度 越差,教学能力越差,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课堂的归属感 越弱。这说明,思政课老师态度的欠佳、人格魅力不够,教 学能力不强是课堂“边缘人”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 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老 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向学生传授的能力都会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将思政课理论分析得 透彻的老师容易使学生成为课堂“边缘人”,这点需要引起 教师们的关注。

1.3 学生自身原因学生认知结构。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中小学 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但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小学 阶段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与不当,使学生对于思政课有某种 先入为主的观念,如“凡思政课均枯燥、深奥、难懂、无用、 空洞、无聊”,这种错误的认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 政课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思政课课堂的学 习。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认识与课堂中“边缘人”形成有较 大的相关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越好,就越不容易形成“边 缘人”,反之,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越不好,就越容易形成 “边缘人”。所以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认识不好是课堂中“边 缘人”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生学习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脱节或断层现 象,认知结构存在严重误区,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与教师的 课堂教学同步同趋,具有与其他“中心地带”的学生截然相 反的课堂表现。

学生性格及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性格孤 僻、内向、胆小的学生在选择座位时多选择靠后或角落处,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和主动向教师提问的频率很低,甚至为零。

此外,兴趣程度也是“边缘人”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对 于思政课不感兴趣或完全无兴趣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实用性 很低,学习枯燥,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努力程度。综合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成就感不 足,导致其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最终在课堂上散 漫、懈怠。教师的提问不能够自主思考,缺乏问题意识等导 致学生沦为思政课课堂中的“边缘人”。

1.4 社会环境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抬头向钱看,低头向钱看,一 切向钱看”;“前途、前途,有利就图”;“理想、理想,有 利就想”等等已成为许多人内心默许的信条。这些市场趋利 性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思维,导致他们将一些务实 求真的理论拒之门外,形成了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 实差距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

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在呕心 沥血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 学生们读史明志,深切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深入认识 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并且身体力行,争当一 名光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要盲目崇拜资本 主义的物质文明;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随时为国 家、为社会献身的无私精神。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走 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让他们有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但是它们的影响是潜在性和滞后性的。所以当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 昂地讲述着这些“高大上”的理论学说的时候,学生却完全 感受不到它们的优越性,觉得它们太空洞,太虚幻,太说教, 感受不到学习它们对自己目前的境遇有何种改善作用。所以 在心理上,学生在“利”与“理”的选择上毫无疑问地更愿 意倒向“利”的怀抱,注重实的东西,觉得专业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

2 促使高校思政课“边缘人”回归课堂的应对策略 2.1 自觉矫正大学生自我边缘化的状态 思政理论课对学生无吸引力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于课 程本身、教师或环境影响等外部原因,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也 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自身对于思政课不科学不全面的认识, 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努力程度的提高。为此,大学生 要做到以下几点来自我应对。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思政课。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很多 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主观臆断性,在没有真正 了解思政课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先入为主地给它冠以“乏味、 单调、说教、无用……”等标签,然后放弃去了解它的机会。

这种封闭的、保守的心态使学生无法开启学习思政课的大门,更无法切身去体悟思政课的真谛,因此,学生应该以开放的 心态认识思政课,杜绝对思政课的个人偏见与成见,以科学 的方法学习思政课,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总结出高效学习思 政课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所在, 将思政课的学习融入生活,爱上课堂学习。

提高努力程度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正确认识思 政课的实用性后,培养了学习兴趣后还要为思政课的课堂学 习付出自身努力。在课堂学习之前,能够做到自主预习,具 有问题意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与思政课相关 的新问题,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课中应对自如,课后继续 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思政课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回答、 讨论问题。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课前学习目标的制定 与课后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并做出适时的调整计划,对学生 的后续课堂学习也很重要。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成就感增 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难度和自身能力适度调整学习计 划,树立新的长短期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在日后的思政课 课堂学习中更有信心和效果。

2.2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备与学科视野的扩大。专 业知识储备与相关学科领域的涉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很大影响。优秀的令学生爱戴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渊博 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科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疑难 问题能应对自如、自圆其说,让学生在感受思政课的无限魅 力中积极与教师互动,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时代化。思政课 教师应改变其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新的学生群体与 时代发展背景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的切 入点,将课堂落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中作为 教学的落脚点。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知识结 构、成长经历等特殊学情,采用因材施教、全方位、多层次、 有重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与扩展课堂学习。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拥有清醒的哲学头脑、炽热的教育 情感、高明的教育思维、艺术的教育智慧。我们往往拥有这 样潜在意识的观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合乎资格的法官, 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智慧和他在科学上的优越地位深信 不疑,即使他只读过一本概论”。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哲学 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使自己摆脱狭隘偏见与打碎精神枷 锁。教育情感是教育中的情感,“作为教育者(教师),我 们的情感既不能顺从了本能原则,也不能满足于顺从成人社 会的道德原则,必须让自己的情感体现教育的一般原则。” 教育思维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素质。“作为教育专业能力,教育思维根本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 维路线;从过程机制角度看,教育思维是再生性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教育思维的产品是教育实践策略和教育理性知识。” 教育智慧是思政课教师成为教育家应具备的素养。“一个有 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有敏锐而准确的感觉、敏捷而深刻的思 维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2.3 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 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教 学相长,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课堂 教学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的、相互信赖、相互提高的师生 关系提升了双方的价值需求,从而加大其对思政课教学的投 入。

思政课教师善于利用学生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 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机智,善于提问、擅长提问,能够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时与知识点结合,增 加学习内容的有趣性与灵活性。此外,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动态变化,从学生中 获取教学资源,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与指导。

学生主动与思政课教师沟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主 动营造一个思想开放、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主动与思 政课教师交流互动,对于课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主动向思政 课教师请教,对于自身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心 理问题及时有效地向思政课教师咨询,为教师教学的课堂课外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3 结语 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现象已成为社 会现实,其造成的后果已经威胁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边缘 人”的形成原因主要归结于思政理论课课程在其运行过程的 各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自 身、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相关的机构的共同努力。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而道远, 望此次研究能够对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边缘人”问题 的解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学琦,樊宏法,江士方,朱忠孝.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材衔接与整合研究——基于中学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 容的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 2012(2). [2] 胡建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的 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8(25). [3] 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研究[D].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修订版)[M]. 李原,译.吉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