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沃尔普行为治疗与系统脱敏技术的创新者】行为脱敏

【沃尔普行为治疗与系统脱敏技术的创新者】行为脱敏

来源:通知 时间:2019-10-06 08:03:36 点击:

沃尔普行为治疗与系统脱敏技术的创新者

沃尔普行为治疗与系统脱敏技术的创新者 约瑟夫.沃尔普(Joseph Wolpe,1915~1997)是美国 著名的行为治疗心理学家。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南非约翰 内斯堡。

沃尔普从小立志成为化学家,后来听从父母安排,进入 南非维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学医,并获得医学学士和化学学士 学位。二战爆发后,他作为医疗人员服役,从事“战争神经 症”(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士兵的治疗工作。由 于缺少成功的治疗案例,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分析疗 法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心理治疗探索的道路。二战后, 沃尔普回到母校工作。1946年,开始对猫进行神经症实验研 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并发展 了系统脱敏技术。1948年,沃尔普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在家 乡一所大学的精神医学系兼职授课。从1950年开始,他就以 其追求科学的激情和创造力天赋,积极投入到行为治疗的研 究中。1956年,沃尔普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中心工作 了一年,并获得基金会的奖学金。1960年,沃尔普与家人移 民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五年。1966年,他接受了费 城坦普尔医学院的聘请,成为一名精神病学教授,在那里一 直工作到1988年退休,其间制定了评估主观不适或疼痛程度 的心理困扰量表——“主观干扰程度量表”(SubjectiveUnit of Disturbance Scale,SUDS)。SUDS量表建立在个 体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是评价治疗进展的专业性量表。沃尔 普退休后全家搬到了加州,成为佩珀代因大学的特聘教授并 任教九年。1997年12月4日,沃尔普因肺癌在美国加州洛杉 矶与世长辞,享年82岁。

沃尔普是一位多产作家,发表了上百篇影响力深远的论 文和著作。代表作有:《行为治疗实践》(1958)(The Practice of Behavior Theapy)、《交互抑制心理疗法》 (1990)(Psychotherapy by Reciprocal Inhibition)和 《没有恐惧的生活》(1981)(Life Without Fear)等。

一、行为治疗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起,行为治疗以其独特的治疗体系与卓 有成效的治疗方法,逐渐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占据了优势,被 誉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二势力。为此,沃尔普做出了巨大贡 献。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行为治疗以行为主义理论为 基础,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 夫(Ivan 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在实验中,当他 将食物(无条件刺激)放在饥饿的狗面前时,狗会自动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射)。然后,巴甫洛夫在每次给狗喂食之前 先让狗听铃声,这样铃声和喂食经多次结合后,铃声再一出 现的时候,狗就会分泌唾液。这时,铃声已成为进食(无条 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即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 关刺激)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 件刺激,引起了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的 过程。

华生和琼斯的人类行为实验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深受巴甫 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影响,开始将该理论应用于对人类 行为的实验研究之中,即“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 实验。艾伯特是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他原来不害怕小白鼠 且曾与小白鼠玩耍过。但在实验中,每当给艾伯特看小白鼠 时,实验者就猛敲铜锣把他吓哭。经过连续多次的配对呈现 白鼠和铜锣声后,艾伯特一看见小白鼠便开始哭叫并迅速躲 避,形成了恐惧性的条件反射。不仅如此,他习得的这种恐 惧反应甚至会泛化到小白兔、白围巾、棉花等其他物体上。

实验表明,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某些行为,当这些行为 阻碍了人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存的时候,就成为心理障碍 或不适应的行为。四年后,另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琼斯(Mary Cover Jones)用行为心理学的方法成功治愈了一个叫彼得的男孩。

彼得特别害怕兔子、白鼠等,甚至对皮毛和棉绒也非常害怕。

实验者首先创设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彼得和其他孩子一起 玩,并给他食物。当他玩得正高兴时,就把一只兔子呈现在 他们面前。最初,彼得很害怕。但是随着这一过程的反复进 行,他的恐惧开始减弱。慢慢地,他能够容忍兔子跟自己越 来越靠近。最后,经过这一训练过程,他可以将兔子抱在怀 里抚摸,原有的恐惧反应彻底消除。这就是传统的行为疗法, 琼斯以条件反射原理为依据对恐惧症进行了治疗,其中已经 蕴含了“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思想。

沃尔普的发展性研究 沃尔普使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将猫关进实 验笼里,在响铃声后给予电击,使猫患上了恐惧与焦虑症。

如何治疗呢?沃尔普认为,焦虑症状抑制了进食,那么在不 同的情境中,食物或许可以抑制焦虑反应。他将猫放在与实 验室布置完全不同的房间里,环境的改变缓解了猫的焦虑, 猫经过犹豫开始毫无顾忌的进食。接着,沃尔普把进食的地 方移到一间与实验室相似的房间里。猫开始焦虑不安后继续 进食。他又把进食的地方升级为那间实验室,但是远离实验 笼。猫重返受伤害之地焦虑不安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又经过一番努力,猫再次完成了进食。最后,把进食位置越来越 移近实验笼乃至移到笼里,猫仍然完成了进食。但是,如果 此时铃声大作,猫又会惊恐万状拒绝进食。沃尔普认为,更 换环境只能引起焦虑反应的视觉刺激(实验室及实验笼)逐 渐失去作用,而对于能引起猫焦虑反应的听觉刺激(铃声) 却无济于事。于是,沃尔普又采用同样的方法,让铃声由远 及近,由弱变强,使猫逐步适应,消除了猫对铃声的焦虑反 应。这就是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沃尔普认为,动物神 经性症状的产生和治疗都是习得的。因此,他认为治疗人类 神经症的方法也可由此发展而来,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 (reciprocal inhibition)以减少神经症行为,并从该范 式出发,发展了系统脱敏技术(desensitization)。他认 为,通过教给病人在压力情境中放松的方法,及让他们面对 恐惧,可以有效治疗焦虑或恐惧症状。实践证明,沃尔普的 治疗方法是成功的,并一直在现代心理治疗中使用。

二、行为治疗的特点和优势 行为治疗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条与精神分析疗 法完全不同的道路。精神分析理论是先有临床治疗效果,然 后再建立理论假说;
行为疗法则是先在心理学实证研究基础 上,建立起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继而使用 该理论去寻找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法。其治 疗过程明快简洁,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行为疗法不仅 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也用于治疗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偏头 疼、哮喘病等;
不仅广泛用于矫正儿童或成人的各种不良行 为问题,如吸烟、吸毒、酗酒及各种反社会行为,而且也广 泛用于矫治各种性功能障碍和性行为偏离。

尽管如此,行为治疗还是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质疑与 批评。很多研究者认为,行为疗法虽然来自于实证研究,但 大多数实验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实验中,动物形成的不适 应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过程,而人与动物 的最大不同,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过程,如认 知、情感、意志、动机等因素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起到了重要 作用。因此,行为治疗忽视了人的意识或内在心理过程的作 用,只是关注患者外在的行为表现,束缚了行为治疗的进一 步发展。

行为疗法认为,人的非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需要应用 基本的学习技术,通过替代反应去矫正人类的非适应性行为。

治疗中鼓励来访者积极行动,一步步地实现具体的改变。行 为疗法更关注的是如何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不是找出引起症 状的原因。如,在治疗强迫症过程中,行为治疗师会试图减 轻患者的强迫行为,而不是去分析患者获得强迫症的原因;

认知治疗师则会认为导致人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不合理 的信念和认知偏差,从而聚焦在改变患者的非理性的认知, 建立理性的人生观;
人本主义治疗师则会寻找症状背后的内 心症结,引导来访者接纳自我,发挥其内部的潜在资源,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可见,不同的心理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各有 侧重。在心理治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学派之间一直争论不 休。然而,人们可以确定的是:行为治疗师为治愈患者心理 障碍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道路。

三、行为治疗中的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思想 交互行为就是彼此之间竞争的行为。如果某情境刺激引 发了一定的反应,而新刺激的进入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那么旧的反应可能被削弱。随着个体对新刺激反应的行为增 加,发生了新的学习,旧的行为会逐渐消退。沃尔普发展了 交互抑制的学习理论。他指出,如果能使一种与惧怕或焦虑 情绪不能共存的反应,在产生恐惧或焦虑的刺激面前出现, 那么,这种刺激就能抑制这种惧怕或焦虑的反应。沃尔普认 为,表现为神经症的那些不适当行为是个体学习的结果,要 治愈也必须经历学习的过程。在临床治疗上,焦虑与放松、 快乐与悲伤等两者是不可能同时共存、只会相互抑制的成对 的心理状态。因此,只需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放松技术的训 练,让其对某种刺激的过敏性反应逐渐递减直至消除,从而 抑制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一临床技术就是系统脱敏技术,已 成为大多数行为疗法的实践基础。

系统脱敏技术分为三步。第一步就是教会来访者掌握放 松技巧。沃尔普改进了雅各布森(Jacobson)的放松技术, 将放松的时间调整到更短。第二步是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异常 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帮助来访者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来访者 开始从最低等级的焦虑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刺激情境,同 时做放松练习。治疗师要不断根据来访者的反应调整刺激的 强弱。这样循序渐进,有系统地把那些习得的、强弱不同的 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 焦虑反应(即人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

系统脱敏技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性神经 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疗效显著。

不仅如此,系统脱敏技术治疗时间周期短,只需要为期数周 的时间,就可以帮助很多经过年复一年的集中精神分析疗法、 却最终无法解决其行为症状的患者走出困扰。然而,系统脱 敏法在心理治疗中也有其自身缺陷。一方面,系统脱敏法主 要应用于人际关系紧张、恐怖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治疗, 而不适用于人格问题的矫治;
另一方面,在进行系统脱敏治 疗的过程中,来访者不能正确确定焦虑的等级、不能进入想 象焦虑的情境或者不能进入放松状态,都会影响系统脱敏的 实践效果。

当然,人们不可能要求系统脱敏法囊括对所有心理问题 的治疗有效,其操作过程中的局限性也需要治疗师和来访者 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和调整。总体而言,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 是成功的,其产生及应用完成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 论到行为治疗的临床技术的飞跃,把人类行为治疗的历史推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四、小结与展望 沃尔普的行为疗法思想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行为 治疗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研究动物神经性症状的基 础上,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并发展了具有创新意义的 “系统脱敏技术”,为心理治疗领域找到了一项建立在人类 行为基本规律上的治疗方法,为治疗人类的心理疾患做出了 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将对动物进行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转化 为治疗人类神经症的临床实践技术,完善了治疗人类焦虑的 原始而有效的方法。许多精神科医生开始将系统脱敏疗法应 用于临床以治疗恐怖性神经症,从而使行为治疗实践的力量 不断壮大起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行为治疗在整个心理治 疗领域中,已经超过了精神分析治疗而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成为整个心理治疗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沃尔普功不可没。

行为治疗尽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开放性确是不容 置疑的。行为治疗在建立之初就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它 不像精神分析疗法,在理论上师承弗洛伊德,而是很多研究 者依据各自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各自的学说,这些学说共同 组成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如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 斯金纳等。在治疗心理疾患的临床实践中,行为治疗也取得 了迅速发展,它以短期治疗的优势、开放性的姿态,汲取了 其他学派的精华,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行为治疗在认知心理学的强大思潮和社会学习理 论的冲击下,从理论指导到具体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行为治疗家已经放弃了极端的行为主义理论及单一的、片面的强化 观点,而是重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的作用, 如人的认知、情绪、动机和意志等因素。同时,认知疗法也 意识到,认知与行为关系密切,认知的变化可导致行为的转 变,行为的转变又可引起认知的更新,二者在治疗中的结合 越来越紧密,逐渐整合为认知行为治疗。

第二,行为治疗的另一趋势是行为治疗家对人格障碍的 关注。早期的行为治疗只关注患者的症状或问题行为,对其 人格结构并不感兴趣,也无意处理其人格障碍问题。现在, 行为治疗认识到,人格健全是关系到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行为科学系教授玛莎. 莱恩汉博士(Marsha M Linehan)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基 础上创立了辩证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对行为科学理论、 辩证哲学以及禅宗实践理论进行了整合,在实际治疗中汲取 不同心理治疗学派之精华,如心理动力学、以来访者为中心 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调整情绪,建立 有效的人际关系,以及顺其自然,学会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 的痛苦,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问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 一。

可以说,正是由于沃尔普等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 的努力,推动了心理治疗的发展,以致心理治疗能在今天形 成如此生机勃勃、流派纷呈的局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