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师资培养_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师资培养_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11-08 07:59:30 点击: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初等教育是指以培养小学和幼儿教育师资的教育类专业。从教师教育 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师资培养是指在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 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我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堂师范馆和通州师范学校创立至今,有着 百年历史的三级师范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将逐渐退出师范教育的历史舞台,已经进 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并逐 渐形成以一级师范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师范教育体系。

经过几年的教育变革,三级师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多数转向中学,少数希望向 二级师范过渡,但现在前途未卜。

三级师范取消后,初等教育师资的培养有三条途径:由三级过渡到二 级的师范培养,由二级和一级师范培养和其它非师范院校培养。本文主要讨论前 二种,这两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即按照一级师范培养。便出现了一些不适应适 应需要问题,如就业率低,学生能力差,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虽高,而教育质量确 差等。如何避免这些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曾经思考过很久。根据教师教育的发 展趋势,与同行一起来重新反思什么是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在初等教 师教育中如何传承与发展,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策略等问题。

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什么是三级师范,二级师范和一级师范 三级师范是指以培养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的普通中等 师范学校。三级师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师资,招收应届优秀 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或4年。1995年,全国共有普通中等师范学校897所(1997年 达1353所),在校学生85万人。三级师范曾是培养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师资的主 力军,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做出了贡献。三级师范现在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被二级(或 一级)师范所取代,便产生了新的初等教育专业。

二级师范是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以初中为主) 师资,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或2年。本文的二级师范是指以培养初等教 育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包括三级师范升格为二级师范(或三级师范 试点办大专)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初等教育专业。一级师范是指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以 高中为主)师资,它的实施机构是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 的师范类学院(或系或班),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4年。本文的一级师范 是指在高等本科院校中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的院、系。

(二)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二级向一级师范过渡是初等教育专 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世界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首先,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这是世界师范教育的总体趋势,也是 我国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趋势。通过提高学历层次的形式,来提高师资水平, 达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其次,初等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初等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初等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其三,人的内在发展需 要是初等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的提升,教育改 革的深化,教育内部的竞争加剧,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学习者 的内在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初等教育师资,必须明确“须兼善天下,为教育 而学问”。怎样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就要知晓未来对教师的要求,即要 在教育理论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
要树立培养个性观念;
要树立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观念;
要树立国际化教育观念;
要树立网络教育观念;
要不断提高师 德修养,这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初等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后,由二级师范和一级师范承担起培养初等 教育师资的责任。经过几年的试点,当前初等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 题,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较为突出。

首先,按三级师范的培养模式在二级、一级师范(或三级师范试点办 大专)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变化问题和教材的 变化问题两个方面。学生的变化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必须要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他们的现状表现为,一是学生的起点高,但综合素质差。现在培养小学教育师资 主要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从学历看比以前的初中起点学生是提高了,但由于目 前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文化后,报考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刚好上线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这是无法与以前的初中起点的精英相比的。二是学生 的年龄较大。他们在艺术类学科学习中,深感基础欠缺,怕羞。三是思想保守。

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学历高,去教小学不合算,即使去也应该是好的地方或好的 学校,特别是到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不愿意。

其次,按二级(或一级)师范的模式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问题。

二级(或一级)师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师资,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在用同样的模式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是否可行?实践证明是否定的。我们认为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视知识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的矛盾问题。二级和一级师范 重视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强调知识的深度,而三级师范则是注重知识的广度, 这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关,即中学强调专业性,小学则需要全面性(或全能型) 的教师。目前,按二级(或一级)师范的培养模式(包括三级师范的大专)来培养初 等教育师资显然是有问题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二级师范培养初等教育师 资的主要问题。二是重视知识系统性与能力系统性的矛问题。二级(或一级)师范 的课程设置注重构建学习者知识的系统性,这是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特征;

三级师范则更加强调的是能力的系统性,尤其是基本技能和教育实践。

其三,初等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的政策问题。师范教育的发展模式经历 了:日本模式——美国模式——苏联模式。其中,苏联模式的定向型双轨制师范 教育体系影响深远,即由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定向培养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 双轨并行、互不相通。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封闭的定向型培养模式的政策 问题和错位的双轨制政策问题。前者是从体制方面保证了师资培养能按一定规格 和计划进行,但政策性的保护既造成了封闭,又产生了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后 者是双轨制政策,即职前教育打基础,教育学院传授教学经验和教训技能。而实 际的情况是,各级教师的职后培训机构基本上都缺乏必要的学科建设,既无学位 授权点,也缺乏较为完备的学术门类和学术梯队,教育和教学水准与正规职前教 育机构有很大差别,根本无法承担自己的职责。只有提高继续教育水平,才能真 正满足和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因此,中国师范教育政策应当有重大调整。

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及其传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三级师范的经验 三级师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适合中国 当时发展的需要,是成功的。在一个世纪的办学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初 等教育师资的培养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是服务目标明确,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增强适应性,培养了终身教育的内动力,适应并促进了学生身 心和谐发展。

首先,服务目标明确。服务目标明确是指坚持“三个面向”服务的目标 明确。“三个面向”服务是指招生面向农村,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就业,面向初等 教育。在面向农村招生方面,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基层),对农村有着浓厚的情 感,不仅适应农村的环境,还有为改变基层基础教育的理想,这种理想在三级师 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就业方面,三级师范的毕业生统一 分配到农村就业,他们能下的去,去了能扎下根,这与他们的理想相符合,也与 他们的生长环境相一致。在面向初等教育方面,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及培养目标, 学历,人生经历,人生理想都是与初等教育相关,所以,在从事初等教育工作中 兢兢业业,深受学校领导和家长的欢迎。

其次,突出综合性。毕业生综合素质好,主要体现在生源好、重视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一是学生生源好。1999年以前的 三级师范主要面向基层招收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是志愿从事初 等教育,并且是经过严格选拔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目的明确,即将 来就是当基础教育的教师;
学习的主动性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性;
二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级师范是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即使受教育 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达成其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尤其是基层小 学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师资,如果专业太狭窄不适应当前小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 的需要,也不适合当前仍存在的包班(或复式班)教学的需要。三是重视学生的 基本技能训练。无论是中师范,还是幼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艺 体,试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过硬的能力结构体系,并在教育实习 中得到了应证,受到基础教育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其三,强调实践性。强调实践性的结果表现在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 教学能力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合理和师范性突出方面。一是注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方面,运用国际教育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在知识方面,以学会学习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技能方面要求严格。二是, 课程设置合理。在课程的设置上(以中师为例),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 践、课外活动等4部分组成。三是师范性突出。从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与 衔接方面都较为完善,适应初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实践包括参观小学、教育 调查、教育见习和实习等;
课外活动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社 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艺体等方面的教育比例大,且很重视。从而构建与初等教育相关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是师范教育的特色,也是三级师范师资的根本, 在这个体系的构建中又突出了运用性,因此,他们有过硬的教育适应能力。

其四,增强适应性。适应性是指适应小学或幼儿教育和民众生活的能 力强。生活的期望值与民众一致、受到欢迎。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 近年的西部“支教”不很成功,却进一步说明这一经验的重要性。一是生源来自农 村,习惯农村的生活环境。由于招收的学生来自基层、来自农村,他们从小就生 活在这样的环境,也就适应这种环境,这是基础。二是学习、工作目的与理想一 致,即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服务。在升学考试时就明确了毕业后回到基层,为基础 教育服务的目的。自己也知道要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由 于学生的理想还没有定型,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了为振兴基础教育的理想。三 是学生能下去,去了能留下,留下能安心工作。

最后,适应并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学生处于生理显著变 化的青春期,学生的人生理想正在形成,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都有利于促 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将社会的要求、初等教育 师资素养的要求与自己的需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当一名小学教师的理想。这里 的社会需要是指培养目标;
教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综合性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 实践性的强调体现在校内外。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三级师范的经验是否要在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中得到传承 三级师范的这些经验是否要在初等教育专业中得到传承这一问题在 学术界有两种相对立的意见,即须要传承和不须要传承。须要传承的观点认为三 级师范在大半个世纪中,尤其为新中国培养了数以千万的优秀的初等教育师资,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探索初等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经验是 成功的、宝贵的,不可否认,也反映了初等教育师资培养规律,虽然它完成了历 史使命,但其经验应该在师范大学培养初等教育师资中得到传承!不须要传承的 观点认为三级师范与二级、一级师范都是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既然现在是大学 就应该按大学的培养模式进行,既然三级师范已今推倒,就应该从新开始,没有 必要传承什么!这两种观点从理论上看都有各自的道理,在近几年的师资培养中 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存在着如前所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三级师范成功的经验 应该在二级和一级师范初等教育师资培养中得到传承,这些经验应当为初等教育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继续发挥作用。

(三)三级师范的经验是否要在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中得到发展既然三级师范的经验要在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中传承,那么应该 怎样传承?这就是三级师范的经验是否要在师范大学中得到发展的问题。我们认 为照抄照搬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在师范大学里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教育内 容和社会的要求都发生了产业化,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那么就按师范大学的理 念来培养!这也行不通,因为师范大学所研究和培养的是中等教育师资,对于小 学、幼儿教师的培养他们既没有准备,更没有经验,培养出来的师资不能适应初 等教育的要求,这也被实践所证实。怎样才行呢?只有将三级师范的经验与师范 大学优势进行整合,形成师范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培养出具有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的新型教师,才能适应现代初等教 育发展的需要。实践性是培养应用人才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校内的基本技能训 练和校外的教育见习、实习。由于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出现 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尤其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实习国外在加强,我们在放松,希望 能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初等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与师范大学的优势相整合 当前,初等教育师资的培养如果按照三级师范的模式或师范大学的模 式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几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事实。如果按照三级师范 培养,学生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然教育过程也要发生变化,就会 犯经验主义错误。如果按照师范大学的模式培养,则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因为, 师范大学在培养中等教育师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初等教育确没有研究, 这是事实。所以,只有将三级师范的经验与师范大学的学术性进行整合,即将综 合性(知识的广度),实践性(实践能力)与学术性(知识的深度与初等教育的 前沿探索)统一于初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中,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 人才,才能适应学生发展所需要教育内容。因此,总结三级师范的经验就显得十 分重要,也是老专家们很关心、重视的原因就在于此。

(二)突出师范性 关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的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出现了师范 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看齐的现象,这对师范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什么是师范性? 所谓师范性,是指培养教师所不可缺少的特殊性课程与要求,具体指教师职业道 德、教育学相关课程和一些基本的教育技能、技巧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然而,所谓的学术性,则是对在教师培养中,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与研究水平,在程度上 的差异强调,以及对这种差异可能带来的教育质量不高与教师职业适应能力较低 的担忧。这里不讨论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问题,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中, 不仅要坚持师范性,而且要突出师范性,这是现代小学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要 求,即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决定的,同时,师范性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教 育类型的标志,如果这都不重视,那么,师范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我 们赞成师范大学在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方面是“大学+师范”观点。

(三)加强学术性与创新性 教育思想家洪堡认为大学具有双重职能,一是科学探索,一是个性与 道德修养。科学探索就是指学术性,学术就意味着专业性、前沿性,是知识再生 产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因此,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其目的在 于通过创新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一般认为创新就是创造发明,这是狭隘的理解。加 强学术性与创新性,与我们所强调的师范性的不矛盾的。近年来,我国的师范大 学有为了突出学术性,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而削弱师范性的发展趋势,这是极为 错误的。师范教育的特色就是师范性,如果特色没有了,那才是真正的没有专业 性。在初等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这一不良倾向。学术性与创新性在大学 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培养,主要是在主体参与的教学中和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 中来实现。

初等教育专业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须要三级师范成功经验的传承与 发展,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的结合是专业成熟的标志。而“课程统整是实现 ‘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初等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师范教育的研究对象,须亟待 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必要了解初等教育培养师资的历史和经验,因此, 我们对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坚持“三个面向”服务的培养目标明确,突 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适应性强,培养了终身教育的内动力,适应并促进了学 生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认为这些宝贵的经验应该在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专业中得 到传承与发展。当前初等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是将三级师范的成功经验与师范大 学的优势进行整合,并突出师范性,加强学术性与创新性。

来源: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年4期作者:唐之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