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禅宗思想和佛教音乐的艺术结合】 禅宗思想的是

【禅宗思想和佛教音乐的艺术结合】 禅宗思想的是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22 07:52:00 点击:

禅宗思想和佛教音乐的艺术结合

禅宗思想和佛教音乐的艺术结合 一、禅宗思想的核心和本质 1.禅宗的思想核心 有的情感本源,如欢乐、悲伤、苦难禅宗的思想核心,可归结为两个 字一一人心。所、迷茫等,都是心来自于人的内。这颗最本质的内心,就是真性、 佛性之所在。在唐代,素有“含生同一真性”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的内心,即真 性情是生来就有的,之所以要修禅,就是为了逐渐地发现自己的真性情之所在, 使自己的内心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一旦有了顿悟,或者是 开窍,也就成就了佛果。历朝各代很多得道的禅师,都十分提倡和注重内心的修 行。一方面,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或者是自己的各种思想,包含了很多是非善 恶、喜怒哀乐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禅宗所倡导的“无心无欲”“念佛净心”。修行 者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逐渐淡化自己的各种欲望,最终回归到最为原始的内 心状态,当修行者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本质认识的时候,也就成了佛。由此可见, 禅宗的思想本质,都是围绕着心性来展开的。这种对于原始内心本性的追求,不 但是禅宗的基础,也是禅宗修行的中级目标之所在,更是禅宗的思想核心。

2.禅宗的思想本质 既然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本质内心的回归,那么由此可见,其本质则 是对于心性的追求。这种本质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中 国传统的道教思想,给禅宗的影响最大。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即无论是生活,还 是做事情,只要遵循其规律即可,多一分为过,少一分为不及,而自然的状态才 是最佳的状态。禅宗充分地吸收了道教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同时结合心性的 思想核心,主张用自然、原始来阐释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自然的心性是与生倶来 的,既不是神灵的赐予,也不是后来通过人为的因素可以获得的,而且这种心性 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消失,一旦获得了顿悟,收获了佛果,其表 现是一种清净、无为、圆满的状态,不依附于任何状态而存在。世尊拈花、迦叶 微笑,这是禅宗著名的一段公案,也说明了禅宗的起源。意思是说佛祖在讲佛法 的时候,突然折下了一枝花,其它的弟子都十分诧异和不解,只有迦叶微笑着看 着佛祖。在别的弟子看来,佛祖将花折断,是剥夺了花的生命,是一件残忍事情, 其实在佛祖看来,花是有生命周期的,即使是花朵凋谢的时候,它的美依然会留 在人们的心中。既然是一种永恒的美,也就无所谓生长和折断了。而众多的弟子 中,只有迦叶领会到了其中的要意,所以他获得了顿悟,实现了禅宗所倡导的生命的超越和精神的自由。

二、佛教音乐的品质、思想和风格 佛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佛教音乐是指在法事、法会等宗教礼典活 动中使用的音乐。佛教音乐与宗教信仰、固有的文化密切相连,在中国传统音乐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宗教音乐在其和宗 教活动的密切相联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1.具有宗教仪式性的音乐品质 佛教音乐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各种法事均在仪式活动 中得到了实施和体现,其本身有着复杂而严格的仪范。配合着宗教仪式而唱奏的 音乐,也有明确的规定。如在五台山佛教音乐中,早、晚功课是僧人们每日必行 的法事仪式。其中,经文唱诵形式体现出仪式性质和一些法事程序。早课所讽经 文总曰“朝时课诵”。据道光十四年《掸门曰诵》中所记录的经文以及唱诵顺序为 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祝愿偈、发愿回向文、念佛赞、三自皈;节曰 中,还要在“十小咒”后加念“普庵咒”。晚课所讽经文总曰“暮时课诵”,其全部经 文和唱诵顺序为弥陀经、仟悔经、蒙山文、回向文、古净土文、念(唱)赞、三自 皈。此外,在佛教各种纪念法事和普济法事中,也有特定的赞偈。

2.具有宗教教义性的音乐思想。

宣导教义是宗教音乐的主要目的。佛教历来重视用音乐来开导众心。

因此,佛乐必然要“赞佛功德”“宣唱法理,开导众心”,弘扬佛法。同时,也将儒 家音乐美学中讲宄的“中正”“平和”“淡雅”“肃庄”体现在佛教音乐思想之中。故唱 导师以‘‘广明三事因果、却辨一斋大意”为其首要任务,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旋律 平稳而多级进的唱诵形式。道教音乐虽然背离了道家对世俗音乐那种超然的音乐 观,但也与道家思想中高深、玄妙的哲理,尤其是老庄音乐美学有着深奥的联系, 更深得儒家礼乐观的影响。道教既崇敬神仙,又注重自我修持,认为音乐具有通 神和警人的作用。因此,道教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性格特征。既 追求那种清静超然、空里步虚之境界,又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世俗大众化意识。

3.具有宗教神秘性的音乐风格 宗教圣殿的神秘气氛,使宗教音乐带有强烈的幻化似的宗教色彩。宗 教音乐最初会给人以平淡无奇之感,但当人们置身于寺院道观的早晚课诵之中时,静心地聆听和品味其中的奥秘,常产生某种异样的、飘渺虚无的幻觉和感受。伴 随着法鼓铃择之琳琅展响,钟磐铿销,诵韵悠扬,宗教音乐犹如天外奇声,蕴藏 着玄妙的“悟对通神”“寂然凝虑”的哲理。宗教音乐中,也有对民间音乐的吸收和 运用,但这种世俗音乐己被浓浓的宗教色彩所同化,处于“离则覆合,合则覆离” 的混沌状态。

三、禅宗思想与中国佛教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汉传佛教音乐从表演性质上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在众多法事活动 中,声乐类即唱诵音乐占有主要地位。其形式多样,曲目繁多,主要有赞呗、偈、 咒、文等形式和其他歌曲;其音乐舒缓典雅、庄严神圣,有独唱、齐唱等演唱形 式,以用来歌颂佛及菩萨,这是佛教音乐的精华部分。如“八大赞”“四大祝延”。

器乐部分与我国传统器乐曲牌有密切关系,所用乐器主要有笙、管、笛、钟、鼓、 磬、木鱼、锣、琵琶、三弦等。法事活动常以钟、鼓、磐、木鱼等敲击乐器为主, 配以铃、铛子等。其他佛教器乐曲常为世 俗性的,多以管乐器和击乐器为主。例如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寺在 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规模宏 大,音画一体,88架古筝的激情演奏、近600人的禅武演绎、少林僧侣的现场唱 诵、春夏秋冬的景观变化、直指心性的佛乐禅音,合成了中岳嵩山辉煌的交响。

由《水乐禅境》《木乐禅定》《风乐禅武》《光乐•禅悟》《石乐•禅颂》五个乐 章组成。水乐,溪山坐禅,踏水行歌;木乐,少林木鱼功,风幡心动;风乐,寺院 铃声,山岳风涛;光乐,塔林四季,轮回鼓声;石乐,松山石歌,圆满禅颂。

1.禅宗少林实现了对佛教音乐的应用和扩展 之所以称之为佛教音乐,就是因为这些音乐都是在一些佛教法事中被 使用的,但是《禅宗少林》则用一些全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出了佛教音乐的巨 大魅力。整个大典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向大自然寻找声音的理念,寻找了15种具有 不同材质属性的石头,和少林寺传统的乐器相结合,作为整个大典的主要声源。

同时还建造了人工瀑布和溪流,以模拟中流击水和潺潺流淌的声效。《风乐》中, 主要讲述的是少林寺建立的传奇故事,一面是达摩祖师的面壁,一面是800个少 林武僧采用蒙古族呼麦唱法模拟出来的风声;《水乐》中,主要是对禅意的描写, 一边是浣女吟唱着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边是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慢慢流淌的 小溪最后汇集到了崖边,飞流直下,形成了壮观的瀑布;《光乐》中,表现的是 禅宗对于生命万物的礼赞,采用了传统的佛教音乐,和佛光塔影交相辉映,让我们领略和参悟人生;《石乐》表现的则是对于嵩山的赞颂,以嵩山古石制作成的 石罄作为主奏乐器,奏出了“嵩山修禅,顽石开言”的大境界。纵观整个大典的音 乐使用,既有对传统佛教音乐的运用,也有根据现实需要进行的创新,特别是大 典的音乐总监谭盾,还特意创作了很多新的音乐,实现了对于佛教音乐的扩展和 丰富。

2.《禅宗少林》实现了对禅意的全新视觉创造 禅意所倡导的修心,对于客观环境是有着很高要求的。一说到禅意、 修禅,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深山古刹和山水之间,而不会联想到喧闹熙攘的集市。

意思就是说,要想更好地表现出这个禅意,就需要为表演者和欣赏者设置一个切 题的环境,《禅宗少林》在这方面无疑是下了大工夫。首先,《禅宗大典》是实 景演出,演出的主场地位于少室山最著名的连天峰之下,左右为峰,中间为谷, 一面是壁立千仞,一面是林密泉幽然。这种形式实现了演出的“原生态”性,以天 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构成了一个开敞式、全景式的舞台空间。此山此水就是禅 宗的发样地,观众们坐在蒲团上观看演出,各种“禅”的意味扑面而来,真正实现 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其次,在舞台布景上,创作者巧妙地利用实景的优 势,尽可能地让每一件布景都和主题氛围相契合。创作方设计了一个直径达25 米的矩形月亮,让其缓缓地从峡谷中升起。人造了五条水溪,让其在山林中流淌;
还有升降的塔林、运动的光佛等。因天气之万千变化,借四季之景色各异,每一 件事物都散发着浓浓的禅意,不但给欣赏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也对禅意的 表达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创造。

2.《禅宗少林》实现了禅意和佛教音乐的完美融合《禅宗少林》无疑 是禅意和佛教音乐完美融合的典范作品,更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第一部作品。

具体来说,这种完美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禅意视觉印象和佛教音乐听觉印 象的完美结合。音乐创作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听众提供某种能够使情感具体 化的视觉意象。前文中提到,《禅宗少林》在音乐创作和舞台布景上都下了很大 的功夫,那么两者的结合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观众们坐在佛教中所特有的蒲团上, 脸庞吹过来自深山中的微风,欣赏着舞台上浣女的踏水成歌、僧人们淡定专注的 日常劳作、牧羊女和羊群之间的欢快愉悦。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看到的这些意象, 都有与之相配合背景音乐,也就是《少林禅宗》中的佛教音乐。这种视听结合的 效果给了尘世中人们一种独特的、全新的精神体会,让人们不自觉就会有一种返 璞归真、无欲无求的感受,而这不正是禅宗的要义之所在吗 其次,在这种试听结合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观演合一”,即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位一体,让观众分不清自己宄竟是观众,还是台上所营造出来的大 环境中的一份子。在音乐和景物帮助下,欣赏者会不自觉产生一种超然无我的情 愫,为中外观者提供了一把解读禅宗文化奥秘的钥匙,同时为众多虔诚的朝圣者 提供了一方觉悟人生、荡涤心灵的静土。

综上所述,从对禅宗的思想核心、本质及其特点和宗教音乐的品质、 思想和风格的分析来看,两者无疑是存有一定共性的,这就为两者的结合奠定了 一个坚实的基础。少林的禅宗音乐大典,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为我们的理论研 宄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支持。禅宗和宗教音乐博大精深,当前的研宄还远远不够, 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宄,能够起到拋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课题的重 视和研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