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人与动物异质性的生态伦理学意蕴 什么是异质性

人与动物异质性的生态伦理学意蕴 什么是异质性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19 10:02:38 点击:

人与动物异质性的生态伦理学意蕴

人与动物异质性的生态伦理学意蕴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以“劳动”为线索,从自然、社会和历史三个 维度对人与动物异质性进行了辩证的解读。从自然维度看,作为劳动外化的人的 器官划清了人与动物的界限,迈出了由动物向人转变的第一步。从社会维度看,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劳动的社会性使人离狭隘的动物愈来愈远。从 历史维度看,人越有对象性地替动物创造动物的历史,人就越有意识地自己创造 自己的历史。厘清人与动物的异质性,抽象出其中的生态伦理学意蕴,对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动物的异质性缘起劳动。首先,从自然维度上看,劳动使人与猿 及其他物种生成了生理异质性。手、脚及其他器官成为劳动的产物,是人的第一 个解放条件。历经万年,手和脚的分工导致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劳动随着 人和猿的分化也就开始了。语言和劳动一起推动猿脑向人脑过渡,于是人和猿之 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形成了。人类意识或理性的独立是人的第二个解放手段。

依据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与其他部分 的某些形态是不可孤立的,感觉器官随着人脑的发育也进一步发育起来了。“鹰 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敏锐得多的 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式各样东西的这种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 一。”1脑及其相应的感觉器官的发展使人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大为提升,这反 过来又对劳动和语言提供新的推动力。

其次,从社会维度看,劳动使人与猿及其他物种生成了社会关系异质 性。“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 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象一般生产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 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 会是人的社会。人是具有“社会人的性质”,所谓的抽象的人不过是“孤立地站在 自然面前的人”,最多只是一种“非群居的动物”。虽然动物也具有有计划的、事 先经过考虑的行动方式的能力。“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做不到 在地球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是属于人的。”3动物仅仅是利用外部自 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引起自然界的变化,而人则通过他的对象性劳动, 来支配自然界,这也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

最后,从历史维度看,劳动使人与猿及其他物种生成了历史异质性。

“随着人,我们进入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到现在这样状况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是为它们而被创造出来的,如果说它们自己也 参预了创造,这也不是它们所知道和希望的。”4根据恩格斯的理解,一部实践史,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只是 人的历史,有了人才开始有历史。动物的历史是无意识的历史,人类离狭隘的动 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创造人类自己的历史,就愈能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烙印。

人们只有不仅自觉支配自然界,而且自觉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结束史前史, 开始真正的人类史。

从劳动对人的提升作用可以得出,劳动及其工具的生产促使人与自身 的自然和外在于人的自然关系发生变革,前者表现为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不仅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还促进了脑髓的发展;后者则表现 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及其自身自然的变革使其远离了植物界,也超越了动物界,进 而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革。人类从单纯的食用植物到有意识地种植,从与动 物为伍到打猎和驯养动物。这不仅导致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食物结构的变化、消化 系统的变异,而且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由无意识地适应自然状态,正逐渐转变为 一种有意识地改造与被改造、控制与被控制的伦理关系。

“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象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 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样的社会生产组织日 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 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类自身以及他们的活动的一切方面,特别是自然科学, 都将突飞猛进,光耀夺目,使已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5对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 动,必须在有计划的、环境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要解决由于人与自然的对抗而造 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海德 格尔所说,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 之不觉,失之难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 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 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作者:王垚 来源:卷宗 2016年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