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19 09:38:19 点击: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过渡期,其心智还未发展成熟, 一碰到困惑就会产生忧郁、烦恼等不稳定情绪。而相对于艺 术、人文等学生开朗、活泼的特点,理工类学生普遍性格内 敛,遇到问题往往不主动找人倾诉,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理工院校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非常重 视,但是其人文学科设置较少,经验和条件不足,难以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大学语文教育能使学生在 文本的学习感悟过程中疏通、宣泄其不良情绪,对其心理障 碍、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理工科院校由于专业 课繁重,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 探讨理工科学生心理问题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使其发挥出调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1理工科学生心理问题 以贵州理工学院学生为例,我们进行了大学生心理问题 调查研究。贵州理工学院是新建大学,学生只有两届。调查 结果显示,一、二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差异。

第一,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 但其大学生活初期基本都存在适应问题。一是环境变化的不 适应。新生原来生活在父母庇护的小家庭,现在却要独立面 对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使命 感和盲目感相互交织。二是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新生进入到 陌生的新环境,因各种原因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三是高校学习规律的不适应。学习方法上依旧是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 习习惯,或频繁地参加社会工作,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并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第二,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高 发期。一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大学二年级,学生逐步 进入专业课学习。贵州理工学院课程设置满、涉及面广、要 求高、难度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但由于学习方法不佳, 学习效率较低,致使成绩一落千丈,使他们产生忧郁、焦躁、 易怒等浮躁情绪。二是不正确的异性观产生心理困惑。大二 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有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但受“男 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旧观念影响,常不能正确处理好异性交 往中友谊与爱情的关系。三是个性差异造成人际关系冲突。

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个体性格的不同,常使同学间产 生摩擦,并引发妒忌和不满等人际关系冲突。

2大学语文教学的心理调适作用 奥修有一个比喻:“人生好比一棵大树的生长,树干枝 叶代表你的现实人生,你在人世间的奋斗与获取而深人地下 的根系,则代表你的心灵……一个人的现实成长必有待于心 灵世界的支持,离开这个基础,任何人生的扩张冒进都会面 临随时夭折的危险。”现今大学生就业和生活压力较大,但 如果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无视“心灵”的存在价值, 是非常“危险”的,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语文 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古今智者心灵资源的吸纳。这些心灵资 源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其走出心理低谷,使其更好地投身学习和生活中。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和延续民族精神的重任,促使学生更全面了解社会、认知 自我并规划人生,坚强心理得以培养,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 活,更好地完成学业,能更自信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虽然 大学语文教育对大学生具有心理调适作用,却在近十多年遭 遇被边缘化的尴尬。贵州理工学院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专 业课繁重,像“大学语文”要求较“软性”的课程,在学校 成立不久便被设置成选修课。现今的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 压力,比较自我,处事现实功利,认为语文学习无法产生“实 际效用”。加之大学语文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常常采用满 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爱因斯坦曾 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 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在促进人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教学方法上来探讨大学 语文教学改革,以提高理工科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大学语文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作用。第一,建构主义课程 观:建构语文课程本质。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不是一个静态 的文本,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 得知识,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利用各种学习资 源,通过师生、生生间协作,讨论,探究,自身建构获得。

师不再是传授者,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实践者。第二,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师也是建构者。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只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教 师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和学 习者一样的建构者(学习者)。教材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 内容,仅仅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教与学共融于学生的 学习活动之中,而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独立的过程;
教学设 计不再单纯考虑教师如何“教”,而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 “学”。第三,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钱理群教授在《语 文教育门外谈》中对创造性教学活动进行了这样的阐释:真 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命的投入 ……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运动:学生与 教师的创造潜力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激活与发掘,达到共同 的精神愉悦与自由。基于对以上理论的借鉴思考,笔者认为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教材文本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 主体,理解并解决主体的各种问题。教师因其阅历和资历给 予学生一些指点和帮助,学生也因思维活跃、想象大胆而给 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广阔的视野。教师和学生达到心灵的契 合,结成促成关联的共同体,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解决和学习 教材文本。共同体形式的核心是:教学是开创一个实践真正 的共同体的空间。师生及教材文本的关系不应该是这样的:
师和生存在关系,但有时候师和生存在单向的关系,只有教 师灌输学生知识,没有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生和生不存在交 流;
文本是躲在教师背后的,生与文本之间也不存在交流。这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课堂呈现出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昏 昏欲睡的状态,学习语文热情锐减。师生及教材文本的关系 应该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解读文本,学生解构建构 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解构建构文本,学生促进教师教学发 展;
生生之间也在文本解构建构上相互促进。“教师”、“学 生”和“文本”之间还有“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是对话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能够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 其热爱语文课堂,热衷语文学习。大学语文便可引领学生与 大师对话,净化心灵,稳定情绪,化解一些心理问题。教师 应解读文本选择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进行指导,让学 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知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则利用自己已有 的知识存在,选取个人合适的内容进行“解构”,并“建构” 成“有我”的知识。这个过程反过来对教师教学也有促进作 用。笔者认为,教师在认真解读文本之后,还要设计一些活 动或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如 分组讨论或实践、作品解析汇报、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 文比赛等,并且还要给学生传达大学语文的思想和观念。教 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建构”同样重要,不要因为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而忽视教师的引导。这样的建构共同体才能达到心灵 的契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结语 大学语文的教学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建立向上的精 神世界和强大的内心,降低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的出现频率。理工科院校可以借助大学语文教育的力量来加强心理素质 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 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