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大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17 08:12:51 点击:

大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大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大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范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之一。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对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 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 为心理弱势群体。如何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手段促进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 效途径,在此,作以简要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在面对风云变幻、观念混杂的时代,他们的 心理结构和心里定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和适应。据国 家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证实,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 抽样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现象者所占比率 达到被调查人群总数的20.23%,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大学 生因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比率,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30%递增到现在的54.4%,占据休、 退学诸因素的首位。相关的调查表明,有25%的学生不喜欢本 专业,有61.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问题,有 79.2%的学生产生过性困惑,有54.1%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 某些心理问题。在患神经衰弱的大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低 年级高于高年级,理工科多于文科;女生易患抑郁症,男生易患焦虑症;临近毕业分配时大学生的焦虑症、抑郁症明显升 高。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自我意识强,自制能力不足 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中期,生理上发育很快,但是心理 的发展却是缓慢的。他们要求社会将自己当成人看待,而成 人对他们的独立行为又不理解,在交流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冲 突。诸如独立自主与遵守纪律的矛盾;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与 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便很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高校规定要出早操、晚自习、宿舍卫 生清洁标准等,而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不希望别 人来约束,当教师或其他管理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时,往往产 生抵触情绪,导致心理上的失衡。

(二)情感世界丰富,但经不起挫折,情绪和行为易极端 化 学生时代往往很珍惜友谊,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扩大 了,乐于向朋友吐露内心体验,愿意为朋友分担喜忧。但是有 的同学尤其是新生缺少生活阅历和交友经验,常为一点小事 闹矛盾,又不善于采取行动和解,因而陷入了无端的苦闷中, 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失落感。还有的同学唯老乡为亲,在人际 交往中存在明显的排他性,致使部分同学感到人际关系很难 相处、没人关心、生活冷漠、不被理解等。苦闷与烦恼总是 纠缠他们,使他们不开心。(三)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时往 往产生心理困惑 当代大学生理想丰富,思维能力较强。但面对紧张的学 习、严格的制度及不理想的专业,这些都非自己所向往的大 学生活时,有的同学感觉在高中时那佼佼者的头衔现在已不 属于自己,在心理上承受不了,于是灰心丧气,感到许多幻想 都破灭了。

三、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高校体 育教学是将体质、意志和精神的教育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教 育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利器。

(一)高校体育教学是开放性活动空间宽松的氛围能使 人思想解放,消除闭锁心理,彼此间容易沟通,为结交朋友营 造良好的环境。体育活动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参与者的个性 都得到展现机会,从而促进了交往人群的相互了解。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其积极的 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 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 质,使人性格开朗、乐观、充满朝气。

(三)体育活动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心理疲劳是大学生 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疲劳现象,是由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 心理压力沉重等原因所致。事实证明,从事体育活动是改善 和消除心理疲劳的最佳方法之一。

(四)体育活动有益于改善大脑功能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不仅在运动动作的感知、判断和反应方面能加快大脑接受 和处理信息的传递速度,而且能促进大脑细胞的树突长出新 的分支,使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更为广泛、周密和协调, 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四、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实施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往往成为潜 在的致病因素,诸如愤怒、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虽然这只 是适应千变万化环境的一种反应,但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看, 如果这些消极情绪与心理障碍是超长刺激强度的,或者是接 踵而来反复出现,并且未能及时加以疏导和宣泄的话,势必 要导致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的紊乱,进而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诱发身心性疾病。

我国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由此可见,人的情绪与思维过度的兴奋 和紧张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体育 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从如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实践表 明,在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取 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重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训练 1.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学生的意 志品质,培养学生善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勇于战胜困难 超越自我的精神;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认识自己个性特征的 一面镜子并学会对照这面镜子矫正自己个性的方法。由于体育活动,尤其是具有竞技色彩的体育活动充满了挫折与失败 的情境,对大学生体验失败与挫折,进而正确对待失败与挫 折,提高心理应激水平,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具 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2.经常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因为在竞赛 或游戏活动中参与者不是用语言做媒介,而且用互相的动作 去协调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人 际关系。经常参与这类活动,能使心态冷漠、性情冷僻、沉 默寡言、妄自菲薄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集体协调观念,使 他们的个性发生积极的变化,并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 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加强心理保健知识教育 1.使学生完全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与健康的 关系;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掌握自身的人体生物 钟和科学用脑的卫生知识,做到作息有序,并有效地改进学 习方法,从多方面改善大脑皮层对生理机能的调节功能。

2.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治与疏导的方法,及时排除在遇 到挫折与冲突时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采用宣泄法、同情法 和移情法。宣泄法:将烦恼、忧愁通过一定形式(多数体育项 目都可以作为宣泄的形式)宣泄出来,不要积压、郁积在心中。

同情法:被别人触怒时,先设身处地去体谅对方的心境,理解 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以此来降低或消除自己的愤怒情绪。移 情法:心中的困惑难以解开,可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并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3.教育学生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交际时以诚相待, 容人之过,学会忍让克制的态度,力求做到个人与集体、自己 与他人之间最协调的心理相容。

4.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 态上好体育课的每一项内容,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 体育等活动。广泛的爱好不仅能缓解心里紧张,而且也是心 理健康的需要。

5.结合相关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使学生严肃、科学地对待性问题。既要改变传统的禁欲主义 的消极态度和方法,又要防止颓废的纵欲主义对学生的侵害, 从而消除性困惑,使学生的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心理保健的效益最大化,首先必 须优化课程设计,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 中注意渗透心理保健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 师的主导作用,多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形式。充分发掘 蕴藏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保健素材和其他有益于发展学生 全面素质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体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贡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