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地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大学生团体心理素质训练

【地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大学生团体心理素质训练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1-15 08:25:00 点击:

地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地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摘要:目前,地方高校培养的“职前教师”尚存在教学 实践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说到 底都与职业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 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最迫切任务。本研究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以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为对象, 针对其当前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并在一定范 围内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探索培养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 质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
小学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心理素 质;
团体干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 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在获得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市场的极为严峻的 挑战。为此,不少院校开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 系、实践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但目前高校 培养的“职前教师”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适应基础教育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学实践能力不强,不够敬业, 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能不足,社会适应力较差 等。这些问题说到底都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培养符 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的最迫切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 以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教师)为对象,针对其当前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心理 素质提升干预,探索培养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策 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成员初步筛选:采用前期研究所编制的小学教师积 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平顶山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5―2016学 年第一学期大三学生200名进行测验,选取心理素质总分最 低的60名学生作为进一步筛选的团体干预对象。(2)正式成 员确定:由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给初选的上述60名学生讲明课 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干预实施的操作步骤,依据自愿原则, 在征得初选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根据性别、专业进行匹配, 最终确定52名学生为正式干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 和对照组。成员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用于筛选团辅成员 和前后测。前测时间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周,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0~12月进行正念训练,9周训练 结束后进入期末考试周,对被试实施后测。(2)自编小学教 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团辅方案柯瑞(1982)指出,团体心理 辅导都要经历一个由起动、过渡到成熟、结束的过程[1]。

本研究团辅方案设计注意体现活动的阶段性和层次感,同时 突出中心主题。(三)研究程序 首先,建立团队契约,澄清团体目标,建立积极、信任 的群体氛围。之后,给干预组成员讲授目前国内外心理辅导 中影响日益广泛的正念疗法的缘起,正念冥想的概念、产生 和发展,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接下来,给成员讲解和演示正 念冥想的坐姿、腹式呼吸技术、躯体扫描、正念观察情绪和 思维等,指导成员观察、模仿,觉察当下身体感受。然后, 通过分享和互相鼓励环节提升成员训练的效能感,让成员每 日至少坚持20分钟正念冥想训练。最后,在学期末大复习阶 段暂停训练,利用《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干预组 成员和对照组成员实施后测。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搜集实验量化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 数据,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F检验。

二研究方法 (一)干预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在正式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心理素质及其各因子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据此可以认为干预前 对照组与干预组两个群体是同质的。

(二)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正式干预结束后,同一时期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 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素质及其教学投入、情绪 调控、移情性、教学效能感四个因子上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地方高校在响应和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的过程中,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心理素质是教师 素质构成的核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其它素质的发展。

鉴于此,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有 效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提高小学教育 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可 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着重考察目前国内外咨询 界日益关注的正念训练对改善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 理素质的实际效用。正念(Mindfulness)源于东方禅修,是 一种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将注意集中于个体自身当前状态 的自我调节方法[2-3]。在正念状态下,个体以一种好奇、 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此时此地”的自身体验[4]。正念 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状态或特质[5]。状态正念是指个 体在运用正念法进行调节时出现了感觉、认知、情绪等方面 的改变。特质正念是指个体通过正念调节在感觉、认知、情 绪等方面所获得的持久改变[6]。正念训练是达到或获得上 述状态和特质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技术包括正念冥想、行禅、身体扫描、三分钟呼吸空间、正念瑜伽等[7]。近几十年来, 正念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正念 作为一种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西方的临床机构。近期,心理 学界逐渐开始关注正念对情绪的影响[8]。实证研究发现, 正念对缓解抑郁、焦虑症状,防止抑郁复发,提高个体的有 效情绪调节能力、维持情绪稳定性、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 生活质量等有重要作用[9-11]。正是基于正念对个体身心健 康,尤其是情绪调节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正念冥想训练 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与预期较为 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在心理素质及其情绪调控、 移情性、教学效能感三个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 表明,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 具有显著功效。情绪调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 情景时的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移情性是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觉察学生感受和理解学生情感 体验的能力,即教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学效能感是教师 对顺利完成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预期与信心。正念对小学教 育专业大学生上述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因为上述因 素所具有的情感性、认知性都与正念有直接的联系。正念强 调对“此时此刻”身心体验的持续注意而不加任何评判。在 此过程中,个体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 个体对内外刺激的加工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个体心理对 内外环境的一种适应,对于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意义重大[12]。另有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 极情绪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正念可以使个体对混合情绪表 现出更适应的情绪调节[13],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共情能力 [14]。正念可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或者情绪调节来达到各种临 床和非临床功效的[15]。

四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功效。但培养和改善心 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不一而足。本研究收集、整理相关研究 文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 理素质的提升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一)社会整体联动,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 认同 从宏观上看,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 其是其职业认同感,需要社会整体联动。国家要从宣传导向、 考试制度、就业政策、薪酬设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 步提升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提 高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尽可能地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 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指导与服务, 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小学教育, 努力营造更为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地方高校要加强 大学生职业信念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举办大学生职业 生涯专家讲座、邀请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或往届优秀毕业生做教学心得报告等活动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小学教育 的意义、特点的认识,促进他们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和 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提升他们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帮 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信念。

(二)加强动机引导,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 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 行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与大学生学业进步关系极为 密切的动机,它是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 内部驱力。高成就动机的个体通常更愿意为学业、事业付出 更多努力,渴望获得更高的成绩和肯定性评价。因而,成就 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大 学生成就动机相当复杂,或是出于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或 是为了证实自己能力,或是希图通过优异、出色的表现赢得 地位或满足自尊需要,或是出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神圣 使命感。不同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推动作用, 但力度和持久性却又差别。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任教师要经 常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 机。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 意识与创新思维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以后从事小学 教育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然而,作为小学教育 的职前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小学教育教 学的各种实际情境。这些实际情境是大学理论课程无法一一 详述和预测的,要圆满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 循,它既需要足够的教学经验,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机制, 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此,在培养卓越小学 教师的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 实践的有机融合。要大胆创新,打破以往教育理论课程与教 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养模式,以嵌入方式在理论课的讲授中 自然融入现实案例,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让职前教师分析案 例中呈现的教学情境,分析其中存在的教育因素,结合所学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

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鼓 励大胆新奇的想法,并力求将这些想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结 合在一起。除了案例分析,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让职前教 师登上讲台,现场发挥,采用既合乎教育心理学理论又新颖 巧妙的课堂行为有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对小 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教学训练,职前教师的创 新性必将获得明显的提升。

(四)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 乐群性与亲和力 乐群性是衡量个性内倾还是外倾的重要标志。乐群性高的个体一般外向、热情、开朗,通常表现为待人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与人相处融洽,具有很强的合作与适应能力。卓 越教师普遍具备这一个性特征。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身 心发育很不成熟,对人的理解更为感性化和直觉化。那些不 苟言笑、表情严肃、严厉苛刻的老师很难获得少年儿童的接 纳和认可。因而,小学教育对象的特点对小学教师的乐群性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 育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人融洽相处,具备较高的乐群性和 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让小学生产生亲切感和 信赖感。乐群性虽然与个性密切相关,但后天的教育培养也 可以使之获得较大的改变。为此,高校除了通过对小学教育 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教育,培养其对教育事业 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外,还要加强对该专业大学生进 行人际交往训练,举办教师礼仪讲座,开展各种集体合作活 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利于促使教师在育人行为中表现出 更高的乐群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