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促使我们思考:校本课程是否真 正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校本课 程的满意度?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本文以常州市L 小学为例,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对小学校本课程现状进行一 些思考和分析。
二、理论框架 1.顾客满意度理论 顾客满意度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可追溯到 1965年Cardozo发表的《顾客的投入、期望和满意的实验研 究》。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是顾客接 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期望比较的程度,是一个变动的 目标。
近年来,学者开始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引入教育领域,提 出学生满意度的概念,作为学生消费者参与教育过程、评估 和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本文将校本课程视为学校提供 的一项教育服务,而学生是这项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探讨和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程度。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 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 的需求层次理论,校本课程的建设应该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 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此外,还要从学生正在产生或未满足 的需求着手,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宜抽样的方式,选取常州市L小学四至六 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问卷” 240份,回收问卷208份,剔除答案呈明显规律、空白、填答 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74.6%。
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所示。
2.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在文献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关于学生满意度 的调查问卷,结合校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自编了“校本课程 学生满意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顺序量表,每题均采用 正向记分。
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问卷数据的整体克朗巴赫α系数值是0.818,KMO 值为0.708,信效度良好。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1.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1)对样本学校校本课程总体满意度分析。本研究采用 频次统计来观察学生对校本课程总体满意度的情况,如表2 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94.97%的学生选择一般及以上,大 部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2)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各指标及具体满意度分析。通过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学生对于校本课程建设质量各 个维度的满意度以及各项具体指标的满意度的基本情况。
●课程设置维度的学生满意度分析。课程设置维度满意 度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在校本课程设置这一维度中,“征 求学生意见”这一题项得分偏低(M=2.94),“自主选择” (M=3.02)、“与兴趣相符的科目数量”(M=3.13)、“选课制 度” (M=3.14)这几个题项得分显示出明显的低分倾向。
●教师能力维度的学生满意度分析。教师能力维度的学 生满意度情况如表4所示,不难看出学生对教师能力维度呈 现出比较明显的高分倾向,但是“师生互动”这一题项得分 偏低(M=2.91)。
●课堂教学维度的学生满意度分析。如表5所示,通过 描述性分析可见,学生对课堂教学维度总体较为满意,呈现 明显的高分倾向,但是在教学内容需求满足程度这一题项上 得分偏低(M=3.13),表明教学内容仍然有待改进。●课程评价维度的学生满意度分析。课程评价维度的学 生满意度分析如表6所示,学生对评价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对 日常作业的满意度均表现出低分倾向,均值都为2.90。与此 同时,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意向(M=3.94)。
综合以上各维度的分析可见,在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满意 度的38个题项中,平均分低于3分的项目只有4个,其中有两 个集中在课程的评价方面,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能力、以 及课堂教学3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基本都呈现较明显的高分特 征,课程评价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 对课程评价的总体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2.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指标差异性分析 (1)学生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选择年级为自变量, 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探究学生对校本 课程的满意度在年级上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表7可以看出, “课程设置”检验变量Levene统计 量的F值等于3.463,p=0.033<0.05;
“教师能力”检验变 量Levene统计量的F值等于3.467,p=0.033<0.05;
“满意 度总分”检验变量Levene统计量的F值等于5.842,p=0.003 <0.05,这3组样本变量均不满足方差齐性。
“课堂教学” “课程评价”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齐 性。
对于满足方差齐性的变量,即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两个 维度,由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可知(如表8), “课堂教学”的F值为2.448,p=0.089 >0.05:
“课堂评价”的F值为1.142, p=0.322>0.05,所以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两个维度在年级上 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不满足方差齐性的变量进行Welch检验。由表9可知, 课程设置满意度的P值为0.429,大于0.05;
满意度总分的P 值为0.066 >0.05,所以无法证明对于不同年级,课程设置 满意度和小学校本课程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差异。教师能力满 意度的P值为0.009 <0.05.可见,教师能力满意度在年级上 有显著差异。
(2)学生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选择性别为自 变量,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的总分 为依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 意度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的统计分析数据如表10所 示。
如表10所示,在课堂教学这一维度上,相伴概率P=0.014, P<0.05,说明学生这一维度的校本课程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 显著差异。在4个维度的总分上面,F =1.130,P=0.719,P>0.05, 表明在小学校本课程总体满意度上不因性别差异而存在显 著性差异。
3.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对学生总体满意度与其4个维度的满意度进行了 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1)学生满意度与教师能力维度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23,这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生的校本课程满意度影响最 大。
(2)学生满意度与课程评价的相关系数相对最低,为 0.287,说明在这4个维度中,学生满意度与课程评价的相关 性相对较弱,课程评价维度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学生总体满意与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 教学、课程评价这4个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均 处于较显著的水平,表明在校本课程深化的过程中,应该从 这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水平。
五、基于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小学校本课程满意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 校本课程的建设之中,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 与不满意之处,找到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对于 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有非 常大的实践意义。
1.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结论 本研究在总结已有的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以及学生 满意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对小学校本课程学 生满意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由此获得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学校本课程整体比较满意,选择一般及以 上的共有1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97%,可见,大部分学 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2)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能力、课堂教学3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呈现较明显的高分特征。但是这几个维度中,学生参 与题项的得分普遍偏低,表明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 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无 法做到“乐学”,满意度自然呈现低分趋势。
(3)学生对校本课程评价的满意度表现出明显的低分趋 势,而学生在调查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意向。
说明在校本课程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没有充 分发挥学生自评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老师和学生在评 价过程中也缺乏平等地交流,学生仍然是校本课程评价的客 体。
(4)学生对小学校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在性别上不存在 显著差异,男生、女生的满意度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 能力维度上。
(5)学生对小学校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在年级上不存在 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满意度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力维度 上。
(6)小学校本课程的学生总体满意度与课程设置、教师 能力、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均呈显著相关。其中,学生总体 满意度与教师能力维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与课程评价维度的 相关性最小。
2.思考与建议 学生满意度作为一种态度和情感体验,是动态的,会随 着人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它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此次对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 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可以从丰富校本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人手,具体建议如下:
(1)深化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 不少学生反映应当扩充校本课程体系,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
有学者指出,校本课程应“走下神坛”,走向开放化、多元 化,选取教师、学生拥有的课程资源,听取学生的建议,从 个别化开发到有规模的开发,使课程体系逐渐从零散走向系 统化。此外,刘世民、苑大勇提出利用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进 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分别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利用当地优 秀文化资源、根据民族特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校本 课程的开发。笔者认为这也是值得学校借鉴的,校本课程要 从学生本位出发,但也不能忽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 程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本课程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扩充自己 的知识,不断吸纳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 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媒体应用的能力等。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男生与 女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教师在 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 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应当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不仅要学习课程理论知识,更应当掌握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李臣之指出,一切课程人, 均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心向“学”。校本课程建设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校本课程 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更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 求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学生 的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天与明天》这一报告中指出: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 态度的人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 与,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从实际的 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校本课程参与 意识,而且有能力提出比较客观的建议。因此,学校应该重 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 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倾听学生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本发展——对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2]刘寒梅.大学生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 [D]荆州:长江大学,2014. [3]刘世民,苑大勇.中国校本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及启 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7):145-14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