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总结 > 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实习总结 时间:2019-10-06 07:57:56 点击: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
大学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期的大一 新生,其心理并未达到真正成熟的水平。因而,面对着新的 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新生感到种种困惑, 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现象,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 心理问题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严重。本文分析了大 学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解决方法。

以期为大学新生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高校学生工作 人员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启发。

一、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焦虑、自责 心理。根据调查表明,高达57%?的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和 学习环境有着强烈的不适应心理。

从高中迈入大学的门槛,意味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是基础教育,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来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大学则是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发 散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 题,很多知识需要自己课下学习与研究,很多新生难以适应 新的学习环境。目前大一新生绝大多数是“90后”,为了在 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他们中的 大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更没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单独生活过,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断奶。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 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 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感到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因而产生了焦虑、自责等症状。

(二)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新生在自我评价失衡,出现 自卑、自负的心理。

自我评价过高的从而产生自负心理。有些新生目空一切,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 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

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 不屑于参加学院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习方面认为自 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 的要求,盲目自满,不求甚解。造成了他们的自负心理。总 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高一等,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都能围 着他转,个人主义过于强烈。

自我评价过低的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大学生由于家庭 贫困而产生自卑,少数人甚至将贫困视为一种耻辱,经济贫 困又会造成心理贫困。但是,他们往往又有着十分强烈的自 尊要求,内心十分敏感。所以,对于涉及自身之事很容易引 起十分强烈的情感波动。同时,与重点高校的新生相比,普 通高校的新生的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在学习上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高中学习生 活的最终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 到休整。加之一些不负责任的高中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考入 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等错误思想,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 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 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导致学 习动力严重不足,不知道该学什么。还有一些新生的学习很 被动,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 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还不习惯大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 方式,感到学习很吃力。

(四) 网络依赖心理严重 大学生与中学生比较,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自主权”。

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尝试过电脑游戏,甚至到着迷的程 度,但迫于学业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上大学 后自由了,可到网吧玩通宵。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 着鲜明的个性,进入大学后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 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 理状态下,诸多学生走向网络,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 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在网上还可以隐蔽真相和真心,可与 他人自由平等地交谈各种话题,还可以体会一呼百应的成就 感。但网络交往并没有使上网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融洽地与 同学相处,反而更加封闭。有研究表明,社会疏离感与对网 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五)由于人际交往困难而造成的抑郁心理。

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因为环境 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 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
班 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 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跨进大学,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 素昧平生,集体生活中,由于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生活习 惯、兴趣爱好、语言、习俗等方面的不同,新生之间不可避 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使他们感到不愉快。有些新生 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愿意包容其他同学,对同学的 小错误也不依不饶,致使双方矛盾激化,造成了人际关系的 不和谐。另外,新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特有的闭锁、羞怯、 矜持和自尊,也让他们有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或在交往过程 中感到紧张等表现。同时很多新生是第一次在外求学,本身 就感到孤独,一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了问题,会感到 更加孤独,形成焦虑和压抑的不良心理。

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建议与对策 (一)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 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 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对新生进行心 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 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 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 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重视新生的学校适应教育。

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 的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在他们入学之初,学生工作人员 应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园、介绍校 情校史、专业教师介绍学科建设情况等让新生对学校、对自 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使 新生对学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
通过新老生座谈等形式让 新生与老生建立联系,进一步了解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三)关心关爱学生,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同时,应充分发挥校内社团组织的作用,完善心理疏导 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督、 评价和预警。引导学生的心态良性发展,避免他们不良心态 的累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和谐。

(四)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地引导新生主动、热情地投 入到新的集体当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其他同学交往。

同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上的特性,互相包容, 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即不感情用事,也 不消极回避。引导同学之间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以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方法处理 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宿舍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把同 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集体当 成自己的家庭。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可以请老师帮助 解决,把自己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帮助新生 减轻甚至摆脱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五) 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 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 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 化环境,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能使大 学生感受到温馨柔美的文化气息,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 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文化 氛围和精神环境,使大学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熏陶和影响,有效地调节新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新生的 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和忧郁感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培养 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形成心灵 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优雅的环 境、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能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 启迪灵性,而且能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培养愉快情绪。高 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功能,调控大学生的心理状 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 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 沟通、相互帮助。因此,学校应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 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宽 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 改善适应能力。

(六)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 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 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 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 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 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 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更要不断加强学习, 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 质。要不断加强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 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 自我,避免现有问题的沉积和恶性扩大,使新生度过健康而 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1]肖海雁.浅析大学新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王磊,胡朝兵.心理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基础[J].西南 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戴巍.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 川大学,2006年. [5]杨芙莉.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J].高教研究,  2005,(3). [6]苏亚玲,谢晋晓.大学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