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月计划 > 学术内涵 [学术型教师的内涵及培养建议]

学术内涵 [学术型教师的内涵及培养建议]

来源:月计划 时间:2019-10-08 07:56:22 点击:

学术型教师的内涵及培养建议

学术型教师的内涵及培养建议 在35年的教育经历中,我相遇、熟悉了许多“学术型教 师”,像梅村中学的许伯敏、李德周,天一中学的胡琛、张 颉,南通的李吉林、李庾南等,这些老师既有众多优秀教师 敬业爱生的共同特征,更有“博学、深研、精进”等学术性 特征。任校长20多年,还享受着一些前瞻又接地气的学者、 教授的指导,像华东师范大学的霍益萍、陈玉琨,台湾师范 大学的吴武典、陈昭仪,江苏的成尚荣、杨九俊等,与他们 工作交流,聆听他们的主题讲座,不仅心潮起伏,更是收获 满满。

在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向“深水区”推进,又实质 性进行“重压性改革——高考改革”的关键时期,厘清“学 术型教师”的内涵,关注学术型教师的培育,确有现实和深 远意义。

一、关于“学术型教师”的概念性认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线教师中,成千上万的“敬业爱生 型”教师正支撑着基础教育的常态运行;
在近十年的课程改 革和各类“赛课”中,也活跃着一群“表演型教师”。剖析 这两类教师,我们会发现,这两类教师中的相当部分,离学 术型教师的内涵标准仍是有差距的。尤其值得警觉的是,某 些“表演型教师”在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上起着错误的价值引 领作用:这类教师常以“创新者”的面貌存在,总是千方百 计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如诵读“名人名言”谓之“教育思想”,编造“新概念”“新说法”谓之教育创意,以“包装” “打造”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形式,以“轰动”“媒体报道” “领导肯定”谓之成果,这样的价值导向是危险的,必须予 以当头棒喝。

在我看来,学术型教师与一般教师应有品质性区别,他 们既有高校的文化滋养,也有长期实践的磨炼。他们不仅爱 学生,也爱自己的职业生活,爱校园生活。他们内心宁静, 心无旁骛,人格特征表现为“纯粹的教师”,他们的行为与 浮躁、表演无关。他们虽然学富五车,但常态生活中仍以学 习和研究为基本生活方式。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相信“没 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表现为儒雅、平 和,言语间绝无显耀和狂傲之感,但绝对有自己的教育理解 和个性化的教育行为,有自己的个性化教育语言。在长期的 教育实践中,他们躬身深耕,形成了既有前瞻意义,又可仿 效的教育样本,如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如于漪先生 的“教文育人”。

学术型教师,他们对职业之爱必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 因爱而生心,因爱而深情,他们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教育信仰,他们必有“学生为本”的教育信念, 他们的思维、行为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深 研”“精进”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关于“学术型高中”和“学术型教师”的实践认识 当前,普通高中发展正经历着由外延到内涵的转变。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如何推动普通 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我们认为,文化变式的变革是走向优质 特色的关键。

36年前,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天一中学和国内一批优质高 中一起,开始了“超常教育”(台湾、港、澳称之为“资优 教育”,欧美称之为“天才教育”)实验。在长期的教育探 索中,我们和中国台湾、香港以及欧洲、美国、新加坡、以 色列等地的很多高中有了学术型课程的系统建设和学术型 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交流。2011年,我校成为江苏省14所创新 人才试点学校之一;
2015年,我们成为中国中学生英才计划 试点学校之一;
2016年,我校又成为省首批科学教育综合示 范学校、省课程基地联盟牵头学校。在STEM课程、AP课程、 CAP课程、中学生发展指导等众多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中,我 们大量研究了欧美(尤其是美国)一批“学术型高中”的课 程结构和教师发展。2017年1月学校教代会上,我们明确了 “高举‘学术型高中’旗帜,推进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的 办学定位。在深入的研讨中,我们对“学术型高中”和“学 术型教师”培育有了一定的实践性认识。

1.关于“学术型高中”的内涵认识。

“学术型高中”(或者“学术性高中”)在我国基础教 育领域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准确定位其特征要素,逐步形 成学术型高中的整体构建框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实 践探索中有几个基本方向是可以先行界定的:①有鲜明的学校教育哲学和独立精神;

②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适度;

③有完善的以追求卓越的学术素养与高尚人格为两大 目标的丰富课程体系,有一定量的课程具有学术的前沿性、 研究性,学生常态学习有较高的选择性、自主性;

④毕业生学术水平很高,绝大部分学生进入一流大学深 造,学生关键性素养高;

⑤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学术水平极高,有一批研究型 教师,有一批具备跨学科开设选修课、指导社团活动能力的 教师;

⑥有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

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⑧有丰硕的课题成果和可推广的实验性项目。

2.关于学术型教师的培育。

学术型高中是学校高位发展的品质性定位。在实践中, 我们对学术型高中的任务有了如下认识:选拔具有创造潜质 的高中学生,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培养,努力创新拔尖学生 培养模式。但办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寻找一些突破口,形成一 些工作课题。近几年,我校“资优教育项目”“AP课程项目” “课程基地项目”“英才计划项目”“CAP项目”等“内涵 性项目”的推进,显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办学影响。

在众多探索性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也实质性锤炼了一批教师, 形成了一批教研结合的学术型教师工作团队。2013年,我校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获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 等奖。2014年,“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获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校学术型高中学生发 展指导项目在省首届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中期评估时获全 省第一名。

但在这种以项目为抓手的深度探索中,基础是有一批潜 心教育研究,在关注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个 性发展,基于学科又能超越学科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学术型教 师。可以这样说,没有学术型教师团队的形成,绝无学术型 高中的品质发展。实践中,我们逐渐对学术型教师提出了以 下行为要求:对工作有无限热情;
对课程建设和教育研究有 无限专注;
对学生潜力有无限信任;
对每天工作取得一点进 步有无限渴望;
对每天来到教室中的这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天 赋的孩子有无限欣赏。

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术型教师的培养 是创建学术型高中的基础。

三、对建设学术型教师队伍的若干认识与建议 1.修正内涵定位,催生利于学术型教师健康成长的文化。

为什么我们缺少学术型教师?或许我们首先必须对学 术型教师的内涵予以重新定位。我们认为学术型教师一定是 具有深度教育理解,具有学生为本的教育信仰,潜心教育研 究的职业人。其次我们必须着力培育有利于学术型教师脱颖 而出的肥沃土壤。这种教育人的培养需要各方面文化机制的支撑,有保证其潜心研究的学术文化,从而催生由内而生的 成长激情。我们应该为这种“学术匠人”的成长,提供学术 型研究院、项目研究实验室、科研助理和丰裕资金……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了教师队伍与校长队伍的普惠 性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确实缺少那种长期潜 心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人的成长规律,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校 本性的教育哲学,实践模式形成了深远影响,教研成果具有 超越地域性示范意义的学术型教师。扎根帕夫雷什中学33年、 任校长26年的苏霍姆林斯基,潜心基础教育40多年、影响遍 及全球的“三环理论学说”创立者——伦祖利教授,潜心研 究“情境教育”40多年的李吉林先生等,为我们培育学术型 教师树立了标杆。

2.优化培养课程,促进学术型教师的成批成长。

在大量的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师 培养基本着力于两个方向,一是学科教学的方法,二是学生 管理的技术。而我们可以发现,欧美教师的继续培训更多指 向学生发展需求和课程规划与建设。直至今日,我们师范教 育的课程体系仍然比较传统,我们的继续教育则直面问题不 够,主题研讨不够,形式主义偏多,培训方式仍是传授式为 主。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许多优秀的一线教师其实并不缺 乏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但确实还需要开拓教育的视野,涵 养教师职业之文化根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之境界……一方 面,我们必须着力优化师范大学的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科教师走向培养学术型教师;
另一方面,必须着力改变继续教育 的方式,从“一碗水”“一桶水”的培训走向文化的滋养, 走向主题研讨,走向师生相伴成长…… 3.优化教师管理,激励学术型教师自我成长。

由于编制的原因,基础教育的许多一线教师课务偏重, 加上目前的升学机制和教师考核机制(如职称晋级、岗位聘 任、教师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许多责任心强、有能力、 有潜力的教师负担尤重。可以确认,负担过重使人肤浅。由 此,我们呼吁,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学术型教师的健康成 长,相关部门应加强投入,优化目前的编制管理,让一些有 学术型教师潜质的教师有时间反省,有空间遐想,有资金去 学习。我们还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师考核,抛弃一些形式,更 多一些直面问题的研讨;
减少一些功利评估,让我们的教师 更多一些宁静;
去掉一些过分的苛求,更多一些职业的愉悦, 让我们的一线教师有更多自主的学习时间和自然生长的激 情。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