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实习计划 > 【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实习计划 时间:2019-11-27 07:50:36 点击:

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法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与传统的法律理论思辨不同,电影提供给人们一个从不同视角考察问题、 自由进入对话情景和更具包容力的空间。电影展示出的故事的开放性、可解释性, 这与法学专业所需的实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以电影作为素材来教学,从而提 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素养,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有其不可替代之优势的。

一、法律与电影的关系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而电影则是多彩生活 的艺术再现。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将电影与法律联系在一起,法律代表着理 性,甚至刻板,而电影则更多的展现了感性与浪漫。其实,法律为电影提供了非 常丰富的养分与灵感;而电影则实现了对法律理念的呈现,实现了法律对电影市 井轻浮气息的洗涤。法律将电影提高到了权利宣讲、社会责任代言的层次,提高 了电影的震撼力与影响力。法律文化自身具有的各种悬念、冲突、对抗等特点更 是与电影艺术的吸引力相契合。法律与电影之间的相互融合,促使法律与电影双 双得到发展。受到电影广泛影响的推动,法律的制定及权利的伸张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为社会法制变革发挥了先锋作用。

(一)电影实现了法律教学案例的延伸 在现实世界里,法律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了世界的简化,法律职业 者在对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仅仅需要确定法律事实即可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 务关系。所以,法律属于一种技术体系,将现实中的情景化与背景化去除了,当 事人相当于一个代号,当事人行为相当于代码,法律职业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 将这些代号与代码依据法律的公式对号入座,从而实现对法律的适用。

从这一意义上说,法律是对世界的简化,而世界实际上是不能够被简 化的,这时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而电影却能够将法律实践通过最为感性 的方式艺术再现,为法律的适用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随着电影中故事情节的 起伏与交错,电影对法律案件的事实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在电影中当事人从代号 转变为具体的“人”,通过电影的方式实现了法律案件的还原,对法律案例进行了 扩展和还原,实现了法律教学案例的延伸。

(二)电影实现了法律理解与想象的丰富在美国学者推动的法律与文学研究运动中对电影作品中显示的法律 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影的研究实现了法律理解与想象的丰富。民众最为基本 的法律常识教育很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电影,例如《似是故人来》、《正当防卫》、 《正义法庭》等,在法律题材的电影中一部分体现了某个时代的民众对法律的思 考,一部分体现了对法律制度制定的分析。此外,很多法律学家指出电影作品能 够对法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抵消。例如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人性、矛盾等方 面的探索,为法律执业提供了基础。从电影作品中对人性进行破译对法律工作有 着较大的帮助。在《十二怒汉》中,讲述了一位陪审员对同事进行说服,宣告被 告人无罪的经历;《杀戮时刻》中杰克对自身的法律价值判断进行了表达。

在法律题材的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法庭审判的现成环节,是整个 法律文化中最具有理性的部分,对各种冲突与对抗、交锋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 现。在电影中较为经典的法庭审判情节主要包括《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蒂克斯 为汤姆进行的辩护、《费城故事》中约瑟夫为巴克特进行的辩护、《好人寥寥》 中卡菲为道森与唐尼进行的辩护等。

除了从法律的角度对法律的起源、发展、刑侦、犯罪心理等进行分析 与了解之外,还能够对人性、自由、民主、个人权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感知。例 如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为了“一磅肉”而提起诉讼,如果从法律的角度对 这种行为进行分析,不仅不会觉得夏洛克贪婪,而且会认识到夏洛克正确的维权 意识。

我国近年来的一些优秀影片也对我国的法制现状和现状成因做了生 动的展现与深刻的剖析,比如以北京市海淀区知识产权庭厅长宋鱼水为原型的影 片《真水无香》就已生动的现实案例分析了我国社会法治基础薄弱、民众法制观 念淡薄的现状以及形成此种法律文化与现状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太快,民众法 制观念发展滞后等。这对法学本科生甚至其他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来讲都是非常难 得的“案例资料”。学生本可以通过观赏此类电影激发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比 起从各种网络视频上的来的相对偏激的视频资料来说,此类电影从正面给大学生 以能量和看待社会现实尤其是社会阴暗面的正确方法。电影能引起人们对社会现 实的思考,比起纯知识讲解来讲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容易被广发大学生所接受。

从法律题材的电影中能够对司法体制的线索进行整理,从而对法律文 化观进行考察。在法律电影的视域之下对法律文化流变的格局进行观察与了解, 对法律制度与文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社会变迁与法律文化发展之间的关 系进行展现。二、电影中的法治文化与精神 法律题材的电影中最为主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对法治的文化与精神进 行体现,从而提高受众对法律意识的观众与了解,强化社会中的法制思潮,促进 我国法治氛围的形成与完善。通过电影中的法律题材能够对法律保证人民权益的 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进而展现法律所包含的法治精神与文化。

例如,《马背上的法庭》中讲述了云南边陲小镇中老法官老冯、书记 员杨阿姨与大学生阿洛组成了“巡回法庭”。这部电影引起了很多法律人士的关注, 并在国内掀起了关于基层法治问题的探讨与思考。这部电影实际上展现了现代法 律与民间乡俗之间的冲突,在法治理念坚持与入乡随俗之间寻找平衡策略。在法 治社会中,乡规民约存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其主要的 作用就是辅助法律。

在电影中对“巡回法庭”的办案故事进行了展现,让受众看到了现代法 治李奶奶与乡规民俗之间的冲突,在对冲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民 俗的重要性,但是更加要注重的法律制度的遵循与普及,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对乡 规民约进行引导,将其逐渐纳入到法律的规定中。虽有有关法律题材的电影都会 让受众对法律进行思考,实现现代法律文化的普及与宣扬,将法律精神中的公平、 正义向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传达。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法律与中国的电影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的法律电影却始终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民众对法 律电影的认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西方法律电影,尤其是美国的“法庭片”。美国法律 电影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只有实现电源表现形式与法律主题的相互结合, 才能够实现法律与电影的共赢。

中国的法律电影尚未形成规模,甚至连“法律电影”的概念都是模糊不 清的。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法律电影”似乎很多,包括各种警匪、犯罪、官场 等,但是对其内涵进行仔细的思考,这些电影很难形成想象鲜明、数量众多、具 有代表性的法律主流题材的类型片。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并未将法律或者法治作 为主要的目标,而是作为线索或者点缀出现在电影中。从更深的层次分析,是由 于中国的电影业并未形成在法律领域中寻找主体的自觉。在中国法律电影中,比 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秋菊打官司》、《马背上的法庭》、《刮痧》等,在中国 法律电影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法律电影的推出,从而形成规模与类型,将中国人关于法律的思考与实践通过荧屏展现在受众面前。

三、用电影展现法律的重要意义 人们看到的内容与想到的内容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法律题材电 影的盛行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看待法律事件的态度与方法。电影展示了 “那些工作在公平体制中的优秀的人们,至少这个体制会以某种形式向我们传达 正义。虽然有些电影关注的是正义的缺失,但是这些电影仍然有美,就在于它没 有让我们丧失对法律的信仰,毕竟那些失败只是由于那些腐败的警官们。法律理 想被个人乃至集体的不忠诚所颠覆。”换句话说,电影中的法律内容已经对公众 看待法律的观点与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已经成为了法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