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互联网理念下的区域性教师研训特色建设与发展路径:互联网理念

互联网理念下的区域性教师研训特色建设与发展路径:互联网理念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08 07:52:00 点击:

互联网理念下的区域性教师研训特色建设与发展路径

互联网理念下的区域性教师研训特色建设与发展路径 “互联网+”是创新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 知识社会创新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 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为推动区域教师研训工作方 式转变,带动教师研训模式转变,区域教师研训的改革、创 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在推进 全区教育高位均衡的过程中,始终着眼于“面向全体学校, 立足质量监测,发挥技术优势,实施分层教研,狠抓托底推 中,落实校际帮扶,实现错位发展”。作为区域教师研训管 理的教师发展中心,不断创新研训工作的途径,在“互联网 +”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聚焦研训特色建 设,拓宽教师研训工作路径,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从 实践层面看,我区的教师研训工作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如下方 面,供同行借鉴。

特色之一:“互联网+”下的学业质量监测诊断与跟进 式教学改进 我们一直在思考:区域质量监测如何解决海量数据处理 而解放人力,从基于经验的判断走向科学的诊断;
如何借助 科学的互联网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对现行教育状况做出诊断, 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建议;
如何从零散数据呈现到丰富数据 的便捷共享;
如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工作效能,提升 管理效益,让区域质量建设从常规数据通报走向基于问题改 进的品质化管理?2011 年起,我区依托现代网络阅卷系统,借助“中国 教育测评网”质量分析、诊断与评价系统,全面、全程和全 方位地对学校学业质量、学业负担、教师能力、学生体质(心 理)、教师研训质量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估。具体的特色经验 如下:
1.优化网络测评平台区域应用的顶层设计 一是健全完善质量监测区域推进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 度。我区于2014 年8 月,建立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明确 了监测中心的职能与任务,中心成员分工各有侧重,同时合 作统整;
全区建立了质量监测的信息员队伍,搭建信息员工 作网络群,用于技术咨询和工作沟通。通过制度提高学业质 量监测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结合质量监测的工作要求,全 区建立制定了《秦淮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实施办法》《秦 淮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二是统筹规划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区域应用的工作进程。

我区在网络测评平台区域推进上,没有追求一步到位,而是 采取“先实验,后推广;
先尝试,后租用”的应用模式,坚 持“区校联合,多元参与;
点面兼顾,分类实施;
动态监测, 定期评估”的工作思路,从学校多元需要、内涵建设、绿色 发展角度,突出了网络测评平台区域推进策略的优化。主要 采取“分步推进,分段要求,逐段推开,分类要求,先部分, 后整体,先初中,后高中”的工作步骤,保证基层学校从逐 步适应到主动应用。2.突出网络测评平台区域应用的常态管理 在质量监测网络测评平台的区域性推进上,首先明确谁 来用———着眼区校共用;
着重解决如何用———立足常态 应用;
培训学校解决怎么用———致力掌握平台功能;
及时 关注用得怎么样———通过需求调查反馈应用效果。

一是规范学业质量监测的工作流程。我们基于监测的任 务和教学诊断需要,建立了质量监测的工作流程、学业质量 监测的实施细则、命题流程、网络阅卷流程,提高质量监测 的规范化水平。

二是强化研训人员监测技术的跟进培训。我区采取“典 型引路,榜样示范,领导率先垂范”的工作策略,教研人员 有样可学,有模可仿。我们请技术公司先后四次对研训员、 教学校长、教务主任、信息员等进行专题培训,并加强技术 对话与疑难答疑,保证系统平台培训到位。与此同时,质量 监测中心和公司技术人员确保技术服务的“无缝”对接,紧 密跟进。研训员、基层学校存在的技术疑问,技术保障人员 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困必解。另外采取“送出去,请进 来”的方式,加强监测中心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为监测平台 系统功能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实现互动双赢。

三是有效实施区域教育质量的目标管理。全区坚持“校 内发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工作策略,规范质量目标研 制的流程管理,即“自下而上,自主申报,区校沟通,分别 要求,分层达标,分类评估”,通过目标凝聚共识,通过目标激发动力,通过目标挖掘潜力。在推进区域学区质量建设 方面,以初小衔接、幼小衔接项目为载体,推进学区质量管 理,2010 年全区参加教育部开展的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 测,测试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并荣获教育部颁发全国中小 学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

四是突出质量监测结果的常态应用。借助质量监测数据 的诊断,分析学生质量监测学业缺失,进一步确定学科研训 的跟进项目。我们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应用工作:基于平台的 监测结果与分析,实施定点帮扶,改进薄弱学校质量;
帮助 教师诊断教学问题,改善自我教学行为;
促进研训员改进监 测试题的命题品质;
对班级及学困生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缺失 进行动态监测,为学科教学补偿与专业辅导提供决策依据。

五是切实保证质量监测的信度和效度。

途径一:优化质量监测的命题质量。即成立以研训员为 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业质量监测命题团队,切实提高 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的效度。

途径二:落实质量监测的专项督查。即质量监测的过程 中,采取校际交叉督查和随机性督查,提高监测考务工作规 范性。一是选派教学校长、教务主任进行考务定点巡视,二 是区教育局和区质量监测中心成立督查组,进行考务的随机 性督查。

途径三:实施质量监测的网络阅卷。即通过网络阅卷的 适时双评,借助网络阅卷系统提供的“阅卷一致性偏差分析”,了解和调控教师阅卷误差,及时反馈教师阅卷的情况,提高 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使质量监测结果的信度达到最大化。

3.立足网络测评平台在区域质量监测中的深度应用我 们将立足于质量监测平台的常态应用,不断深化网络测评平 台的监测功能,具体做好以下应用探索:一是开发基于网络 测评平台分析结果的微视频的错题矫正系统。尝试基于网络 测评平台的监测结果,着手构架与学业水平诊断相对应,与 视频课程资源相对接的微视频错题矫正系统,为学习困难学 生的学业辅导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拓展课外自主辅导的空 间。二是尝试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块 开发。基于学生学业过程性质量的评价记录,为学生提供学 业发展的过程性的成长记录,为将来中、高考的录取提供写 实性的录取证据。

从区域质量建设实效性看,小学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达 到98%以上,中考均分连续五年超市均水平,我区连续5 年 获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连续多年获得“南京市高中 教学绩效综合奖”、“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推进奖”。

特色之二:实施“互联网+”的反思性教师研修 我区构建了“基于网,成于思,立于行”的反思性教师 研训机制,坚持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通过校际网络 研修,促进教师反思和智慧共享;
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推进区域教育质量协同提升;
通过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推进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新技术创新应用,引领学校 教育的创新发展。

1.精心搭建教师研训反思性网络平台 2005 年开始,我区就在全市第一个尝试构建基于网络 的交互性社区平台———“白下教育叙事博客平台”,充分 利用教育博客零技术门槛、交互性功能优势,采取“区校联 动”的模式,组建区域教育叙事博客群组,开展“基于博客 平台”博客评课、校本研修,推动区域反思性的教师研修的 深入。目前,全区教育博客平台上有博客6137,日志82897 篇, 评论98662 个。

该平台教师博客不仅可以独立运行,而且每位教师的博 客能以学校为单位,独立成为一个学校空间。借助区教育博 客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四个促进”,即:促进教师教学反 思,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促进校际教研信息交流,发挥名 师的示范引领;
促进学科深度研修,实现区域课程资源的共 享;
促进教师间经验分享,加快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2.持续强化区域性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全区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每年研训员主动参加南京 市“菜单式”网络课程资源项目招标,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开 发“微课”同步资源,发布在“学灵网”微课平台,同时依 托“秦淮区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优质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 提供资源服务,保证了区域校际之间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协同提升。2014 年我区研训员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小学微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目前基 于教育资源网课程资源总数量有166963 个,资源总容 量:87.99G,注册用户有6190 个。而全市区县中唯一自主建 设的微课平台“学灵网”,汇聚了全区名优教师的优秀课程、 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目前已有实时注册人数8731 人,参 与学校69 所,课程总数289个,有微课数1087 个。“学灵 网”为全区学生在线学习、课后辅导、课外学习提供丰富多 样的课程服务,同时为教师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分享搭建了网 络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课程建设经验的分享。

3.切实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常态应用 全区依托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新、老平台,汇聚各类数 字化课程资源,为学生日常学习,教师常态教学提供资源服 务。目前全区有“独秀网”电子图书平台、市区公用的学术 性教育期刊平台、理化虚拟实验室、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 础教育资源平台、“新视野”资讯平台等,同时建立“视频 播客”,汇聚了全区视频课程、教育新技术同步课程、学校 优质校本课程等资源,全区各学校利用校内“视频录播系统”, 将名优教师的优秀课例进行实录,以及教育新技术的同步上 传到区“视频播客”平台,为全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服务。

同时,研训员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引导教师观看视频播客, 采用播客评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研修形式,进行深度观 课、议课与评课等学科研训活动,有效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 的常态化应用。4.着力推进校际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 2009 年开始,全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基于博客平台的 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活动”。校内或校际同学科三名教师 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围绕指定课题,基于博客平台,遵循“团 队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自主陈述 和答辩”竞赛流程,对兄弟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反思,协作的综合学科教研竞赛活动,该项活动的开展,有 效推动了校际学科校本教研的深度开展。每年全区信息中心 承担南京市网络全区教师参加南京市和全国网络团队教研 竞赛并屡屡获得一等奖。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突出优势就是, 促进了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的分享,相互协作,考 查了教师团队综合专业技能,对推动教师团队专业化建设发 挥了积极作用,该项赛事也得到了基层学校的欢迎。

5.扎实开展教育信息新技术的教师研训 一是创新新技术课程培训的选课方式。网络利用自助式 网络选课平台,开展“一日千里”等菜单式课程培训。其突 出四个优点是:一是通过教师问卷确定培训菜单,让菜单贴 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是设计模块化短训课程,每个知识点 相对独立,授课时间控制在2~3 课时之间,符合教师时间紧 张的实际情况;
三是授课内容上网后,全区教师实名制自助 报名,报满停止,无需行政干预;
四是教师在指定时间参加 培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确保有所收获。目前,已有 Photoshop 平面图像设计、会声会影9.0 等30 门“菜单式”新技术培训课程。这种“重实用、接地气、注个性、自主式” 培训,“内容实、学得会、用得着”,深得广大教师的赞许。

三是创意建设新技术媒体创新体验中心。我区在全市率 先以“3D 打印”为重点,建设全市第一家3D 打印新技术研 训中心,采取“区校联动”的方式,在区信息技术中心专门 设置“新技术媒体体验中心”,将3D 打印、数码手绘、数 字显微镜、定格动画、激光投影等最新的教育新技术引入到 新技术媒体体验中心,及时培训基层骨干教师,保证技术上 领先一步。我区采取“区校共建”模式,在我区马府街小学 还建立“3D 打印”中心,将技术培训和学校现场教学实践 紧密结合。同时,全区开发“3D 创客技术———思维间” 系统平台,将全区名优教师3D 打印教学设计、微视频以及 学生制作的3D 作品汇聚在平台上,供全区教师学习和交流。

“青奥会”期间,我区“思维间———新科技教师团体”进 驻“青奥村”,开展了3D 创意实体设计的服务工作。2015 年 5 月世界信息化大会,我区以“让智慧可见,让创意有形” 为主题,以“3D 创意实体设计”、“定格动画”、“数码 手绘”三项成果内容,以互动、演示、交流等形式展开现场 展演,受到刘延东副总理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有效推进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我 区始终将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作为技术应用的重 点,积极指导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我区第 五初级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凤游寺小学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成为首批市实验学校之一。同时游府西街小学积极开 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并成功加入“C20———全国慕课联 盟学校”。五是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 研究。

我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围绕“新技术的运用和技术的新应用”的思路,以及中央电 教馆的“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区域 协作教研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组织开展了全区交互式白板 深度应用(案例剖析)、资源建设与运用,有效促进了教师 专业能力的提升。该课题成果荣获中央电教馆课题成果一等 奖。

我区重视立足本职,推动区域教师素质的整体发展,同 时重视发挥自身研训经验的示范辐射作用。我区积极落实南 京市教育局“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全区名优校长、骨 干教师到承担溧水区、江宁区对口研训扶持,与甘肃兰州对 口帮扶、新疆伊宁市结对帮扶,代表南京市与内蒙古莫力达 瓦自治旗10 年对口支教和研训帮扶和跟岗实践,发挥了良 好的研训示范和经验辐射作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