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高职现状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高职现状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08 07:50:34 点击: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摘 要] 职业精神是一种境界,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 内在动力,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关于高职学 生职业精神的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存在职业认知 比较模糊、职业态度不够积极、职业陋习较普遍、职业兴趣 不浓厚等问题。鉴于此,笔者从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导 向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家庭教育 的基础性作用和调动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作用等四方面,提 出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不拘泥于仅仅具备较 强的专业技能这一硬件条件,而是更青睐具有敬业守信、精 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 的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理念, 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条腿走路。李克强总理就 曾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提高职业技 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 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也从政策和规划上重点强调了“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要求育人为本,德育 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 第一,在校生的职业认知普遍较差。多数在校生认同“工 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不出差错就行”的观点;
有相当一部分 同学不愿意融入到团队中,喜欢独来独往。但应届大学生的 职业认知日渐清晰、明朗,多数实习或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 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
工作要 尽心尽力,不仅要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而且要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

第二,高职生的职业态度比较消极。比如面对“如果领 导交给您一项费力又没有报酬的工作”问题时,相当一部分 人会选择应付或拒绝;
对待工作或任务,很多学生会持中庸 或懈怠的态度。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缺乏忘 我的工作态度,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加班完成任务。

第三,高职生的职业陋习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 能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3年以上。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部 分高职实习生、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状况,如吃不了 苦、受不了累,说苦喊累、怨声载道;
上班不遵守时间;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过分强调收入;
工作不顺心就擅自离岗, 抗压力差;
手机党、低头族,与人说话、沟通交流能力差;

不屑、不善与人合作;
等等。

三、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社会因素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过程中最为现实的 重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在给人 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小 觑。拜金主义、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等日 渐抬头并充斥在社会中,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各方面,这对人 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定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 响。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信息新媒体带来 的精神大餐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御 西方不良思想的毅力。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很 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受待见”,被视为“断头教育”“次品 教育”,而这种职业教育不平等观念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 的思想。这些社会因素无疑都影响着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二)学校方面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它的政策,而教育政策决定教 育行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 够把人类带上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把对崇高的道德准则 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但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 职院校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硬件”的培训,而对学生应具有的职 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软件”关注不够。在现行的教育教学 活动中,只是通过几节课或几次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 指导,并未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纳入到整体课程体 系和规划中。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重视程度还是实际的工作 部署,都没有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热度和力度。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今,高校的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出生 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出生可以说是众星捧月,父母、祖 父母、外祖父母的重心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些90后过着饭 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贵族”生活。而这样的家庭结构和教 养方式很容易造成90后出现自我意识强、服务意识差、唯我 独尊、独立自主能力欠缺、遇到困难绕着走、抗压力不强等 问题。此外,父母的教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社会背景、 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宗教信仰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也都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学生方面 高职生自身是其职业精神养成的决定因素。高职生的特 点是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但务实功利性强;
道德观健康 向上,但知行脱节;
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强化,但承受能力和 心理调节能力差;
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上崇尚个性自由、 独立,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等等。而一些高职生又往 往对自身的认知存在误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 和不足,容易全盘否定自己或是无视自己的缺点,进而造成 其积极行为的缺失,从而影响其职业素质的提升。

四、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倡导”是一种开放而未定性和 未定论的表达方式,它是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发展的精神旗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指导 思想。积极弘扬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各行业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实现社会长足发展和进步的 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各国各民族思想交流交锋的激荡期,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和变异的价值观渗透,我们更 应该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站稳脚跟,坚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在形象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 用;
在行动上汇集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正能量,通过引导 和鼓励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把职业精神落实到工作岗位之中, 多发现和多培育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劳模精 神影响和辐射到更广泛的范围中去,使之成为全社会各行各 业的价值判断标准。

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为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 作用,一是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沟 通合作,最大程度地优化社会资源,鼓励并促成校企合作、 工学合一,疏通学生参与企业、社会的渠道,激励企业、行 业协会参与职业精神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育与企 业规范双向互动。二是要建立职业精神培育一贯制,将学生 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至中高职教育体系中,渗透到教育教学 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中。此外,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更多的 是以活动和实践教育的形式进行,还需要政府协调给予一定 的物质保障。(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1.高度重视,深度落实 高职教育是社会的产物,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而不断 变化。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社会的要求、高职教育自身规律, 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 位,整体规划,将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放在突出重要的 地位,紧抓、严抓、常抓,做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两条腿走路,不能偏颇。在工作中,要将职业精神落实到实 际中去,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贯穿大学整个教育教学活 动,分阶段分模块地进行教育引导,行于课堂而内化于心, 杜绝“短、平、快”“一刀切”的态度,不搞面子工程,不 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让职业精神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不仅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而且要成为高 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一张名牌。

2.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心理 学上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 形成、确定的关键期,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性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 当起示范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提供活生 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充分意识 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具 有处世热情、情绪稳定、待人亲切等人格特征的优秀教师将 会散发出强大的光芒,也会引领学生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 发展。

3.校企相通,产学相融 如果说学校是育人的摇篮,那么社会就是塑人的熔炉。

学校和社会都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场所,一方面学校要培养 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吸收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两者互通互融、息息相关。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办学理念就是嫁接学生职业精神的链带。这就需要学校和企 业双方,尤其是企业要将其文化带到实践教学、实操训练中, 在仿真或者真实的情境中体味企业文化精神的力量,使专业 技术技能富有生命力和生产力。

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职业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境界,更应该是一种品质和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文明习惯无小 事的道理。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管理中,要通过各种形 式的活动来宣传渗透“文明修身、立德树人”的意识,勿以 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以小见大,按时上课就是树立时间观念,认真听课就是尊重 别人的劳动,上课关机就是遵守纪律,考试不作弊就是诚实 守信……这些良好习惯就是职业精神的萌芽,与职业精神一 脉相承。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重视家风 据调查显示,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家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 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是大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土壤。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帮助子女培 养自立意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勤劳的好习惯、生活自理自 立能力,一些生活的琐事,特别是脏、苦、累的体力劳动, 家长不能统包代替,而应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独立承担, 即使做得不好也要做,加以鼓励引导,让他们亲身体会付出 劳动、收获快乐的感觉,增强自我效能感;
另外在学习上要 求孩子勤于思考、多动脑动手,钻研专业,促进其心智、品质的全面发展,成就匠心之作。

2.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很多思想观念和 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和确定的。因此学校要充分 意识到家庭、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天然的导向作用,共同 承担分配教育学生的任务。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 联系,既要掌握学生在家的第一手材料,也要向家长及时反 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对于问题学生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 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始终保持家校 教育的连续性。

(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作用 高职学生参加工作的主动性取决于对职业的态度和认 识,然而轻视劳动、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的存在左右着学生 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提高职业精神对自身成长 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知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活动,职业技能、职 业精神是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它们 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 要性,不断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向各国工匠学习,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 发表讲话[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6/23/c_126660503.h tm. [2]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http:
//www.jyb.cn/info/jyzck/201508/t20150820_634473.htm l. [3]学信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2018)》[EB/OL].http:
//www.chsi.com.cn/jyzx/201511/20151103/1509042579.h tml. [4]曹红梅,吴燕萍.校企对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 [J].内江科技,2014,(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