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工会 > 潜在价值_小学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与设计要领

潜在价值_小学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与设计要领

来源:工会 时间:2019-10-14 07:47:50 点击:

小学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与设计要领

小学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与设计要领 摘要:儿童身上具有从事艺术活动的天性和创造力。小 学剧本的综合性艺术活动直接体现了儿童的生命需求。建立 在“读”“演”“写”基础之上的剧本学习,不仅会带给儿 童丰富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能潜移默化影响儿童 的发展,促进其完美人格的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9094(2016)09A-0076-04 从文本体式看,《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四年级下 册第10课)和《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都 是剧本。人教版小语教材没有安排剧本类的课文,但在人教 版五下“口语交际·习作五”的口语交际部分,提出了表演 课本剧的任务,任务分为两部分内容:把课文改编成剧本;

排演。

查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阶 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没有出现“剧本”的概念,更无从谈 起具体的要求。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有相关表述: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作品,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当然,这样的要求不仅简而笼统,也未对小学的剧本教学给 予实在的指导性意见。

课标里所提的“戏剧”包括剧本,但比剧本的内涵与外 延要大。仅就剧本而言,就可以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 电视剧剧本、小品剧本等几类,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这两篇 都是话剧剧本。

一、剧本的文体特征 剧本是一种文学样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话 剧剧本是话剧演出的脚本或称底本,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 行演出。

1.具有独特的形式与结构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包括交代剧 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道具、布景等,描述人物的表情神态、 形体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等。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中,文本 一开始就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作了说明:时 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 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 物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 明:公仪休的学生。

而“[幕启,子明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交代的是人物的上下场,多以符号“[”表示;
人物的动作、 表情等则以符号“( )”标明,如子明和老师说话前“(忙 起身向老师行礼)”。

根据剧情的繁简、场景的变化,剧本可分为独幕剧、多 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负荆请罪》是两幕 剧。

正是因为剧本有着独特的形式与结构,所以,我们一眼 就可以将它从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识别出来,这是它的“身份 证”。

2.以台词作为主要手段与内容台词是剧本的主体内容,表现为人物的对白、独白以及 旁白。台词是剧本最重要的叙述手段,是剧本展开故事、推 进情节的唯一办法。这就把剧本与可以灵活、综合使用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来展开故事、推进情节的 小说区分开来了,虽然很多剧本本来就改编自小说。

台词即对话(也包括独白与旁白),是剧本艺术的集中 体现。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对话对剧本来说作用更大,地 位更加重要。因此,剧本中的对话具有其特殊性。第一是对 话富于动作性,如《负荆请罪》中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说:“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 顿吧。”读者读到这句话,脑海中的人物就不仅在说话而且 同时是在行动的。第二是对话往往言简意深,如《公仪休拒 收礼物》中,公仪休对送鱼的某大夫的管家说:“谢谢你家 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 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公仪休说自 己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显然要表达的意思要比字面的意思 丰富得多,听这话的管家明白这话是话里有话,可又找不到 合适的话来应对公仪休的拒绝,只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提着鲤鱼下场”。第三是对话的抒情性,这是因为剧本无法 直接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情到深处时,“只好”让人物通 过对白或独白传达内心的情思。3.舞台性 剧本的舞台性最本质的体现是戏剧冲突节奏快,人物性 格对比鲜明,场景集中。受舞台时空限制,剧本不像小说那 样可以缓慢的节奏多方面地展开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往往推 进快,烈度强,猛烈撞击着受众的心理。剧本中的人物个性 鲜明,性格反差大。剧本中人物活动空间就是舞台,而舞台 作为场景的变化是有限的,因此剧本必须把人物和情节集中 到一个或几个场面中来展现。

二、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 剧本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研究很少,比如, 因为剧本也属于叙事文学的一种,把剧本混同于小说,进行 人物、情节、主题分析的做法就不在少数。

那么,剧本教学的主要价值应该怎么定位呢? 1.学习欣赏以对话为核心的舞台艺术。

剧本说到底是为了舞台演出用的,虽然它也是以文本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但我们阅读时也要有一种舞台的感觉, 所以,无论是作为文学文本的阅读,还是作为舞台表演的脚 本,剧本教学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剧本的舞台艺术。

对话是阅读、欣赏剧本的关键。故事依赖对话展开,冲 突全凭语言呈现,人物在对话中演绎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可 以说对话是剧本艺术的核心。我们贴着语言想象人物的心理, 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揣摩对话的言下之意、言外之 意,更深切地领悟语言艺术的精妙。比如,蔺相如的一句“还 是以和为贵嘛”,就远不止人与人应该和睦相处这么一层意 思;
公仪休说:“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绝不 能仅从字面去了解,而应联系公仪休前后的话,明白他是故 意这么说从而拒绝别人送的鱼,懂得他清廉自守的品质。

2.领略剧本独有的舞台感。

舞台感是剧本独有的特点,在文本中,它是由舞台说明 的简单文字所营造的人物活动背景;
在表演中,它是演员活 动的物理时空与心理空间;
对读者来说,它是依赖联想与想 象主动建构的生活场景与人物活动影像。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这两个剧本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关 系不太复杂,学生阅读时会感觉文字比较容易理解,即使进行分角色对话,学生也许会觉得和一般文章的分角色朗读没 有多大差别。但是如果进行表演,学生就会对舞台感有切身 的体验。我的学生胡恺林参加《负荆请罪》表演后写道:
沈泽春在一旁提醒我,然后把我推上台。我,我不会踱 步呀。我心说一声:惨了。我只好在台上走来走去,装作踱 步一样。这时,台下有人嘀咕道:“踱步的话,手……”我 恍然大悟,忙把手背在后面,抬头挺胸收腹,照着电视上领 导视察的样子做了起来。没想到,我这一动作,却让观众都 笑了。

这是对舞台感最深切的体验、最生动的描绘,是别的文 学形式难以给予学生的。

3.培养以言语为中心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教师为主的“教课文”的做法转变到以儿童为主的言 语实践活动,母语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摈弃简单地把 剧本当课文教的做法,开展以剧本表演为核心的综合性语文 学习活动。因为剧本表演作为情景式的场景化的语文活动, 是与儿童游戏、浪漫的心理特性相适应的,为儿童所喜爱的。

在表演的情境中,儿童的身心向生活打开,向言语打开,向 同伴与老师打开,是全方位浸润式的言语实践与学习。美国年度教师雷夫说:“学生的表演,我没有奖励,他们每次投 入其中,感到快乐,就是最大的奖励。”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15日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戏剧进课程,“充分 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这对我们进一步 拓展对语文作为实践性课程的认识,改进我们单纯注重讲解 的语文教学现状来说,增进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大有裨 益的。应该说,剧本是发展学生言语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 养的优秀的与便利的载体与平台。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一个剧本的排练演出,需要导 演、演员、工作人员等等,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全面的 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 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养,实现全人教育。

三、剧本教学的设计要领 剧本的特性决定了剧本决不能简单地当作一般的课文 来进行分析式的阅读,正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说:“剧 本实际上不是供人阅读的,剧本只有依赖于舞台与演员,才 可能发出光彩。”这是剧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1.组织表演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可以是语文 的知识性教学,可以是技能、策略的教学,也可以是活动式 的,组织表演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经验的教 学内容。

国外是把戏剧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的,台湾与香港的戏 剧教育起步也比较早。如,俄罗斯五年级语文教材在“19世 纪文学”单元克雷洛夫寓言中就安排了“根据寓言排演戏剧”、 “排演广播剧”等活动性内容,以教材的方式确认了戏剧表 演这种活动性语文学习方式。台湾地区2001年起即列入“表 演艺术”课程,并将广义的“戏剧”内涵渗透到艺术、人文 和学科教学之中。香港演艺学院张秉权教授梳理了香港戏剧 教育的四种模式:①戏剧作为课外活动:学校戏剧组;
②戏 剧作为独立科目:戏剧教育科;
③戏剧作为教学法:教育戏 剧;
④戏剧作为学习经历;
教育剧场。

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仅此两篇剧本!教材在两个 剧本后面的练习中都明确列出“排演”的要求,也就是说教 材编者的意图也是指向表演的。同时,就学生来说,小学阶 段的孩子善于模仿,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哲学,是儿童学 习生活、把握世界的方式与途径。引导学生排演剧本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近年我两次教六年级,都带领学生表演《负 荆请罪》,学生们的反响很好,“真是快乐的一节课”是他 们共同的评价。

2.提供支架 围绕表演,教学还要为表演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架。教学 支架相当于脚手架,是扶助学生完成表演的手段与策略的安 排,包括剧本知识、舞台表演常识、故事背景等。

第一是关于剧本结构形式的认识。首先介绍剧本内的时 间、地点、人物再加上方括号、圆括号,构成舞台说明;
剧 本的主体主要包括人物对话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经验、 语文经验之外的文体常识性知识,需要明明白白让学生认知 到位。即使六上的《负荆请罪》,和四年级下学期隔仅一年 多,仍然需要温故、明确一下的。当然,了解文学常识,并 不是为了记住概念,而是为指导表演服务的。特别是人物的 身份、神态、动作等,都要结合对表演的推敲来领会、把握。

其次是读懂剧本的问题。这是极易与普通课文教学混淆 的。我们要紧扣一个“剧”字来理解剧本,把“文”中人变 成“剧”中人,把“文”中语言变成“剧”中对话,在活的 表演中梳理剧中主要矛盾,领悟人物主要性格特点。这是一个读懂剧本与推敲表演滚动发展的过程。

《负荆请罪》是两幕剧,历史背景更为复杂,如果没有 一定的了解,学生就会觉得廉颇的嫉妒毫无来由,更无法理 解将相不和对赵国的巨大危害性,当然也就无从领悟蔺相如 以大局为重的胸怀。笔者在教学这个剧本时,排演前先带学 生一起阅读《史记故事》(少年版)中与这个故事相关的部 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战国群雄纷争和秦国一支独大的深 刻危机就进入到了学生视野。特别是其中的“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以及“纸上谈兵”等直接与赵国相关的故事, 更使学生对话剧中的人物、人物与国家的存亡关联有了更深 的认识。人教版五下第18课《将相和》,写了有关蔺相如、 廉颇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 请罪”,内容比较丰富,有助于认识时代背景与人物关系, 至少应带学生阅读、了解这三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 排演、表演。

3.言语实践拓展 剧本的言语实践拓展环节可以安排这样两类内容:
一类是“读”,安排学生阅读其他的剧本,或者阅读相 关联的文学作品,比如学习《负荆请罪》后阅读根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白话文,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 历史贡献及赵国的兴亡。

还有一类是“写”。写的活动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编写剧本,如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在学习了《将相和》《草 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文章后,在随后的“口 语交际·习作五”的口语交际部分就有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的 练习。编写剧本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主 动运用所学的剧本知识,深化对剧本常识的把握,还使学生 体会到剧本与同类别的叙事文学——小说的区别。

另一种写的活动是写表演剧本或者观看表演的体验。如 表演《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整个表演中的任 务,在导演、演员、观众三种身份中选择一个,写自己的体 验与感受:
最出色的莫过于饰演韩勃的陆思影,那生气的样子,气 愤地双手叉腰,不满地跺脚,若有所悟地竖起大拇指,简直 把韩勃表演得淋漓尽致。(2013届学生钱亦可,导演) 刚开幕,我便卡在了起头的一段话。张口结舌,脑袋一 片空白。

(2016届学生郭亚晴,演员) 我只好在台上走来走去,装作踱步一样。这时,台下有 人嘀咕道:“踱步的话,手……”我恍然大悟,忙把手背在 后面,抬头挺胸收腹,照着电视上领导视察的样子做了起来。

没想到,我这一动作,却让观众都笑了。看着他们笑得快滚 到地上的样子,我竟然也有一股要笑的冲动。(2016届学生 胡恺琳,演员) 陈雨婷的演技可以说是班级里最棒的了。她大胆演“蔺 相如”,大方对“韩勃”讲道理,和气地对“廉颇”表示宽恕,使同学们大为赞叹。(2016届学生徐佳怡,观众) 可见,儿童身上具有从事艺术活动的天生倾向和能力, 小学剧本的综合性艺术活动直接表现了儿童生命需求。建立 在“读”“演”“写”基础之上的剧本学习,不仅会带给儿 童丰富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能潜移默化影响儿童 的发展,促进其完美人格的养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