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个人计划 > 会展策划课程 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分析

会展策划课程 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个人计划 时间:2019-11-06 07:57:36 点击:

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分析

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会展策划”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历时一年,为 了对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与评价,学生 的视角显得极其重要。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的形式,运用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量表进行分析,得到效果 评价的四个维度,即教师感知维度、课程学习感知维度、课 堂气氛感知维度和未来发展能力感知维度。学生总体上对 PBL教学模式持赞同的态度,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 化教师监督作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会展策划”;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1-0916(2015)11-0039-03 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本科层面设置以 来,“会展策划”一直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2014年,笔者 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 PBL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效果评估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一、问卷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 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估体系由18项指标组成,针对每一 指标设计相应的调研问题。问卷设计参照李克特量表 (LikertScale)的测量方式,每一个调查问题都对应5个等级, 1-5的分值分别表示非常不认同、不认同、一般、认同、非 常认同。(二)调研过程与方法 2015年6月2日-10日,笔者面向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 院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110 份,回收104份,回收率94.5%,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 问卷101份,有效率91.8%。问卷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处 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笔者关注的重点在于描述性分析和 因子分析两种方法。

二、效果评估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ReliabilityAnalysis)又称 可靠性分析,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得 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度量是否具有稳定 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方法[1]。本文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 s)α系数作为信度分析方法,通常认为:0.9及以上表示优 秀,0.80~0.89表示好,0.70~0.79表示一般,0.60 ~0.69表示边缘,0.59及以下表示糟糕[2]。经过检验, 问卷总体的α系数为0.895,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2.效 度分析。效度分析即有效性分析,它是一种分析考察内容的 方法。效度分析主要考察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本文采用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考察问卷的内容效度, 而结构效度的考察则融合在主成分分析中。经过检验,问卷 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768,sig值为0.000 <0.001,意味着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在0.01的显著水平下呈显著相关,说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可以较为准确 地反映调查意图。

(二)因子分析 笔者对“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度量表 的18个变量进行降维因子分析,得到评价度量表的公因子方 差,18个变量的初始共同度都为1.000,提取因子后最小的 再生共同度为0.711,18个变量的共性方差均高于0.5,因 此调查问卷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 分析法提取18个变量的公因子,18个变量分为4个公因子, 且矩阵中因子载荷值在0.6以上,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 结构效度。成分矩阵表显示,“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 式效果评价度量表的18个变量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 感知”维度、“课程学习感知”维度、“课堂气氛感知”维 度和“未来发展能力感知”维度,分别对应学生对授课教师 的评价、对PBL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对PBL课堂气氛的评价 以及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影响四个方面。PBL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 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与监督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 为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和探索课程中未知的领域;课堂气氛由 整堂灌输式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表达式。因此,PBL教学模式 效果评价度量中的四个部分,18个变量较为完整地囊括了教 学模式评价的整体,从中可以全面得到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 感知。“教师感知维度”5个项目和成分分别为:设计问题难易适中具有开放性(0.687)、能有效地监督学习进程(0.762)、 每一模块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0.713)、设计形式多样的学 习评价方式(0.802)、能够给予良好的学习反馈(0.871);
课程学习感知维度5个项目和成分分别为:提升了课程学习 的兴趣(0.824)、丰富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0.848)、强化 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0.861)、推动了课程学习的自主性(0. 795)、生活了学习的创造性与拓展性(0.779);课堂气氛感 知维度3个项目和成分分别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0.767)、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0.814)、课堂内外师生关系融洽(0. 866);未来发展能力感知维度5个项目和成分分别为:培养了 团队沟通合作能力(0.690)、培养了开拓创新能力(0.834)、 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0.747)、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0.783)、 增强了自信心(0.892)。

(三)均值分析 本研究对“会展策划”课程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度量 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经统计得到感知度对应的均值和标准差。

一般认为,分值为1-5的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4之 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 赞同[3]。“教师感知维度”均值(3.85)、标准差(0.790)。

其中“设计问题难易适中具有开放性”均值(4.54)、标准 差(0.766),“能有效地监督学习进程”均值(3.12)、标 准差(0.745),“每一模块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均值(3. 57)、标准差(0.850),“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均值(4.41)、标准差(0.782),“能够给予良好的学习反 馈”均值(3.61)、标准差(0.861);“课程学习感知维度” 均值(3.62)、标准差(0.723)。其中,“提升了课程学习 的兴趣”均值(3.73)、标准差(0.817),“丰富了学习的 方法和途径”均值(3.92)、标准差(0.882),“强化并巩 固了所学的知识”均值(3.78)、标准差(0.734),“推动 了课程学习合作精神”均值(3.20)、标准差(0.876),“深 化了学习的创造性与拓展性”均值(3.47)、标准差(0.753);
“课堂气氛感知维度”均值(3.51)、标准差(0.781)。其 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均值(3.72)、标准差(0.762),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均值(2.93)、标准差(0.659),“课 堂内外师生关系融洽”均值(3.89)、标准差(0.723);“未 来发展能力感知维度”均值(3.45)、标准差(0.844)。其 中,“培养了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均值(3.47)、标准差(0. 790),“培养了开拓创新能力”均值(3.02)、标准差(0. 682),“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均值(3.69)、标准差(0. 699),“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均值(3.52)、标准差(0. 751),“增强了自信心”均值(3.56)、标准差(0.742)。

从均值分析表中可以看到,“教师感知”维度总均值为3. 85,高于其他三个模块的总均值,说明学生对教师为PBL教 学模式的付出持肯定态度。其中“设计问题难易适中具有开 放性”和“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两个变量的均值 达到4.54与4.41,是所有变量中分值超过4的选项,这两个变量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但是“教师能有效地监督学习 进程”变量得分为3.12,低于3.4,说明学生对这一选项 持中立态度。“课程学习感知”维度的总均值为3.53,略 高于中立的分值,达到赞同的等级,说明学生对该模块的感 知度较高。“推动了课程学习合作精神”变量得分为3.20, 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合作训练没有达到PBL教学模式的预期目 标。“课堂气氛感知”维度的总均值为3.51,总体上达到 赞同的水准,但是学生对“课堂时间安排合理”这一变量的 认同感偏低。“未来发展能力感知”维度均值得分为3.45, 说明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持赞同态度,但是对于这 种模式的后续影响力的认同感处于模糊中立的状态之中。

三、结论与反思 (一)PBL教学模式体现的优势 1.教师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PBL教学模 式进行“会展策划”课程教学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回归幕后, 而是担当多重角色以及进行多次的角色转换。首先,教师尽 管从课堂主导地位隐退,但是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 程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成为学生 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量表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的 总体感知持赞同的态度,说明通过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 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得到加强。其次,从“教师能够给予良好 的学习反馈”和“在每一模块学习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两个变量得分中看到,教师已经担当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角色。“会展策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 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头脑风暴法式的讨论训练。

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是置身事外,而是细心听取小组意见, 认真观察评估,将课程学习目标和小组观点的偏差及时反馈 给学生,把握学习的总舵。2.课程学习及课堂氛围方面。

调查显示,“会展策划”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后,学生的 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获得了提高。

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只是被动学习,通过强行灌输知识,在 短时间内起到强化的作用,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而PBL教学 模式颠覆了这种模式,它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如角色 扮演、激烈辩论、小组探讨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 出来,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最终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堂氛围方面,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自主 学习凸显小组讨论和交流的重要性,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 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增进成员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课堂 上小组间畅所欲言,通过案例、数据等一系列支撑数据充分 表达团队的观点和认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掌握知识 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课堂活跃的气氛,促进同窗的友谊。

另外,教师针对会展活动策划的各个环节安排了丰富多样的 角色扮演和互动活动,教师不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 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步,使得 师生关系变得愉悦和融洽。

(二)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1.教师监督存在一定的滞后。从学生对教师感知的回 馈可以看到,当前阶段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主要 是因为“会展策划”PBL教学模式实施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 且并没有推广到其他课程,学生接触PBL时间较短,正处于 新模式的适应期。同时PBL模式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学习的能 力,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悖。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亟须教师 的引导,更需要教师强化监督作用。但是,根据学生的反馈, 教师的监督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2.课堂效果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在课程学习感知模块,学生对PBL推动“课程学 习的合作精神”以及“深化学习的创造性与拓展性”的感知 持中立的态度,而PBL教学目标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 面,说明PBL课堂教学效果有待加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 况,主要原因在于PBL所强调的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经过长期的传统教学熏陶,学生已经沉浸于单独学习的方式, 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传统学习模式的固有影响,因此多数学生 课外学习并不以小组为单位,而是实行课外分工,课前将资 料进行简单汇总,没有体现课程学习的合作精神,因此创造 性和拓展性也受到影响[4]。3.PBL对未来发展能力的影 响有待提高。总体而言,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对未来发展 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阶段学习而言,PBL教学模式 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展示,特别是培养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开 拓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面还达不到学生赞同的水平。

(三)PBL教学模式发展的反思 1.加强教师的监督作用。针对教师监督存在滞后的问 题,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被动监督的局 面,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将被动滞后的监督改变为主动监 督。首先,教师可以借助通信技术的变革,从传统的面对面 的监督模式中脱离出来,建立“会展策划”课程微信群,通 过微信平台,在课程外实现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教师 还可以通过微信的传输功能,及时掌握各个小组任务进展, 及时给予引导与指正,为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奠定基础。其次, 教师应该掌握小组成员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选取“强组”、 “弱组”和“惰性组”三个对象进行重点监督。“强组”的 作用在于示范,“弱组”的作用在于奋起直追,“惰性组” 的作用在于改变学习不积极的状态。通过对这三组对象的强 化监督,为全面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2.进一步加强团队 合作训练。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它重点强调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互动和合作有序,通过信 息沟通和交流,实现开拓创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 须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达到相应的成熟,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学 习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才能培养起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团 队合作是未来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今后“会展策划”课程 PBL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 在问题设计上更要注重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加强课外学习的监督,尽量让团队的每一位学生都 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其次,教师要改革评分制度,将团 队合作程度与最终的小组分值挂钩,坚决杜绝滥竽充数的现 象。最后,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团体活 动,在小组互动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罗纳德•D•约克奇.SPSS其实很简单[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9. [2]张红兵,贾来喜,李潞.SPSS宝典[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34-435. [3]TosunC. Hostperceptionsofimpacts:acomparativetourismstudy [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1). [4]梁燕,汪青等.从学生的视角看PBL教学实践的效 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9(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