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少数民族教育的生态学视野】人文视野生态学

【少数民族教育的生态学视野】人文视野生态学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10 08:22:56 点击:

少数民族教育的生态学视野

少数民族教育的生态学视野 少数民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元性。

教育生态学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环境和文化对教 育的作用,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一理论对少数民族 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 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浅 析少数民族教育。

摘 要:
民族教育;
生态学;
生态多样性;
文化多元性 民族是由其成员通过共同持有的文化得以维系的,文化 是通过教育得以传播的,而民族的文化和教育都产生并深深 根植于特定的生态环境 而特定的生态环境成为民族、文化、 教育赖以存续的基础。因此,研究民族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规 律,必须研究其教育的生态环境,包括教育的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一、民族地区生态多样性 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指少数民族所处空间的地 理位置、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气候等综合的自然条件。

自然生态因素与教育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环境对人的多方面 影响而作用于教育的。任何人都依存于某种特定的自然环境 中,不同的环境要求人们对其做出相应的选择和适应,而教 育的内容、结构模式乃至教育体系等都与其具有内在的联系。教育不是一种抽象的活动,其对象、内容、形式、方法、目 的及全部体系都不能脱离具体时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每 个民族特定的自然背景差别体现在地质、地貌、自然资源、 气候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民族环境、政治环 境、经济环境等。一个民族必须面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及 其周围存在的环境,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特有生存空间。体现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和民 族关系;
各民族各具特点并相互依存;
中华民族与各个少数 民族一起成长;
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与市场竞争机制 存在矛盾。

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指狭义的文化环境。教育人 类学认为文化是观念的,是特定社会中特有行为和思维方式、 价值观的体系。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价值观、道德观、科 技观、宗教、习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文化体 系,故研究少数民族教育,须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

在少数民族独特文化体系中就价值观取向方面,迷信与万物 有灵等观念仍某种程度的保存,重农牧轻商,重群体轻个 体;
语言方面,大多少数民族语言尚未建立相对应的民族语 汇词库,致使多数少数民族学校无法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低到 高的一贯教学。

二、教育生态学对教育的适用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 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 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进而 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 环境理论:教育生态学认为,人、教育、环境彼 此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学习是 学习者跟生态环境进行的互动,那些有利于身心条件发展成 熟、发挥作用的环境便是理想的教育生态环境。要开展有效 的学习,教育者首先需要营造和建构符合生态取向的学习环 境,学习者则需要处理好自身各要素之间、自身与环境之间 两个层面的关系。(2)生态位理论: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 位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 空间和功能位置,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

如果物种形成并拥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就可以 弱化与其他物种的恶性竞争,确保生物群落和生物圈的有序 和稳定。生态位研究重点由重叠与竞争的关系,转移到分离 与共存的关系。在教育生态学中,学生个体被视为生物个体, 学生群体被视为生物种群,都有各自的生态位。(3)多元 智能和差异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各不相同,都 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学习风格,教育应该充分使学生的优势 得以发挥。思维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实际上也是 一种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差异发展是实现学生个性和谐 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三、差异教学理论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应用 差异教学理论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和人本化的思考方 式在教育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观的差异教 学理论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强调差异的现实性和普 遍性、重要性和创造性。该理论认为民族文化直接作用于民 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文化差异。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学业上 劣势的原因是没有把少数民族文化用于教学和测验中,从而 提出了教育设计应充分重视受教育者文化背景的观点。因此, 民族教育还须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现状实行涵盖民族文 化的差异教育,缺乏民族文化教育的学校会使越来越多的学 生既疏离学校教育又疏离自己的民族传统,从而导致双重 “文化中断”。

(2)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的差异性对发展民族教育会产生不同的要求,影响各少 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教育教学质量。民族的自然生态环 境和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性差异,又是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3)心理差异。不同民族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 理素质不同,民族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也应带有一些特殊性。

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 积极和谐地生活,保持群体间教育成就的均衡,以及在考虑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促进相互尊重和宽容,这正是差异教学 的目标。

(4)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教学还有助于消除对少数民 族及其文化上的偏见,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民族教育只有重视和尊重这些差异,考虑少数民族学 生的学习风格,从内容、方法到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公正、合 理、科学的标准才会得到健康发展。

四、基于生态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教育的思考 当前的“一视同仁”做法,虽然缩短了少数民族与汉 族的知识水平差距,但忽视了少数民族客观存在的差别。由 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双重性,民族地区生态多样性, 我们在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国家教育的同时,还要满 足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生活需求,更要利于文化多样性,生 态多样性的保持。

(一)教育目的角度 学校教育要与民族地区人们的需求相适应,充分了解 民族地区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充 分调查了解民族教育主体的需求, 使其反映在学校教育中, 达到学校与家长、学生最大程度的和谐。少数民族民族教育 要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让民族学生在教育中有所 收获, 并能运用到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 为当地的经济服务。

(二)教育功能角度 要发掘教育资源, 从生活空间筛选教育内容。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 悠久的历史, 也积聚了大量丰富的适合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传统文化,应挖掘文化现象后有教育价值的东西, 发掘教育 资源, 丰富民族教育;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 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

(三)课程设置及实施角度 长期以来, 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少考虑到其特殊性, 教材和课程设置几乎都是按国家统一的标准, 课程设置基本 上与高考对应, 内容也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 很少与当地情 况相适应。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之中的, 教育的本 质是让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出文化的多元 性。同时, 民族教育要继续加强本土知识的开发利用,让民 族地区的人们也参与到乡土课程的设置当中。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的传承方式很多,如当前的“乡土教程”开发。

参考文献:
[1]程向阳.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当代教 育科学,2005(15) [2]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 示.外国教育研究,2003(11) [3]滕星、王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民族出 版社,200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