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发言 > 大学英语【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来源:领导发言 时间:2019-11-06 07:58:07 点击:

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 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传媒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 需求。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学情、 结合专业特点,适应职业的要求。基于专业导向的大学英语 教学无疑为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 的方向。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专业导向;大学英语;ESP;教学 改革 一、传媒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成绩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传媒类专业一般主要指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摄 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艺 术类考生。在我国,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专业课和文化课 两部分构成,通常情况下高校都赋予专业课成绩以更大的权 重作为录取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也就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 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数。文化课 入学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 力、知识素养。同时,包括传媒专业在内的艺术考生,为了 通过专业考核,往往高中阶段就开始进入各类学校、培训班 强化专业基础,与普通类考生相比,又失去了三年高中系统 的文化课学习的训练和经历。势必造成其包括英语在内的文 化课基础薄弱,更有一部分学生是直接从职业高中和中专考进大学的,中学阶段就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经历,适合于普 通类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这些艺术生来说是很 吃力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造成他们 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英语学习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受专业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 影响会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与心理、行为特征。传媒类专业 的学生受其艺术生背景的影响,大都带有以下共同特征:做 事比较感性,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 力相对较弱;从思维习惯上看,艺术生的思维往往带有发散 性的特点,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常常天马行空、突发奇想;
传媒专业的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拘 一格,喜欢追求新生事物,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从心 理特征和意志品质上看,传媒专业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 度都不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控力不强,往往三分钟热情、 一曝十寒,课堂英语学习容易分心走神儿,专注精神和持之 以恒的精神十分欠缺。

(三)传媒专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 力 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必定是存在着外在的压力或是内在的动力。前者比如升学、 就业、考试,后者比如专业或职业兴趣,个人爱好等。就大学英语的学习而言,一方面国内高校普遍已经将英语四、六 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的获得脱钩,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四六 级考试等语言考试已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另一方面,由于 专业的特点导致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没有考研 和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的欲望,就业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 主要目标,这是导致其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同时, 就大多数传媒专业本科生来说,他们感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接 触英语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况且本身英语基础又都薄弱,学 习英语的兴趣不足,考虑到与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就 业和工作关系不大,必然导致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匮乏。

二、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缺乏应 用性和实用性 传媒类各专业不论是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影摄 像、表演、网络还是新媒体与传媒策划,其培养目标都是要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 求,具备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传媒方面专业知识 和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经济管理学、网络传播学基 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传媒公司、IT 行业、各种影视剧、电视栏目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企事业单 位、政府机关从事新闻采编、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策 划与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创业型人才。教育部于 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国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针,其中明确 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 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 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可见,不论是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大学英 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将“应用能力”和“实用性”作为大学 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而目前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公共英语 的教学实践却仍然可以看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或者说 是“2.0”升级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词汇、 语法、结构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侧重点仍在“输入端”而 非“输出端”,学习效果的考核也依然是以包括四六级在内 的过级考试为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 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和国 际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有效结合,缺乏专业教学特色 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 教育部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作为对《课程要求》的 修订和完善。《指南》特别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体 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学校的类型、层次、生源、 办学定位等,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 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大多数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普通类学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通常为两年四个学期, 修完大学英语1至4级,计16个学分。使用的教材也是各种综 合类的《大学英语》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完全与传媒类相 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未能如《教学指南》中要求的 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类型、生源和办学定位, 反映本校特色。正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传媒类专业几乎没 有任何的相关性,导致学习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只是成了应付考试拿学分的不得已 行为。

(三)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从笔者所在的高校传媒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来看,课 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与普通类学生毫无区别的 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以讲授单词、词组、 语法、篇章为主,穿插一些英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于其中, 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课本知识,毫无主动性与 主体性而言。受教材和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学内容 很少能真正将所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想联系,由于 教学内容都是在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下“抽象的”语境下进 行的,这样的学习必然是脱离生活、远离专业和职业,必然 是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单纯的记忆,而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语 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的语言只能是一种“死 语言”,一旦离开了课堂,应付完“考试”和“试卷”,自 然也就“自生自灭”。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构建基于专业导向的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全程ESP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当属语言 环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 学习外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有的人还在继续学习,学习效 率和效果却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和我 们生活工作实际上是“两张皮”。离开了课堂和学校,我们 并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和需求。这种脱离真实环境和实际需 求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在 我们无法解决真实的语言环境(很多在国内英语考试成绩平 平的人在国外生活居住一段时间后,语言能力都得以大幅提 升很快就能正常沟通)情况下,更现实的方法就是将语言学 习与专业或职业相结合,创造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而这方 面,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有效结合的语 言教学方法就成为有效的解决之道。ESP(专门用途英语)是 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20世纪60年代由 语言学家Haliday在 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首次 提出。指的是与某一学科或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

Strevens(1988:1-13)认为ESP的目的和内容取决于学习者 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它具有四个特征:(1)教学目标必须 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 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 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相对照的特征。

[3]可见,ESP的核心理念重在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 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需 求引领型英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将目前高校传媒专业普遍 实行的通用英语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变为与学生专业深 度融合的与未来职业密切关联的专门用途英语,以传媒学科 专业内容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在向学生呈现传媒类 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交流策略的 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与传媒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

由于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因而都能有效刺激和维持学生 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新的兴奋 点,大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有 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由 于ESP教学是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学生 们能够将英语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中去,从而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英语词汇和结构,并在专业实践中运用和强化所学到英语知 识;而学生在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能有效促进其英语学习能 力的提升,因为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 所需要的情境。[4]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大学ESP课程可 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 段的ESP课程是以宽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大学ESP基础课程,即大一两个学期可安排《传媒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 2学分,32学时,介绍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和通用知识;高级阶 段的ESP课程为高阶大学ESP课程,以窄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 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大二两个学期可 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传媒英语教程》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 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分册。

(二)探索与传媒专业结合的教学方法 1.“微剧”表演 可在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开展。首先由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定主题,由学生依据教师给定的主题编 写微剧本。“微剧本”通常可以以某个剧本为蓝本或以当下 发生的时事新闻、生活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也可改编自经 典电影、古典名著。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 行表演。通过微电影表演的模式开展传媒英语教学,由于贴 近学生专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 与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在微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解决了以往 口语难练的问题。

2.英语新闻播音和英语节目主持训练 与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结合最紧密的当属新闻播报和 节目主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分组 用英语播报当天的新闻,或用英语主持一段“脱口秀”节目。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用词、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课上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 些BBC、CNN经典的脱口秀节目和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也可选 择国内媒体中一些比较好的英文栏目,比如CCTV-news或是 杨澜访谈录等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

长期的英语播音和主持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及 高频的词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新闻灵敏度,丰富他们对 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并且从这些国内外成熟的电 视栏目和知名主持人身上,同学们也能学习节目主持中常用 的表达方式和一些主持技巧,这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是大 有裨益的。

3.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电影被公认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经典的电影是一个国家 政治经济、历史风情、人文风俗的集中展示。好的英文影视 作品大都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节奏、思维、 感情等元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 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 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在训练的初 期,可选择一些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的迪斯尼的动画片 起步。刚开始配音练习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 递增。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能够听懂故事内容 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 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4.用英语介绍说明自己的作品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摄影摄像专业的学 生来说,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来对自己编辑的影视 作品、制作的网页或摄影摄像的作品进行介绍和创作说明。

这是一种对专业知识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锻炼。虽然作品 说明的时间不长,所用的词汇量也并不太大,但要说清楚一 个创意的实现过程,却要求学生对于内容与语言的有效且精 准的拿捏与结合,是对学生专业沟通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施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视域下的传媒类 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 (4). [3]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4]张雪红.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 [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