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发言 > 教师立场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的方法:政治教师为什么要有政治立场

教师立场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的方法:政治教师为什么要有政治立场

来源:领导发言 时间:2019-10-05 07:59:22 点击:

教师立场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的方法

教师立场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的方法 当前,师德培训越来越受重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 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 求,“将师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但 师德培训的质量堪忧:众多专家“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 “教育”教师,以简单报告的方式灌输“高大上”的内容, 这不仅缺乏感染力,而且难以为参训教师接受,甚至引发抵 触和反感;
众多师德标兵“现身说法”,带给参训教师强大 的感染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悲情师德”“高不可攀”,参 训教师现场感动、过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这些培训大 多呈现出“政府立场”“社会立场”“学校立场”:国家要 求教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很高,学 校要求教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家长则希望教师是“圣人” 和“全人”。对教师而言,这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忽视 了“教师立场”:师德不仅是国家、社会和教育行政管理部 门的要求,而且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 的需要,是好老师心甘情愿、自动自发的修炼内容。师德培 训缺乏“教师立场”,外在于教师自身,自然难以诱发参训 教师对师德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认同,因而也难以转化成教师 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动。

笔者以为,参训教师是师德培训的主体,“教师立场” 是师德培训的应然视角,师德培训应从教师立场出发,关注 当前教师的生存状况、温暖教师的心灵,唤醒教师对师德的价值认同,点燃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渴望,激励教师自觉践行 新时期的师德规范,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这样才能真正把师德培训做到参训教师的心坎上。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需要,是师德培训的前提 经常听到参训教师抱怨:师德培训总是那么高尚、伟大, 培训者谆谆教诲我们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可是, 有谁关注过教师真正的生存状况和生存需要?一味强调师 德境界、教师义务,为何不关注教师的权利、提高教师的待 遇和地位? 教师们的抱怨不无道理。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部分教师 的待遇比不上农民工了。有老师戏言:拿着卖白菜的工资, 操着卖“白粉”的心。如果培训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 在参训教师角度,看看当今教师整体生存状况,就会同情和 理解当今的教师,也就懂得了参训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对师德 培训的反感态度。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有众多角色,教师 角色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
教师有生存需要,会讲待遇, 也会有“七情六欲”。只有真正关切参训教师的生存状况和 需要,培训者才会与参训教师站在一起,真正的培训才会发 生。

笔者曾对2000多名教师开展“您最关注的师德问题”问 卷调查,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关注度最高的是:
教师角色多、负担重、压力大,且待遇低、地位低,但为什 么国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道德期待还那么高?培训者站在“教师立场”,感同身受参训教师遇到的“两难”问题, 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为参训教师答疑解惑,引导他们理解 现实状况与职业操守之间的平衡,师德培训也就慢慢地敲开 了参训教师的心门。培训者可以这样引导参训教师:只有教 师有尊严地生活,他们才能有尊严地从教,也才能培养出有 尊严的学生,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待遇和 地位。从当前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看,确实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但教师不能因此看不起自己。“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中国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必然会越来越重视教师,我们应 对教师职业充满希望和期待。当前,国家启动实施连片特困 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面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等等, 这些是国家改善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地位的积极信号。在此 基础上,培训者从教育的本质、教师职业特点、教师对学生 的影响力、当今时代的需要等角度,与参训教师分享“为什 么要提升师德境界”,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也就其义自见了。

培训不是简单的教育知识、方法、技能的传递,而是有温度 的幸福旅程,师德培训因关注参训教师的生存状况和需要而 有了温度,培训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为参训教师所接受。

幸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 的生活,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但一些师德培训非但没能让 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相反还体悟到众多的不幸,如专家 讲座总会引用艰难困苦、身残志坚、舍己救人的优秀教师事 迹,师德标兵多会谈及自己的不幸甚至牺牲。这样的培训多了,老师们新增了困惑:好师德榜样往往都扎根大山、家庭 不顾、贫病交加、无私奉献、累倒讲台、惊天动地,做一个 好老师怎么如此之难?好师德为什么带来如此不幸?对此, 很多参训教师直言不讳:“我不想牺牲自己和家人。听师德 报告时我会流泪,但之后不会当回事。”为什么会导致这个 结果?归根结蒂,是人们把崇高师德与底线要求混为一谈了。

这些师德标兵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敬仰,但不能将特定情境 下的崇高师德当作广大教师的师德底线和普遍要求。如果师 德培训一味关注高尚师德的感染力,尽力展现“高大上”的 师德榜样和标准,却严重忽视了广大教师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的存在,就会导致参训教师“高不可攀”的感觉甚至抵触情 绪。师德培训,要更多关注参训教师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存 在,广大教师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误人子弟是教育的基 本行规,同时广大教师要向师德标兵学习、尽力做一名师德 崇高的教师;
倡导教师良心做教育、大爱做小事,不管教师 待遇如何,都要把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教育,因为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
勉励教师做好 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不管教师待遇如何,都要把 备课、上课、辅导、管理等教育教学常规做好,要对得住学 生和家长;
引导教师加强日常修养,把师德修养变成自己的 一种习惯,慢慢积淀成为自己的精神,并自然而然地体现在 课堂和日常细节之中。更重要的是,师德培训要让广大教师 体悟“师德与幸福并行”,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是种福功德之人,既为学生及其家长播种幸福,也为自己及家人栽种 福田;
一个做功德的教师,肯定配享教育的幸福……当我们 将师德与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将师德与幸福相 融合的时候,参训教师也就能领悟到“师德修养是幸福生活 的源泉”的道理。

二、参训教师对师德价值的认同是师德培训的起点 师德培训,几乎是老师们每年的必修课,校长周周讲, 教育局期期讲。搞讲座,搞比赛,签承诺书,啥花样都有, 但老师们对师德培训的价值认同并不高。缺乏价值认同,是 当前师德培训效果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任何真正可信而有效 的培训,首先来自培训者、参训教师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认同。

因此,价值引领是师德培训的核心任务和内容。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在教师待遇不理想和师 德受到社会质疑的时候,全体教师共同守望师德这片星空, 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参训教师 进行价值引领。

第一,教师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自身道德 的修养和完善。师德不仅仅是政府、社会、学校等对教师的 外在规范,更是教师职业和自身的内在需求;
不是教育行政 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约束,而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代表着党 和国家、社会对“好老师”的呼唤。好老师应当有两个不可 或缺、互为促进的世界:一个是由广博而精深的学科知识支撑的专业世界,一个是由热爱、善良、平等、公正、民主、 关爱组成的健全的人格世界,而人格世界的健全大多是师德 修养的内容。好老师的成长历程,不仅是学科专业世界发展 的历程,而且是人格世界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师德是教育的根,是教师的魂。何谓教育?“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群鱼的游戏, 成人(如家长、教师)是领头鱼,成人世界怎么做,孩子就 会怎么去效仿。在学校,教师是什么,学生就是什么;
教师 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 话,它有很多根扎在土壤之中,师德则是这棵树的主根。没 有师德这一主根,教育这棵大树就会在风雨中倾倒。育人是 教师的本份,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 己的德育人,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教师没 有美善的师德,他就丧失了作为教师的灵魂,也就不能称其 为教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德无才当不好老师, 有才无德不能当老师。

第三,教师道德是中国社会道德的救赎。中国是礼仪之 邦,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较为明显。中国社会道 德重建,需要每个国人参与。而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 师是中国社会道德救赎的主力军。一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教 师这个群体依然是道德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教师加强 师德修养,能为社会树立标杆;
二是教师是育人者,可以用 自己的道德影响学生及家长的道德,从而挽救和提升中国国民道德素质。因为,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最为深刻,出色的 人格魅力往往沉淀在学生的终生记忆里;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 师,一生中要影响数千名学生的道德,这些学生又会以高尚 的道德影响他们的父母、配偶和孩子及周围的人,“链式反 应”就会带来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不仅是 一所学校的教师,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教师(因此教师的全称 是“人民教师”),要自觉担当中国道德救赎的使命和责任。

三、以道德的、教师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方式实施 培训,是师德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 当前,师德培训方式单一,说教、灌输特征明显,参训 教师“被修养”“被高大”等现象严重。正确的内容要以好 的形式来呈现,道德教育要以道德的方式来进行。在培训内 容确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培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师德培训, 当然要以参训教师乐于接受、多样化的、道德的方式进行。

道德的师德培训,首先在于将参训教师视为平等的主体。

师德培训并非“教育”与“被教育”,而是分享、点燃、激 励和唤醒。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 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师德培训也是如此。培训者首先应是道德的表率,是对师德 价值的深度认同者和对师德规范的自觉践行者。只有培训者 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将师德规范自觉践行在日常教育 教学生活中,培训者才有资格说培训深入到参训教师的内心 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师德培训就是“非道德的”或是虚伪的。培训者自身做到了,才能将自己的做法与参训教师交 流;
培训者自身做不到,就没必要牵强附会、故装高大。参 训教师与培训者一样,是平等的主体。培训者并非布道者, 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不仅自己没有资格,而且没有必 要;
而是行路人,不是将所有的“高大上”的东西汇聚起来 “教”给参训教师,而是将自己想到的、做到的、看到的与 参训教师交流分享。每次师德培训课,应是培训者与参训教 师共同的经历和幸福的旅程。

道德的师德培训,体现在尊重不同的参训对象的不同培 训需求。不同的参训对象,由于其教育经历和岗位特点,其 对师德培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 者要认真分析参训对象的特点及其需求,然后确定培训主体 内容和培训方式。如面对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名师高 研班,培训对象的专业成长目标是教育家型教师,培训者的 授课主题可以是《教育家的师德情怀》;
面对各学科教师培 训班,培训对象的成长目标是优秀教师,培训者的授课主题 可以是《守望道德星空——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

面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因培训对象是学校管理者,他们经 常与教职员工谈师德,需要掌握与教职员工谈师德的技巧, 因此授课主题可以是《守望道德星空——校长如何与教职工 谈师德》。充分考虑了参训对象的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就会 强。同时,培训需求在不断变化,培训者的培训内容也要不 断更新。一个培训内容或课件,培训者一成不变地用上好几年,这样的培训者不仅难以为参训教师接受,而且其行为本 身就是师德不合格的表现,也就丧失了担任师德培训者的资 格。

师德培训拒绝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而要充分发挥学员 主体作用,采用参训教师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让参训教师在参与中体悟、反思和提升。师德培训不能是空 洞的理论课,而应该理论结合实际,恰当选用教育教学生活 中的实例,引导学员多思考、分析和交流。师德,这个看起 来似乎很枯燥的话题,如果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就会变得生 动精彩。师德培训难以用培训者一个人的想法去同化全会场、 满礼堂的头脑,因此不能采用单纯的专题报告方式,要更多 地融合多种培训方式、尤其是现代化的培训方式,为受训教 师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参训教师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共同分 享。2013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师 德培训者班,该项目充分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发挥学员主体 作用,在培训方式方面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索,对学员启 发很大,现场观摩、锵锵三人行、世界咖啡、师德巡讲等方 式至今记忆犹新,引领了众多学员改变和尝试多样的培训方 式。

培训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这就 是对师德培训的最好注解。让师德培训成为培训者与参训教 师共同的幸福旅程,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