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幕式 >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思考:怎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思考:怎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来源:开幕式 时间:2019-11-07 08:05:52 点击: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思考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思考 随着社会对幼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幼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当下 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当前存在的问 题着手,较详细地阐释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训练途径和考核目 标,愿能使幼师练出好口才。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说话能力:
“能用普通话简明而有条理地叙事状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何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则更加重要。

一、对训练目标体系及其层次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本文从一般性(共性)原则出发,并结合河南省的实际,认为中专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初级目标:要求吐字清晰 初级目标的要求实质上是发音训练问题,只有发音清晰,别人能听清 说话人在说什么,信息才能够通过语言载体得到顺利传递。从河南省的生源实际 看,例如,有的学生把“郑州”说成“zeng zou”、把“水”说成“fei”、“喝”说成“fo”、 “牛”说成“liu”、“增加”说成“zheng jia”,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要纠正他们的这 些错误读音是相当困难的。困难就在于这些学生也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但是又读 不出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舌头不听使唤”。从语音学的角度看,这是生理问题。

为了实现初级目标的要求,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自觉加强发音器官灵活 度的训练,力求把话说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

(二)中级目标:要求语句通顺,说话有条理 这里所说的“语句通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句子没有语病;二是避 免使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词语造句;三是避免使用无意义的词(口头禅)如:哼、哈 等。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就难以纠正学生口语中的种种错误和不良习惯。

说话要有条理就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叙述、说明要有序、有线索、 有主次;二是论述要有逻辑性。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表达同样是没有效果的, 也就是信息传递者无法将零散的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输出,同样达不到传递信息 的目的。(三)高级目标:要求表达艺术化 表达艺术化是对说话的高层次要求。所谓“表达艺术化”,即是要求学 生训练这样的本领:一是说话能看场合、论情景、别对象;二是会使用无声语言 ——表情、手势帮助表达。要想实现本目标,必须把初、中级目标训练扎实。

二、关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 笔者认为,寻求训练途径必须依据这样一条基本原则:精讲理论,多 提供和寻找实践的机会,加强“练”;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语文课内,延 伸到其他课内、课外和实际生活中,在广阔的背景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按着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训练也就可以分阶 段来寻找途径。

(一)辨音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发音不清的问题。从我们学生的实际看,从语音理 论上讲,他们是知道错在哪里和为什么会错的,因而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个“舌 头不听使唤”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加强训练学生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这种训练 除了讲一些必要的发音技巧外,可以借鉴幼儿园的做法,选一些“绕口令”让学生 自己在课外反复诵读。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对于发育尚未定型的中专生来说, 是有一定效果的。此外,教师应加强调查研究,搜集积累常常“混音”的字、词, 使学生的训练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遣词造句和说话组织能力训练阶段 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较快地、正确地遣词造句和组织 表达材料的能力。这一方面的训练,重心就应放在语文课内了。在初中语文教学 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能力,并教 给一些常用的逻辑知识,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丰富词汇量,在词 语的选择和锤炼、成分的搭配、句式的变化和选择上下功夫,把“武器”交给学生, 且力求在课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练的机会,使之训练有素,做到“肚”中 有,就不 怕“嘴”上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组织表达材料即兴构思的能力。这就要结合 语体文的教学,把叙述、说明、议论等方面的知识学透彻,并转化为能力,就可 避免口语表达时的杂乱无序等现象了。(三)表达艺术技巧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相机说话能力,其内容弹性很大。在学校, 由于受学生生活单一性的制约,训练难度是很大的。教师只能在精讲理论的基础 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着眼于专业特点模拟设置一些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 的场合情景,来训练学生看场合、论情景、别对象的相机说话能力。当然亦可以 结合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来训练。总之,要求教师以负责的态度, 敏锐的眼光来捕捉和把握每一个训练机会,同时要注意把训练变成学生的内心要 求和自觉行动,那么高级目标也不是不可及的。

作者:陈丽萍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2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