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竞聘 >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

来源:竞聘 时间:2019-10-12 08:05:02 点击: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1 引言 本科生科研活动与研究生科研活动间存在一定差别。研 究生有相应的毕业要求,必须参加相应的科研活动,以科研 成果达到毕业要求;
本科生并没有硬性的科研要求,参与科 研活动属于一种自由或自愿的行为,从而就表现出与研究生 科研互动不同的动力与表现模式。通常,各高校更为重视研 究生科研活动,认为研究生会因为有相应的科研要求而必须 产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却忽视了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其实, 很多本科生具有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他们希望通 过科研活动的参与获得相应的科研成果,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林川和许劲就认为,科研活动同样应该是本科生引起重 视的问题,既是本科生对于自身知识掌握的一种检验,又是 扩展其知识兴趣的一种途径[1]。而且,本科生科研活动也 可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尤其是 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思维认 知、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较强,科研参与方式也较单纯的理 工科学生更广。那么,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其科研 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又以什么样的模式参与科研活动?这 就是本文希望研究的问题。2 国际商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动力分析 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源于学生内在需要,包括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等多重方面。

1)科研探索与自身科研满足的需要。部分学生本身对 科研互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喜好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希望通过主动参与科研活动而获取相应的知识,或是将自身 的科研见解表达出来,以科研成果的形式达到自身对科研的 追求。通常由于本科生并没有科研的硬性要求,从而科研活 动就成为本科生对于自己严格要求的一种表象,这种对于科 研活动的需求就源于其内部的自我提升要求。

2)追逐科研名誉与科研奖励的需要。部分高校会对本 科生的科研活动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包括名誉方面的 奖励,如年度的科研先进个人、科研创新团队等。这些是对 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刺激与奖励,可以鼓 励本科生积极参与以及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当然,除了相 应的精神鼓励,部分高校会以物质的方式对本科生进行奖励, 这同样是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直接刺激。与研究生科研活动 不同的是,本科生科研活动定义的外延通常会更为广泛[3], 如除了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还包括参加如“挑战杯”等一 些科研竞赛等。因此,部分学生会为追求相应的物质奖励而参与科研活动。

3)推免研究生与完成毕业论文需要。目前,很多高校 在推免研究生时会考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科研加分 就成为很多本科生追逐的目标。为了满足这个需要,很多本 科生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以各种科研成果的方式获得相应 的科研加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目 标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更早接触科研活动,一方面 有利于其掌握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更早完成一些科研活动,从而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时减少工 作量。

另外,某校还曾实施“毕业论文多样化”政策,即学生 除了可以选择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之外,还可以选择毕业设 计、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立项、与专业相关的竞赛获奖、 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专利授予机构已授权的与所学专业 相关的专利发明等内容[4]。在这一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很 多本科生会在大三时完成公开论文的发表,大四只需以公开 发表的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即可,并不需要单独再完成一篇毕 业论文,这也就成为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源于学生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对学 生主动参与科研活动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教师作用、学校作用等多重方面。

1)教师课堂对科研活动的宣传与对科研知识的讲授。

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坚 持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在课堂上对科研 活动进行相应的宣传,潜移默化中让本科生得到科研的熏陶, 也就培养了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兴趣。另外,还有部分高 校本身就会对学生在本科阶段开设相应的与科研相关的课 程。如某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经济学研究方法专题”课程, 使得本科生更好地了解科研活动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科研 活动。

2)学校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重视。学校对于本科生科 研活动的重视能够更好地促使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学校对 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重视,既包括为本科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科 研活动空间与环境,如开设相应的课程、引入本科生科研竞 赛等,也包括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精神与物质奖励,甚至单 独为本科生提供科研立项。如此一来,学校重视的外在动力 就会与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相联系,进而促使本科生 更好地创造科研成果。

3)毕业生宣传与学生间竞争。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开 展毕业生回校交流活动,尤其是一些正在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会在回校交流时向低年级本科生进行相应的科研宣传, 这就使得很多低年级学生对科研活动有所了解,让一些希望 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加强对科研活动的重视。

与此同时,当部分本科生开始重视科研活动时,就会起到一 种积极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一些本科生一起进行科研活动。

这种相互的竞争与激励,很容易促进一批本科生产出科研成 果。

3 国际商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模式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相较于研究生较为单纯的公开发表论文 的科研活动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有较多种,如 参与学科竞赛等。而且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科研产出的成果 方式也很多,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因此,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模式也就与研究生或是其 他专业本科生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指导模式 由于本科生并没有接受过较为完整的科 研训练,而且也没有硬性的科研要求,这就使得本科生进行 科研活动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本科 生在科研活动中进行足够的指导以及帮助,就是一种较为合 理也能够促使本科生较快产生科研成果的模式。在教师的指 导下,一方面可以为本科生较快地、正确地确定研究方向, 避免出现研究初始的方向性错误;
另一方面可以在科研活动中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事倍功半的情形出现。教师指 导模式在本科生以科研论文或是竞赛为科研成果的科研活 动中更为适合。如在科研论文的产出过程中,教师的经验会 起到明显的作用,可以指导本科生对一些更为容易出成果的 方向进行研究,而且在投稿过程中的格式修改、杂志选择等 方面均可以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而在竞赛科研活动中,教 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本科生更好地融入竞赛环境,以获得更 好的竞赛成绩。

学生团队模式 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组成科研小组,让 学生在相互帮助之下获得科研成果,也是一种促使本科生获 得科研成果的模式。在学术团队模式中,由于是团队模式, 从而可以分工协作,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才华,让不 同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形成“1+1>2”的结果。而且不 同团队成员间可以存在相互的竞争,也会促使科研活动更好 地转化为成果。

通常,学生团队模式更为适用于以研究报告为科研成果 的科研活动。由于科研报告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本身就需要 更多的人完成相应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 才能。但是在学生团队模式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 面是学生团队同样可以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
另一方面应防 止团队成员的“搭便车”行为,需要保证每一个团队成员都 更好地融入团队协作中。

科研立项模式 科研立项模式是当前较多高校用于鼓励研究生科研活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同样可以“移植”到 本科生的科研模型中。科研立项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刺激 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对于本科生而言自身就是一种物质激 励;
另一方面也是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一种承诺,获得立项 的本科生在接受相应立项资助的同时,必须完成相应的科研 任务。因此,科研立项模式既是一种对本科生科研的激励, 又是一种本科生科研成果的保证。当前已经有部分高校设立 本科生的科研项目,让本科生充分参与科研活动。但是以科 研立项的形式促进本科生科研活动,需要以公平、公正、公 开的方式进行,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

“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的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对于教育的 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教育具有随时随地沟通、资源共享、 主动参与以及自我教育的优势,而应用途径也很多,如课程 上网、参与式集群讨论、网页浏览、网盘和电子邮件传送、 即时通信等[5]。其实,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多 方面、多层次、多内容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国内外已有的一 些经管类论坛、工作论文下载网站就已经为本科生参与科研 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环境。因此,在“互联网+”的模 式下,更多的是让本科生主动地、自愿地、充满兴趣地参与, 而并非是一种强迫式。本科生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中接受 一些与科研活动相关的信息,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潜移默 化地对科研活动有所认识及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科研活动与参与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林川,许劲.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 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6):
222-223. [2]居学海,周素芹.本科生科研训练:从选题到实践[J]. 大学教育,2013(2):24-25. [3]方惠英.略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的完 善[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28-29. [4]林川,周钰颖.经管类本科生科研活动的SWOT分析:
以某外语院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0):
117-118. [5]王龙耀,王岚.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4(4):45-47.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